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迹忆·小小说(006)】“ 老 喝 酒 !”
作家:沈 学 印 主播/河清海晏
A记者是报社多年的“老笔头”,很受人尊重,读者遍天下。
B记者是电台有名的“老主持人”,很多人仰慕,“粉丝”一把一把滴。
C记者是电视台建台时的“老资格”,很有“观众缘”,颇具“知名度”。
国庆小长假,三记者决定各带自家“小公子”一起到边境小城去旅游。
目的是让即将升入高中的“小公子”们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认识社会,变书本“理性知识”为社会“感性知识”;同时要完成一篇录取学校交付的作文,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社会调查报告”。
国庆前一天,他们上路了。
正值秋日,天高气爽,微风细拂,层林尽染,万山滴翠。
时近中午,他们的车子驶进了途中“打尖”的A局“万福楼”大酒店。
提前赶在酒店门前恭候的大局、二局和宣传部长、报道干事、以及局办公室主任等一干人马,互为“嘘寒问暖”后,便径直进了“牡丹厅”。
没一根烟功夫,桌上的美味佳肴堆得跟小山似的,高档的“山泉佳酿”在透明的高脚杯里,经从高大宽敞落地窗挥泻进来的阳光一映照,愈加熠熠发光,倍添兴致,不仅酒香四溢,更有菜香诱人……
一番轰轰烈烈,一番气象万千。
一顿酒足饭饱,一顿云山雾罩。
三记者“沟满壕平”“里倒歪斜”地又上路了。
黄昏时分,车子到了正被晚霞掩映彤红的边城小镇。
此刻,夕阳西下,日落西山,江风微拂,沁人心脾。
“县太爷”一行要员已在“欣如意”宾馆静候多时。
三记者匆匆洗漱后,“直奔主题”,宴会开始了。
在这江畔小城,招待客人鱼是“必须滴!”
仅一条大白鲤子就有五斤多,味道鲜美,远远就能闻到,是下酒的时令佳肴。
满满一桌子鱼,让三个“小公子”看的目瞪口呆。
他们没有机会认识这些东西:油炸红尾、葱烧江鱼、清炖白鱼、爆炒鲜虾、红焖野生怀头、酱焖嘎牙子,鱼香飘溢,令人垂涎。
真是“自古好水出好鱼,条条肥鱼鲜又美。”
……
餐毕没两小时,热情的宣传部长又来约其“吃夜宵”。
这一吃,直至后半夜。
第二天,国庆节。
刚在江边走下游艇,A记者手机响了。
原来,是他的知青老战友听说了,中午非要“做东”,备下水酒略尽地主之谊。
盛情难却,“恭敬不如从命”!
席间,B记者又在桌上巧遇他同在大学“知音加知己”的老同学,没容分说,就把晚间的伙食给“敲定”了!
酒足饭饱没多大会儿,“县太爷”传来指令,口口声声称“失陪!失陪!”,并说已在江边安排好“杀生鱼”,正在恭候!
入乡随俗,客随主便。
岂有拒绝之理!
第三天,上午一早抢着看了几个景点,在“恐龙博物馆”出来没走几步,就见一辆军用小车开过来,停稳后从右侧下来一小战士向三记者端庄地行敬上军礼,随即问清谁是C记者便说“首长有请”。
原来,这里驻防部队的首长是C记者的老乡,从小就在一起长大,属“尿尿和泥的光腚娃娃”。
三个“小公子”原以为“解放军叔叔”只会“保家卫国,英勇善战”,谁知喝酒也是“一不怕喝,二不怕醉”,“三盅全会”样样“不在话下”。
喝酒“给力”还较真,人家说了:“万水千山总是情,少喝一杯都不行”。
把三个见过“大场面”的“无冕之王”喝的桌上激动,桌下还一个劲地“再折腾”!
最高潮的是C记者的那些学生弟子,不知从哪儿得到了信息,集体“兵临城下”,定要安排晚餐,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
这几位学生弟子,都是当地能“呼风唤雨”的“硬头货”“实权派”。场面自然盛大热情,大有“请老师要真心,连酒带杯一口吞”的诚恳之意。
要不看在三个老记者全喝的已是“背心穿在衬衫外——乱套了”、就跟“白娘子喝了雄黄酒——都现出了原形”,还是不会罢休!
……
事后,三个“小公子”据此写出的作文题目分别是:
《他们天天老喝酒》;
《他们顿顿老喝酒》;
《他们天天顿顿老喝酒》;
……
更有意思的是,老师据此在三篇作文上分别留下了批语:
“天天老喝酒,不行;顿顿老喝酒,最好!”
“顿顿老喝酒,不行;夜宵也要喝,最好!”
“天天顿顿老喝酒,最好;有机会可以约上我,更好!”
……
2013年元 月11日 晨于北方悠然居书房


沈学印,曾供职电视媒体,现退休。已有4000余篇(首)文学作品在国内外百家报纸杂志发表;出书30余部、编书20余本、创办民刊80余期、获奖30余次。系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省分会会员等。现为《乌苏里江》《知青文学》全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