
货币图腾下的价值解构:郑升家《新社会》的批判诗学
文/王瑞东
在当代诗歌的星河中,郑开家以《新社会》投下一道锐利的光束,剖开消费时代的肌理,暴露出货币逻辑对人性价值的系统性吞噬。这首由ABC三章构成的诗作,以匕首般的语言刺向被资本异化的社会心脏,其批判锋芒与哲学深度令人震颤。
货币神话的祛魅与重构
开篇即以“货币/神符”的隐喻定调,瞬间完成对金钱的神圣性解构。当货币从交换工具跃升为“主导人心”的现代图腾,诗人一针见血指出其“原本无罪”的本质与“用法错了”的异化现实。这种辩证认知令人想起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但郑升家以更诗性的方式呈现:货币本无善恶,却在人类构建的社会机器中裂变出“正邪”双生子。这种认知跳出了简单道德审判,直指制度性病灶。
交换原则的伦理崩解
B章以蒙太奇手法拼贴出价值坍塌的末世图景。“什么都拿来交换”的宣言如手术刀划开消费社会的表皮,暴露出信誉体系溃烂的肌理——“不敢忠诚”四字写尽现代人的存在性焦虑。诗中“你不会挣钱/就会讨下贱”的残酷逻辑,正是布迪厄所言“符号暴力”的诗化呈现。而经济能力与情感价值的捆绑(“没有女人陪你吃苦受罪”),以及文化资本与话语权的共谋(“不订购报刊/稿件就难以发表”),共同构成对市场原教旨主义的血泪控诉。
价值体系的荒诞图景
C章以四组悖论完成对当代价值观的致命解构。当“漂亮”取代德性成为通行证,当语言表演优于“老实做事”,当“善良”沦为“傻瓜”的同义词,诗人用近乎民谣的排比句揭穿了启蒙理性的破产。这些对比并非简单道德说教,而是呈现了海德格尔所警示的“常人”统治下本真性的消亡——在众声喧哗的消费剧场中,存在价值已被景观社会的评价体系彻底劫持。
诗学暴力的审美救赎
全诗采用“概念爆破”的书写策略:将“货币”“信誉”“忠诚”等抽象概念置于诗句中心,通过语义碰撞产生思想火花。这种直击要害的命名方式,恰似本雅明所说的“辩证意象”——在词语的瞬间绽放中照亮被遮蔽的社会真相。诗中“神符”“讨下贱”“被骂傻瓜”等冒犯性语言,构成对优雅诗学的反叛,其粗粝感本身即是对粉饰现实的抵抗。
《新社会》的终极力量在于其诊断的精准性。当货币从经济符号膨胀为丈量存在的唯一尺度,当交换逻辑侵蚀伦理关系的最后防线,郑升家以诗为镜,映照出我们时代最疼痛的真相:在资本全球化的盛宴中,人类正经历着精神价值的系统性饥饿。这首充满先知般洞见的诗作,既是对新自由主义神话的悼词,也是重建人文价值的启示录——当所有崇高价值都沦为交换筹码时,诗歌或许是我们最后的防波堤。
附录:
新社会
文/郑升家
A
货币
神符
主导了人心
原本无罪
只是用法错了
才生出正邪
B
什么都拿来交换
信誉被毁了
不敢忠诚了
你不会挣钱
就会讨下贱
你的经济太差
没有女人陪你吃苦受罪
你不订购报刊
稿件就难以发表
C
长得漂亮
有人欣赏
说得好听
有人喜欢
老实做事
有人嫌笨
过于善良
被骂傻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