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难忘战友情
文/图特约作者:饶晓辉
夜,静谧得如同一块深蓝色的绸缎,月光如银纱般洒在窗台上。我独坐在书桌前,翻看着手机里在部队时以及退役后战友聚会合影的照片。每每看着这些合影照时,我的思绪便如潮水般涌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战友们的音容笑貌,在记忆的长河中愈发清晰。
那是八十年代的金秋时节,我参军入伍到了驻防在福建沿海某炮兵团。初到部队,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而又新奇。训练场上的尘土飞扬,食堂里的欢声笑语,宿舍里的彻夜长谈,都成为了我军旅生活中最珍贵的回忆。而在这些回忆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便是那些与我并肩作战的战友们。
钢铁熔炉淬肝胆,生死与共铸春秋。战友情,恰似一坛窖藏岁月的陈酿,更似一卷写满热血与守望的军旅长诗。当硝烟散尽的号角化作并肩携行的铿锵步履,当风霜雨雪的坚守凝成肝胆相照的无声誓言,每一个音符都流淌着同袍共苦的滚烫温度,每一段旋律都镌刻着生死托付的厚重深情。战友情,是烽火中递来的半壶清水,是寒夜里共披的一件征衣;是冲锋时无需言语的默契,是凯旋时热泪相拥的赤诚。
“一声战友,一生兄弟。”这句话更能让每个当过兵的人,感受到那份挚热纯洁温暖的战友情。这种温暖,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军旅生涯虽然短暂,却在我们的人生路程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我们把最有朝气活力的青春留给军营,军营把人生最大的财富——坚毅和顽强的拼搏精神馈赠给了我们。同样,我们也把这种精神带回到了地方。如今,我已经离开了部队,回到了地方工作。但是,那段军旅生涯,那些与战友们一起并肩作战的日子,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都会想起那些战友们,想起他们在战场上的勇敢和无畏,想起他们在生活中的关心和帮助。
战友情,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它不同于亲情,因为它没有血缘关系;它也不同于友情,因为它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战友情,是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形成的,是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建立的。它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是一种永恒的忠诚。
最是难忘战友情,这份情,我会永远珍藏在心中。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