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津梁:马云峰古词曲析诠》第十八集
马云峰 卞文峰
之五十二
经典国文
【管子·心术上第三十六】:“大道可安而不可说。直人之言不义不颇,不出口,不见于色,四海之人,又孰知其则?”
释义解读
此句阐述了“大道”的特性:它能让人安身立命,却难以用言语清晰表述。正直之人的言论,合乎道义且不偏不倚,不会轻易说出口,也不会在神情上显露,天下之人,又有谁能知晓其法则呢?这说明“道”并非固定僵化的教条,而是随事态变化而形成的,需要人们去适应,而非用文字强行定义。真正的“道”不偏不颇,会随时间与空间变化,其内涵往往深藏不露,难以从表面察觉。就像道家思想中“道”的无形无象,它生育天地、贯穿万物,却难以用言语尽述,只能靠人在实践中去体悟。
填古词曲
上小楼(曲牌)
虚名搅心
来往神尽
长梦迷魂
日暮忧在
问朝昏
春秋分
皆因失慎
消磨尽一生幸运
词作注解
该曲围绕“虚名”与“失慎”展开,描绘出被虚名扰乱心神、精神耗尽,在长梦中迷失自我,从早到晚满心忧愁的状态。“春秋分”点出时光流转,而这一切皆因行事不够谨慎,最终耗尽一生幸运。此曲呼应经典国文对“大道”的阐释,隐喻人们若被虚名所困,就难以体悟真正的“道”,因失慎而偏离正道,最终空耗人生,体现了把握“道”之难与坚守正道的重要性。
大德歌(曲牌)
天乃虚
地安居
(道是)为何心坏躯
万物皆烟去
(虚)人生一世虚
君今不见佳消息
(则见)旧事又回迂
词作注解
曲子以“天虚”“地安”起笔,引出对“道”的思考——为何“道”本应安身,却有人因心术不正而损害自身。“万物皆烟去”“人生一世虚”感慨万物与人生的虚幻,“君今不见佳消息,旧事又回迂”则暗示若不能体悟“大道”,就容易陷入循环往复的困境。此曲从人生虚幻与困境的角度,呼应了“大道不可说”且需用心体悟的内涵,警示人们要顺应“道”的法则,避免迷失自我。
之五十三
经典国文
【管子·心术上第三十六篇】:“人迫于恶,则失其所好,怵于好,则忘其所恶。非道也。故曰:不怵乎好,不迫乎恶。恶不失其理,欲不过其情,故曰:君子…。”
释义解读
管子认为,人若被厌恶的事物逼迫,就会失去自己所喜爱的;若被喜好的事物诱惑,就会忘记自己所厌恶的,这不符合“道”。因此,君子应不被喜好的事物诱惑,不被厌恶的事物逼迫,厌恶某事时不违背常理,欲望不超过常情。这体现了对“度”的把握,正如老子所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善恶相互依存,人需有清晰的辨识力,避免被外界左右。就像《左传》中“一惭不忍,而终身惭乎”所警示的,若不能在该忍让时克制冲动,可能会留下终身遗憾,这与管子强调的坚守常理、把握欲望的思想相契合。
填古词曲
十六字令(词牌)
欢
别问前程多少艰
高歌曲
笑有乐痴憨
观
但愿今朝无事牵
人心在
岁月自丢迁
词作注解
第一首“欢”,以“别问前程多少艰”展现不被困境逼迫的心态,“高歌曲,笑有乐痴憨”则体现不因外界纷扰而失却本真的快乐,呼应“不迫乎恶”的内涵。第二首“观”,“但愿今朝无事牵”表达对安宁的向往,“人心在,岁月自丢迁”强调坚守本心,岁月流转中不失自我,契合“不怵乎好”“恶不失其理”的思想。两词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君子应有的处世态度,与经典国文的理念相呼应。
一半儿(曲牌)
相识一见重深情
人在江湖求太平
别去多思何事成
有心诚
一半儿阴影一半明
词作注解
此曲描绘了人际交往中看重深情、在江湖中渴求太平的心境,“别去多思何事成”体现不被过多欲望裹挟的心态。“有心诚”强调以真诚待人,“一半儿阴影一半明”则点出人生有顺有逆、有善有恶的常态。这与经典国文所倡导的“不怵乎好,不迫乎恶”相呼应,说明在复杂的世事中,只要心怀真诚、把握分寸,就能在顺逆之间坚守正道。
