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第六届“牛肝菌杯”征文作品选登:
99次逃跑的牛肝菌小仙女
一一位女科学家的菌丝童话
作者李媛成(木子)
月光森林的腐殖层深处,牛肝菌小仙女们正用菌丝编织着星图。她们琥珀色的菌褶里藏着整个澜沧江流域的秘密——佤族老人树皮衣上的黑纽扣传说,傈僳族女孩悬崖边的采菌歌谣,还有被傣家竹楼炊烟吻过的千百种菌子芳香,她们幻想着,什么时候可以走出月光森林,见见外面神奇的世界。直到某个盛夏,穿着沾满泥浆白大褂的甘博士闯进这片秘境,她的彩虹背包里掉出个会发光的迷你城堡。
“这是能装下整座雨林的实验室哦!我要带你们周游世界,"甘博士擦去培养皿上沾着的桦木屑说。小仙女们好奇地触碰她镜片上未干的汗珠,那咸涩的水珠里映照着某个暴雨夜撑伞奔向培养室的执拗身影。
石大哥哥的工装裤口袋总在叮当作响。当第99次培育失败时,他倒出一堆松果齿轮和萤火虫灯泡,在实验室搭起了"雨林穹顶"——藤蔓缠绕的机械臂会模仿松鼠搬运松果的动作,营养液调配机唱着傣族泼水节的歌谣。
"死亡对话机制?"甘博士突然抓住小仙女发光的菌丝。显微镜下,牛肝菌正用人类听不懂的频率与桦木屑交换着密码。这场景多像她放弃千万年薪那天,会议室屏幕里傈僱族女孩跌落的悬崖与科研数据形成的奇异共振。 小仙女们把菌丝伸进培养皿的裂缝:"看呀!我们在学人类的坚持呢!"
当B-17培养架警报响起时,所有仪器都屏住了呼吸。第一朵工厂培育的黑牛肝菌展开菌褶的瞬间,实验室的玻璃窗上突然结出冰花——那是二十六吨鲜菌乘坐冷链火车穿越北纬21°时,小仙女们偷偷画的极光地图。
米其林主厨们不会知道,这些菌子琥珀色的裙摆里,藏着月光森林的露珠配方。欧盟的"野生"标签更不会明白,206项检测数据组成的星链,正把中国标准写进宇宙大百科。
系着七彩棉线的佤族老人突然出现在实验室门口,他布满老茧的手抚着恒温箱,激动地感叹:"山神说,你们把彩虹冻在了铁盒子里。"
宏博景洪基地的种植棚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现代神林",甘博士在这里藏了无数魔法: 把菌丝分裂过程做成儿童动画,女儿班级的孩子们都学会了用蜡笔画孢子轨迹 。特制《牛肝菌种植图解》的傣文版,书页边缘被翻出了菌丝状的毛边 , 咖啡园里的仿生栽培区,工人们用手机APP听着菌丝生长的白噪音
某个验收日的凌晨五点,石大哥哥发现甘博士趴在培养架前睡着了。她的白大褂口袋里露出半张皱巴巴的图纸——是画满笑脸蘑菇的冷链火车,车头站着穿傣裙的小仙女,正把专利证书折成纸飞机投向世界各方。
当牛肝菌烟花在澜沧江上空绽放时,整个月光森林都看到了那封小仙女们写的"菌丝情书":
"亲爱的甘姐姐:
我们用菌丝编了张会长大的网,网住你漏在显微镜下的叹息,网住石大哥哥掉落的螺丝钉,网住所有摔过跤的培养基。下次月圆时,请带着新来的小仙女,来吃我们用孢子粉做的彩虹马卡龙呀!"
篝火映照下,甘博士腕间的七彩棉线突然开始发光。那些曾经在实验室度过的漫漫长夜,此刻都化作她菌盖形状的奖杯里,最醇厚的那滴露珠。
乙巳仲夏书于萱草堂
个人简介:
李媛成,语文高级教师,上海市中语会会员。热爱诗词、绘画,多篇作品获奖,在报刊发表。出版个人诗集巜萱草集》《枫叶集》《辛夷集》。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浦东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歌网金笔诗人。文笔精华研究会、上海散文研讨会、浦东诗社、华高诗社会员,文和书画院秘书长。
《99次逃跑的牛肝菌小仙女》
——当科学与童话共舞的生态诗篇
点评:袁德礼
名校教师作家李媛成笔下的《99次逃跑的牛肝菌小仙女》,是一篇将科研精神、民族文化与童话浪漫完美融合的瑰丽佳作。作者以拟人化的牛肝菌“小仙女”为叙事视角,用诗意的笔触搭建起自然生态与现代科技对话的桥梁,让科学探索的艰辛与温情在菌丝编织的童话世界里绽放异彩。
童话外衣下的科学哲思:故事以“99次逃跑”为隐喻,巧妙解构科研过程中反复试错与坚持的内核。牛肝菌小仙女的“逃跑”既是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也暗喻菌类在人工培育中的不驯服性。而甘博士与石大哥哥用松果齿轮、萤火虫灯泡搭建的“雨林穹顶”,将冰冷的实验设备赋予童话意象,使实验室变成充满想象力的奇幻空间。这种艺术化处理消解了科研的艰深感,让读者在梦幻叙事中触摸到科研工作者的智慧与情怀。
民族文化的诗意浸润:澜沧江流域的佤族、傈僳族、傣族文化元素如珍珠般散落文中。树皮衣上的黑纽扣传说、悬崖采菌歌谣、竹楼炊烟与菌子芳香,不仅勾勒出地域风情的瑰丽画卷,更成为连接自然与人文的纽带。当米其林主厨不知菌子“露珠配方”、欧盟标签不解“中国标准”时,故事以幽默笔触彰显了民族智慧与生态价值的独特性,传递出对本土文化的珍视与自豪。
生命叙事的双重隐喻:牛肝菌与人类的互动充满哲思。显微镜下菌丝与桦木屑的“死亡对话机制”,恰似科研与传统的碰撞;冷链火车上的极光地图、实验室里的儿童动画,展现出科技如何以温柔姿态守护自然、传承知识。而结尾处牛肝菌的“菌丝情书”,将科研团队的付出具象化为童话世界的浪漫回馈,完成了从科学探索到生命共情的升华。
这篇作品如同一朵破土而出的牛肝菌,在童话与现实交织的土壤中,生长出对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科研精神的多维礼赞,让读者在奇幻故事里,窥见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美好图景。建议将甘博士改成马博士,纪开萍属马,她是驯化黑色牛肝菌第一人。
袁德礼简历:
袁德礼:1954年生于上海。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糸。40年來,先后在报刊杂志发表过上万篇各类作品。先后出版过《百位老总谈人生》《女儿袁靓》《记者写天下》《袁德礼小说散文集》等书稿,累计1800万文字。作者曾在建筑与服装公司、团市委研究室、新闻报社、城市导报洒下过几多汗水。现为德礼传媒(国企)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