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新胜迹
——祝贺胡抗美先生大草书“孟浩然诗碑”落成
张晔/济南
自古至今,大草书镌刻上石并留传至今的极少,因为大草书作为书法艺术王冠顶上的明珠,难工。而且能准确传递大草书原作神韵和文化内涵的刻工稀少,铁笔难寻。还有自古至今碑刻以记录实用为主,而大草书却是龙飞凤舞不易辩识。所以就形成了大草书石刻比较罕见这一现状。乙巳春夏之交,由当代书法艺术泰斗胡抗美先生以唐孟浩然诗歌名篇《与诸子登岘山》为内容精心创作,画家孙一格铁笔刊刻,两人通力完成的这一当代碑刻于北京落成揭牌,自然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犹其书画艺术界的高度关注。张晔在远离京华的济南平阴乡下亦为之欢呼!
孟浩然诗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在书法艺术的星河中,大草书向来是最璀璨却又最难触及的孤星。乙巳年春夏之交,胡抗美先生以大草书就的“孟浩然诗碑”于北京落成,当代艺术家匠心与刻工妙手的珠联壁合,恰似为红色江山添上了一道全新的文化胜迹,让古老的翰墨薪火在崭新时代绽放出夺目光彩。
大草书之难,难在“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极致表达。胡抗美先生笔下的《与诸子登岘山》,笔势如惊涛奔涌,线条似虬龙腾空。起笔处锋芒暗藏,如寒江孤舟划破薄雾;行笔时节奏骤变,若长风卷云瞬息千里;收笔处余韵悠长,像暮鼓晨钟回荡山林。每个字都挣脱了横竖撇捺的桎梏,化作跃动的生命,将孟浩然诗中对历史更迭兴衰的慨叹、对山河心底木能的敬畏,以笔墨的狂放与内敛诠释得淋漓尽致。这种将个人情感与诗歌意境熔铸一体的创作,不仅是对大草技法的突破,更是对书法艺术精神内核的深刻把握。
然大草书镌刻上石堪称“难上加难”的艺术工程。书法原作的飞白枯润、浓淡虚实,在刀凿与石碑的碰撞中极容易失真。画家孙一格铁笔在手,将胡抗美先生笔墨间的神韵精准呈现于碑石之上。他深谙“刀法即笔法”的精髓,运刀时或如斧劈岩崖,凸显线条的苍劲雄浑;或似春蚕吐丝,保留墨韵的婉转细腻。石碑上的每一道刻痕,都是对原作节奏与气势的重新演绎,让观者即便触摸冰冷的石面,也能感受到笔墨游走宣纸的情感热度。柔翰铁笔在伟大的中国梦时代激情相遇,它们共同完成了一场超越时空的灵魂对语,将转瞬即逝的笔意化作永恒的金石之美。
这座“孟浩然诗碑”的落成,更赋予了“江山留胜迹”新内涵。古代碑刻多承载纪事铭功之实用功能,而胡抗美先生的大草书碑,则以纯粹的艺术感染力重塑了碑刻的文化价值。它不仅是对传统书法艺术的致敬,更是对当代文化自信的有力回应。在信息化时代,这座矗立在北京的新碑,是又一个文化地标,吸引着人们驻足凝视,也会思考传统艺术如何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也如同一个精神灯塔,照亮了书法艺术传承与创新的前行之路。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孟浩然笔下的历史沧桑,在胡抗美先生的大草与孙一格的铁笔中,化成当代文化胜迹。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艺术从来不会被时光掩埋,只要有人以赤子之心传承创新,古老的文化基因便能时代的土壤中生长出参天大树。这座诗碑不仅记录了胡抗美、孙一格二位艺术家通力合作,也是幕后策划人书法艺术策展人占宇和出资企业家雷先生心血的结晶,——当我们以敬畏之心守护传统,以创新之力开拓未来,江山之间,自会不断涌现出承载民族精神的新胜迹,让中华文化之河奔涌不息,永远激荡闪烁五千年文明故国的璀璨光芒。
胡抗美先生这件大草书石刻神品,是在张旭、怀素和二王等至圣先贤面前也毫不逊色的。是可供天下学子研读临摹的碑帖新品。其拓片应尽快出版发行,可铭之曰“胡抗美草书浩然帖”。而且这个帖会打破“学书不宜学今人”的魔咒,与中华民族大好河山共存!
胡抗美,湖北襄阳市人,号廘门山人、一席堂、得天庐、三觉翁。四川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书法理论著作:《现代书学导论》《中国书法章法研究》《书为形学•胡抗美教学文献》《中国书法艺术当代性论稿》《书法的形式与创作》《胡抗美书学论稿》《胡抗美书法课徒稿》《荣宝斋·书法篆刻讲座——草书》,主编《简明中国书法教育史》《情感与感知》及《享受批评•全国代表性中青年书法名家个案研究会文集》七册;诗词专著:《盼兮集》《志外吟》;书法作品集若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