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顿悟与迟暮觉醒
文/路等学(甘肃)
暮色如锈,将南墙浸染成陈年伤口的模样。鲜血顺着掌纹沟壑奔涌,在青砖地上洇开暗纹,恍若被碾碎的曼陀罗于残照中骤然绽放,诡谲的花瓣里藏着命运无声的谶语。我跌坐在墙根,撞击的余震仍在骨髓深处震颤——那闷响如钝刀,割裂的不只是皮肉,更在灵魂褶皱里划开一道渗血的豁口。此刻方知,年少时撞向命运的南墙,与岁月沉淀后的顿悟,原是同一场生命的修行。
曾几何时,日子如凝滞的琥珀,漫长到令人焦灼。攥着揉皱的录取通知书与父母争执,像极了执意撞墙的孤勇困兽。总将长辈的告诫视作褪色的旧地图,把他人跌倒的伤疤当成懦弱的印记。电话里翻来覆去的"多穿点""按时吃饭",如同卡带的旧唱机,被敷衍的应答粗暴掐断。直到某个黄昏,面对空荡的餐桌,指尖无意识地划过通讯录里最熟悉的号码,才惊觉那些絮叨里缠绕着尘世最绵长的牵挂。可当懂得珍惜时,那端的听筒已永远陷入沉寂。
也曾将成功奉为高悬的太阳,日夜追逐,以透支的灯火熬煮未来,用滚烫的酒杯浇灌前程。如同当年撞向南墙的少年,笃信热血能融化所有壁垒。直到健康亮起红灯,在消毒水弥漫的长廊枯坐,看人群如潮水般无声漫过,才惊觉生命脆弱如薄冰。那些用健康与时光兑换的虚名浮利,在生死面前,不过是光束里转瞬即逝的尘埃。撞墙的代价,从来不止皮肉之伤,更是错失的温情、流逝的岁月,以及辜负的信任。
年少时以朋友满座为荣耀,酒桌上推杯换盏,豪言震天,错把喧嚣当作生命的盛景。直到跌落低谷,手指在通讯录冰冷的名单上反复摩挲,却找不到一个能倾诉的名字。如同撞墙后瘫坐的瞬间,终于懂得:知己无需星河璀璨,三两盏清茶,足以慰藉漫长岁月。如今推却浮华的聚会,反而珍视灯下对坐、细语如流的宁静时光。
从前总以非黑即白的标尺丈量世界,看不惯年轻人张扬的色彩,读不懂长辈固守的坚持。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无形的撞墙?待岁月风霜浸透衣衫,才明白世间本无绝对的对错,不过是立场不同的镜像。正如墙根下倔强生长的野草,在石缝间扎根,教会我们以沉默的胸怀容纳万物,不再执着于争辩是非,而是学会尊重每一种生命的姿态。
漫步在熟悉的街巷,曾经喧闹的店铺已换了容颜,儿时玩伴散落天涯。镜中的自己,眼角刻满岁月的沟壑,鬓边染上时光的霜色,举手投足间褪去了年少的锋芒。可心底却沉淀出一片澄明的湖,倒映着历经疼痛与和解后的安然。原来生命的真谛,不在于年少时撞破南墙的莽撞,也不在于迟暮时阅尽千帆的沧桑,而在于疼痛与顿悟交织处,与时光达成的那场庄重和解。
往后的日子,且携这份通透,缓步而行。当指尖再次抚过南墙粗糙的肌理,不再是倔强的对抗,而是温柔的触碰;当目光回望岁月的痕迹,不再是遗憾的叹息,而是释然的微笑。将余下的晨昏酿成诗行,在疼痛的余烬与和解的微光中,聆听生命最本真的回响——它不在征服的喧嚣里,而在懂得的寂静深处。
作者简介:路等学,中共党员,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区域经济研究,食用菌品种选育及栽培发术研究与推广。发表论文和网络文章百篇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