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车记
侯俊英
九十年代初,女人开车成为了时尚。我的十几个女同事,不惜投掷一千元的报名费,争先恐后地去驾校学开车。
当然了,女人学开车,这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一种现象,象征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个人品味和追求,也可以说是一种时髦吧。
我的对桌美女,早就学会了开车。在汽车寥寥无几的年代,她就以车代步了。潇洒得让人非常羡慕,并且让人欣赏得“垂涎三尺”欲罢不能。老板也一阵“心血来潮,”下令全体领导班子成员,都要报名学车。一时间,我们行政办公楼的男男女女大都拿到了驾照。办公楼下的停车场里,也多了几辆新车。记得第一次坐新手同事的车外出,起步、停车、应急刹车,都会晃得你前仰后合,头和座椅后背亲密接触,要不是有车窗玻璃挡着,准能把你抛出车外。提心吊胆,手紧紧地攥着抓手,还一直冒汗。我们和她开玩笑说:“你的驾照是考出来的吗?”她面红耳赤得只顾“嘿嘿嘿”一笑。
再说说我的临科好友“玻璃人”和“青青河边草”吧。她们学车可不是赶时髦,而是便利条件给逼出来的。
玻璃人的老公是交通局的,天天管车玩儿车,媳妇耳濡目染,近朱者赤,跃跃欲试得想尝试一把。光靠老公这现成的老师还不行,驾照必须去驾校考取。交钱报名,还真学上了。玻璃人学得那真叫个刻苦,下了班就往驾校奔。星月兼程,风雨无阻。过五关斩六将的,什么倒桩、移库、拐弯、上路都不在话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驾照完全搞定,可喜可贺啊。就是原本白白嫩嫩的模样,风吹日晒🉐像变了个人一样。小脸小胳膊漆黑漆黑的,大家都笑她是刚从“非洲”旅游回来的。不要笑,这话是有点儿夸张。不过,也真难为玻璃人这个小美女了。
“青青河边草”就不一样了,买了私家车多年,自己不敢开,上下班不是老公接送,就是做别人的顺风车。时间长了,也不是回事儿,还是自己开车方便,不用求人。经别人这么一劝说开导,思想开了窍,也去驾校报上了名。她学开车就不如“玻璃人”刻苦了。不是她没时间,就是车没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好不容易排上了档期,三科也都过了关。可不知什么原因,驾照迟迟拿不到手。家里的车天天闲着,自己本来胆量就小,老公还拿着她金贵,不放心她开车上路。学和没学一个样,“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可没过多久,“青青河边草”自己开车上班了。从车的前后头上的“麻点”看到了磕碰的划痕,不难猜到她已经练了很久,也尝到了“碰壁”的苦头。用她自己的话说“越胆小越不敢上路,不磕碰上几次,手上就没数。”她熟练了开车,我们几个好友老沾光了,外出游玩坐车去,酒店聚餐坐车去,风风光光的,还真有“白富美”“高大上”的感觉呢。迈出车门的那一瞬间,“回头率”老高了,好像一群“外星人”光临人间。
我身边的同事们,陆陆续续地都学会了开车,非常羡慕她们。可是我还是谈车色变,对车不敢恭维。年长一些不说,脑子还不好使,应急反映能力太差了。心想,就是打死我,也不敢学开车啊,只好敬而远之。
也许,天生我就是个笨人,笨得要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