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 田 赋
文/梁广德
——庆祝建党一百零四周年
秦岭巍巍,作万仞之屏;终南苍苍,展千重之幕。灞水汤汤,纳九派以奔海;蓝田煌煌,承百代而焕彩。左控函谷之险,右通武关之隘;北接渭水平畴,南望巴山叠翠。自洪荒初辟,人文肇始,此地便孕灵秀于山川,铸文明于岁月。值此建党一百零四周年之际,抚今追昔,观蓝田之变,如见长河奔涌;溯古思今,叹盛世之盛,更觉党徽闪耀。
蓝田者,玉之美者为蓝,人猿揖别之地,文明滥觞之所。
观其远古,则有公王岭上,蓝田猿人执木石以御猛兽,燃火种而照夜寒。左持石斧破混沌,右举火种照鸿蒙;穴居野处,留薪火之迹;渔猎采集,启生民之智。十万年风云,凝于一枚化石;百万丈沧桑,刻于几处岩痕。
察其水脉,则滋水北去,润沃野以滋农桑;霸水南流,映星辰而耀帝陵。滋水者,《水经》注其“北流经蓝田故城西”,浇灌千畦稻菽;霸水者,因陵得名“霸陵”,倒映五陵年少。二水交汇,汇成“蓝田八景”之秀;两岸相望,育就“京畿名邑”之华。
溯其人文,则秦汉隋唐,星汉灿烂;诗玉风流,千古流芳。秦时玉玺镇山河,刻“受命于天”之篆;汉时栈道连丝路,运蓝田之玉以通西域。隋时佛音绕终南,水陆庵中塑慈悲;唐时诗韵满辋川,王摩诘“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韩昌黎“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田马不前”。更兼“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一缕诗魂,化入玉纹,凝成烟霭,令多少文人醉墨,多少墨客倾杯!
近代以降,风云激荡;蓝田山水,不废抗争。
清末民初,苛税如虎,兵役如刀。男扛锄,女执镰,老幼扶杖,聚于县衙呼“减租”;风拍门,雨打窗,灯昏烛暗,书于密信传“火种”。抗税之旗,插遍四乡;抗丁之声,震裂九霄。虽遭镇压,然星火未熄;虽流血泪,然壮志愈坚——此乃蓝田革命之先声,亦为赤帜之预演。
及至中共播火,星芒耀秦。汪锋握策,指方向于密林;胡大铭挥毫,书壮志于囚壁。巩村小学,本是书声琅琅处,却成省委机关;油灯纸窗,原为童蒙习字地,偏藏兵戈机谋。粉笔写密信,算盘拨军饷,师者身兼战士,课堂亦是战场。
更有葛牌红军,铁流啸风。百余人枪,聚秦岭之松涛;千余里路,踏终南之霜雪。雪压竹枝,难折铁骨之坚;寒凝松柏,愈显丹心之赤;日穿草鞋,踏破秦岭千重雾;夜宿岩穴,迎来曙色万里霞。打土豪,分田地,穷人笑展眉;建政权,设学校,乡野启新章。
胡大铭就义,血溅刑场,留绝笔“铁窗岂锁英雄志,血可流兮志不丢”;汪锋转战,身经百战,铸丰碑“忠诚为党,浩气长存”。更有无数英烈,无名可考,有迹可寻——或藏于深山为游击,或隐于市井作交通,以血肉之躯,筑民族之脊!
解放号角,震碎旧宇;红旗漫卷,换了人间。
建国初期,战天斗地。修水库,筑梯田,引灞水以灌良田;学大寨,改河山,披星月而垦荒原。“战天斗地学大寨”之号,响彻山谷;“敢教日月换新天”之志,燃遍城乡。
改革开放,春潮涌动。乡镇企业,星火燎原;蓝田玉雕,重放异彩。匠人执刀,刻“蓝田日暖”之韵;商人负笈,引八方商客之踪。
继往开来,大道如虹。沪陕高速,穿秦岭如过隙;西十高铁,贯南北若飞虹。乡村焕新颜:灞源菌棚,叠翠成海;洩湖核桃,绿满坡塬;民宿星罗,游客如织;电商云集,山货出山。
民生更暖:村有卫生室,病有良医;校有读书声,学有优教;户有安居房,老有善养。正如民谣所唱:“过去挑水爬三坡,如今自来水进锅;过去油灯照夜黑,如今路灯亮堂堂;过去穷在深山无人问,如今美在深闺天下知。”
百年征程,浩荡如河;蓝田巨变,皆因有党。
观夫今日之蓝田:山有玉润之姿,水有文脉之韵;村有产业之兴,城有现代之貌。老者扶杖说丰岁,稚子牵衣指新楼;田垄间机声阵阵,直播间里笑语盈盈;古街复现“辋川烟雨”,新城崛起“数字蓝田”。
溯其往昔:猿人洞前,火种曾照寒夜;县衙阶下,抗税曾震长天;葛牌山上,红旗曾卷霜雪;巩村室内,密信曾写春秋。一脉相承者,唯“人民”二字;亘古未变者,唯“奋斗”之心。
瞻彼来日:玉矿深处,犹闻凿玉之声;灞水岸边,将见弄潮之影。乡村振兴,绘就“富春山居”;文旅融合,再谱“诗画蓝田”。
若夫天地为证,岁月为凭:蓝田之变,因党而生;蓝田之兴,因党而盛。昔者“玉生烟”之句,写尽诗性之美;今者“民富足”之景,铸就时代之魂。
伟哉,中国共产党!立天地以柱纲常,引黎庶而开新境。蓝田之民,当铭之肺腑;华夏之子,必传之子孙!
梁广德,中学语言高级教师,中国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多家文学平台的主要撰稿人和文学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