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黎明铸丰碑》
——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祭
文/刘殿祥
卢沟桥的月光仍浸着弹痕,八十年前那声枪响,撕开了一个民族用血肉缝补的黎明。左权将军的背影在太行山巅凝固成青铜,烽火淬炼的星辰坠落在十字岭的松涛间。他掌心的地图浸透硝烟,却为后来者标出通向光明的经纬。
八女投江的浪花从未平息。乌斯浑河卷不走冷云掷地有声的誓言,她们年轻的胸膛化作抵挡日寇的最后一堵墙。巾帼的青丝在冰水中绽成血色芙蓉,让侵略者明白:中华女儿的脊梁,比松花江的冰凌更坚硬。
延安窑洞的灯火穿透重重封锁,在华北平原的青纱帐里,在白山黑水的密林间,十四年淬火的刀锋劈开黑暗。平型关的捷报撕碎"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的铁流让华北地图震颤。这不是一个人的战争——四万万双手握紧的拳头,将"亡国奴"三个字砸得粉碎。
南京的雨始终在下,三十万魂灵在雨中凝望。东京审判的法槌落下时,历史的天平终于倾向正义。但真正的纪念碑不在广场,而在杨靖宇胃中未消化的棉絮里,在张自忠将军中弹后仍挺立的身躯中,在八百壮士守四行仓库的弹孔上——那是民族精神浇筑的永恒坐标。
八十年过去,和平鸽掠过苍穹,但警报声仍在血脉中轰鸣。我们纪念,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让青铜般的记忆永远灼烫:当外敌入侵时,这片土地会生长出比钢铁更坚韧的骨头,会绽放出带血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