之五十四
经典国文
【管子·心术下三七篇】:“一气能变曰精,一事能变曰智。慕选者,所以等事也,极变者,所以应物也。慕选而不乱,极变而不烦,执一之君子执一而不失,能君万物,日月之与同光,天地之与同理。”
释义解读
此句阐述了“变”与“执一”的智慧:能随气的变化而变化称为“精”,能随事物变化而变化称为“智”。仰慕选择(即善于辨别)是为了合理安排事物,极尽变化是为了适应事物。善于辨别而不陷入混乱,极尽变化而不烦扰,坚守根本的君子能始终保持初心,从而统领万物,与日月同光、与天地同理。这正如《诗经·小雅·鱼丽》中“物其有矣,维其时矣”所强调的应时合宜,也如老子“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思想,提醒人们要适应变化,同时坚守根本,不居功自傲,避免因名声等外在因素招致祸患。
填古词曲
一剪梅(词牌)
人在江湖随变风,远望寻峰,入梦魂惊。今生孤曲自吟听。风雨交争,残眼昏濛。
天地昏昏苦盼明,笑对烟暝,心被约绳,满堂来客几良朋?少语身轻,自在冷清。
词作注解
上阕“人在江湖随变风”体现顺应变化的“智”,“远望寻峰”则暗含对“道”的追寻;“风雨交争,残眼昏濛”描绘世事纷乱带来的迷茫。下阕“笑对烟暝”展现面对变化的从容,“心被约绳”暗指坚守本心的“执一”;“少语身轻,自在冷清”则呼应不慕虚名、坚守根本的态度。全词体现了在变化中坚守的智慧,与经典国文思想相契合。
一枝花(曲牌)
人应天地依,不必相互戏。花开能几时?唯怕寒来欺。夜晚云低,无奈多失意,合心在分离,愚人多是心疲,不如晨早观日起。
词作注解
曲中“人应天地依”强调顺应天地之道,呼应“极变者,所以应物也”;“花开能几时?唯怕寒来欺”感慨事物变化无常,需懂得适应。“愚人多是心疲”讽刺不懂得应变与坚守的人,“不如晨早观日起”则以积极的姿态,倡导如朝阳般充满生机地顺应变化、坚守正道,与经典国文所传达的“变”与“执一”的智慧相呼应。
马云峰先生简介:
禅艺宗师、雕塑大师、国学大师、诗词名家(1956—— )
艺术成就:中央美院科班,禅画开宗立派,尤以"小和尚"系列冠绝当代,作品入藏名寺,传印法师亲题"云峰禅画"。
学术造诣:佛协理事,诗词融禅入韵,哲思深远,自成"云峰体",国学有很深造诣,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
城市雕塑:与李德利教授共创月坛"嫦娥奔月"等城市地标。
卞文峰老师简介:
教育名家、收藏大家、优秀作家、著名诗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60——)
学术历程:从事中学教育20年(33岁破格中高)后到教育智库(中央教科所民办教育中心任职)和南洋教育集团、教育科学出版社系统任职,从事教育科研、编辑、产业等工作,深耕教育类事业四十五载。
学术建树:著书18部,发文6866篇,推广和践行幸福教育和超常教育体系,被誉为"最接地气教育家"。
文化担当:华夏珍宝馆掌门,十七类六万八千件藏品的文化守护者。
社会兼任:横跨教育战略、隔代教育、超常教育、幸福教育等多领域学术要职。
文学修为:日照市作协会员,《中华好诗词》编委、理事,词作入宗词林正韵,除教育和收藏主业外,其散文和古诗词创作有深厚的功底,颇有见树。为中华好诗词编委评定的两位著名诗人之一。

编(作)者简介:艾兰,曾用名蓝雪花,本名王凤,山东临沂人,1979年生于山东德州禹城。微信qq11849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