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 泥
关 东 月
这是一捧被遗忘的色泽,沉重而潮湿。
它沉在水底,没有一丝锋芒,也发不出任何声响。阳光穿透浅水,落在荷叶圆润的背脊上,映在水面成了碎金。然而那些光,落在泥的肌肤上,便迅速地沉没、洇散,如同石子投入深潭,激不起半分涟漪。它只是无言地吸吮着,将所有色彩最终酿成一坛浓稠的墨绿,或是更为幽邃的玄黑。
它似乎只有一种状态:承接。承接秋日残荷枯梗的委顿,承接腐烂水草的叹息,承接浮萍无根的流浪,承接雨水滂沱的捶打,承接顽童甩落的石子。甚至,收容所有朝圣者的脚步声——轻盈的蜻蜓点过水面,留下微不可查的涟漪;鹭鸟细长的脚杆,小心翼翼地陷落又拔出;野鸭在晨曦中搅起浑水……那些经过、掠过、触碰过的生命,都在这泥里,留下无言的痕迹与微尘。
这厚重的泥,是沉默的史官,亦是隐秘的炼金场。就在它的腹中,腐烂正进行着庄严的仪式。枯骨在缓慢沉降里溶解筋脉,败叶在昏暗处褪尽鲜妍,昨日曾鲜活过的种种,都在淤泥的怀抱里分解、沉降。这里没有尸骸的刺目,只有消融后细腻的滋养。
然而,正是这腐殖的气息,这深藏的死亡与沉寂,竟孕育出不可思议的新生。你以为塘泥是终点?不,它是蛰伏之地,是酝酿之所。水草青碧的根须,如同婴儿的小手,在浓稠的黑暗中执拗地伸展,贪婪地攫取那发酵的精华。洁白的藕节,在淤泥温厚的臂弯里悄然长成,蓄满了脆生生的甜意。沉睡的种子,等待一场湿润的召唤。那些从泥里升腾而起的气泡,是混沌深处不甘寂寞的呼吸,在静谧的水面上悄然吐纳,最终归于平寂,仿佛从未发生。
你低头看它,它黝黑深沉,毫不起眼。它不善言辞,亦无光鲜的外表。水赋予它流动的错觉,风掠过时,它静若古砚。它的世界被水藻覆盖,被浮萍遮蔽,却托举着菱角的倔强,浸润着荷花的娉婷。它在暗哑处,吞吐着生息更迭的沉重篇章。
原来最沉寂、最底层的存在,恰恰蕴藏着最深沉的力量。它容纳所有衰败,又将其熔炼成生命的琼浆。它将自身碾碎成泥,只为举起水面之上所有的光与美好。这污浊的塘泥,是死亡的温床,更是生命无声而坚实的襁褓。它存在于水底,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供养并定义着整个池塘的生机与辽阔。它以污浊,成全了另一种澄澈,以沉沦,奠基了另一番昂然。
塘泥深处,涌动着无法言说的慈悲与伟力,黑暗,竟是光生长的沃土。

作者 关东月,吉林人,现居广东佛山。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经典文学网签约作家,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当代文学艺术》副总编,《中外文化传媒》副主编,《当代精英文学》顾问。作品散见于诗刊,《春风》《蔘花》,《青年月刊》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吉林日报,长春日报,羊城晚报等全国报刊杂志及各大媒体网络平台,有多篇获奖作品被选编入《当代华语作家获奖文集》,《中国亲情诗典》,《中国实力诗人优秀作品集》,《中国最美爱情诗选》,《中国精典小说,散文,诗歌集》等多部国家出版物文集。荣获全国首届东岳文学奖,第三届孔子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