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的7. 26 B超准时开场
2025. 7. 3. 亥时
精彩评论
文:卞荔莎(美国)
江花博士的诗作《榕江别 泪与火的长歌》,以侗乡为纸、洪涛为墨、迷彩为笔,在洪魔肆虐的叙事中,淬炼出多民族团结共同体的当代史诗。标题点明了地点“榕江”和主题相关的“别”,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泪与火的长歌”富有诗意,“泪”体现了军民分别时的不舍,“火”可象征军民抗洪时的激情与热血。副标题直接表明诗歌创作是为歌颂抗洪过程中的军民鱼水情,让读者迅速把握诗歌主旨。
“今晨 军车碾过潮湿的晨光”即描绘出清晨雨后湿润的环境,又为画面增添了一抹朦胧而略带忧伤的色彩,暗示着军民即将分别的情绪。“侗乡阿公阿婆的泪一滴滴淌……”通过描写侗乡阿公阿婆流泪的场景,直观地展现出他们对子弟兵的不舍之情,以细节刻画,突出了军民之间情感深厚。“他们攥着崭新的鞋垫 追着迷彩的浪”“攥着崭新的鞋垫”这一动作,表现出阿公阿婆对子弟兵的心意,鞋垫代表着他们的关怀;“追着迷彩的浪”将子弟兵身着的迷彩服比作浪,形象地描绘出阿公阿婆追赶军车时,看到那一片片迷彩远去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不舍的情绪。
山之子的诗歌《榕江别 泪与火的长歌》是一首深情礼赞抗洪军民鱼水情的佳作。开篇以 “军车碾过潮湿的晨光” 奠定离情基调,阿公阿婆攥着鞋垫追送,尽显不舍。诗中生动刻画子弟兵抗洪英姿,面对洪魔如浪尖星芒,深一脚浅一脚奔忙,用沙袋与血肉筑就守护墙,展现无畏担当。诗中多个意象体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侗乡阿公阿婆与崭新鞋垫: “侗乡”明确点出地域为侗族聚居地,而阿公阿婆攥着崭新鞋垫追送,是侗族人民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鞋垫往往承载着侗乡人民质朴的情谊与祝福 ,展现侗乡民俗风情。意象运用巧妙,又如 “布面飘着靛蓝香” 增添地域风情, 靛蓝是传统的天然染料,在侗乡等少数民族地区,使用靛蓝染布历史悠久 。“布面还飘着未散的靛蓝香”,这一意象不仅描绘出布的特质,更暗示了当地传统的染织工艺,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结尾把军民情比作榕江浪,凸显其情感热烈而深厚,表达出了各民族共筑家国的壮志豪情全诗情感真挚,震撼人心。👍👍👍👍🇨🇳🇨🇳🇨🇳🇨🇳🌹🌹🌹🌹🏆🏆🏆🏆
洪魔裂嶂夜苍茫,
迷彩星芒破浪狂。
针脚连心缝决口,
铁肩担月垒人墙。
千袋土凝华夏骨,
一痕伤烙侗乡章。
榕江沸作英雄血,
写入山河撰诗行。
——卞荔莎(海霞)
202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