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再年轻
文/特约作者:饶晓辉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脸上,我习惯性地深吸一口气,却在那一瞬间,清晰地意识到,我们不再年轻。

岁月,就像一场无声的雨,悄悄地淋湿了我们的人生。曾经,我们在青春的舞台上,尽情地挥洒着汗水与激情,以为时光无尽,未来可期。那时的我们,如同春日里的花朵,娇艳欲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我们无畏地追逐着梦想,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我们的脚下。然而,不知从何时起,镜子中的自己,眼角悄然爬上了鱼尾纹,青丝间也夹杂了缕缕白发。那些曾经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事情,如今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我们不得不承认,青春的列车已经渐行渐远,我们站在了人生的另一个站台。
回首往昔,那些青春的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还记得校园里的操场,我们在阳光下肆意奔跑,追逐着那只随风飞舞的风筝,笑声回荡在整个校园。课堂上,我们专注地听着老师的讲解,偶尔也会偷偷地传着小纸条,分享着彼此的小秘密。那时候,友情是如此纯粹,没有利益的纠葛,没有世俗的纷扰,只是单纯地因为志同道合而相聚。还有那些青涩的暗恋,默默地关注着那个心仪的身影,在心底种下一颗爱的种子,即使未曾开花结果,却也成为了青春岁月里一段美好的回忆。十七、八岁的年纪,远离家乡,远离家人投身军营,在这个革命的大熔炉里淬火成钢,练就了坚韧与挺拔。这些回忆,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照亮了我们曾经走过的路,也让我们在岁月的流逝中,感受到了青春的温暖与力量。
我们不再年轻,意味着我们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学会了在挫折中成长。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就像一场漫长的旅程,充满了坎坷与挑战。我们曾经在事业的道路上跌跌撞撞,为了一份工作,四处奔波,遭受过无数次的拒绝。但我们没有放弃,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迎来成功的曙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坚韧,学会了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出路。我们也在感情的世界里历经波折,或许曾经被伤害,或许曾经错过,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懂得了珍惜,懂得了如何去爱与被爱。每一次挫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
然而,不再年轻,并不意味着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相反,我们更加懂得了生活的真谛。我们不再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更加注重内心的感受和生活的品质。我们开始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确幸,一杯香浓的咖啡,一本好书,一次与家人的温馨聚餐,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们学会了在忙碌的生活中,给自己留出一些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陪伴自己爱的人。因为我们深知,人生短暂,要珍惜每一个当下,让生活充满意义。
我们不再年轻,却拥有了一份岁月沉淀下来的从容与淡定。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变故,我们不再惊慌失措,而是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我们明白,有些事情,不必强求,顺其自然就好。我们不再像年轻时那样,为了一点小事就争得面红耳赤,而是学会了包容和理解。我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生活方式。这份从容与淡定,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宁静,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
我们不再年轻,但我们的人生依然充满了希望。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发现那些曾经被忽略的梦想,然后勇敢地去追求。年龄只是一个数字,它无法限制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我们可以尝试新的事物,学习新的技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们要用自己的经历和智慧,为年轻人树立榜样,告诉他们,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害怕失败,因为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我们不再年轻,这是人生的必然。但我们可以在岁月的长河中,保持一颗年轻的心,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挑战,用热情去拥抱生活的美好。让我们带着青春的回忆,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