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阳名人录》续
文/文必标
(五十七)李和鸣
良庖屈指数鸣翁,四十余年艺业隆。
草鲩走油知火候,甲鱼去骨见刀工。
三蒸菜谱金厨撰,一席芳华米粉融。
传授非遗蒙厚爱,终身成就著清风。
注:草鲩,鲩鱼,做“松鼠鱼”的食材。
走油,食材置于锅中煎炸。
人物概况:李和鸣(1956-),沔阳通海口人。湖北省十大鄂菜大师之一,湖北“沔阳三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武汉商学院客座教授。湖北省烹饪酒店行业协会特邀副会长,仙桃市“沔阳三蒸协会”荣誉会长,仙桃市“李和鸣楚菜大师工作室”负责人。
1977年参加工作,先后就职于“仙桃市饮食服务公司”,仙桃市花源酒店、天怡大酒店。从业40多年来,加强烹饪理论学习、潜心研究菜肴制作方法,先后创制“清蒸除骨甲鱼”、“香煎青鱼唇”、“粉蒸松鼠鱼”等100多道深受顾客青睐的菜肴;挖掘整理出“沔阳三道茶”等风味名宴。1995年获湖北省第三届烹饪技能大赛金奖;2012年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华金厨奖”;2014年被仙桃市人民政府授予“行业领军人才”荣誉称号; 2017-2019年,被湖北省烹饪酒店行业协会授予“中国餐饮30年杰出人物奖”、“终身成就突出贡献人物”称号,湖北省商务厅授予“功勋楚菜大师”。2023年制作的沔阳三蒸菜肴,被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欧洲集邮协会制作成邮册,向全世界发行。其重视对年轻厨师的培养,以厨德修行、技艺传承为己任。主编出版《沔阳三蒸 》、《中国沔阳三蒸研究 》、《中国沔阳三蒸标准菜谱 》等。
《沔阳名人录》续
文/文必标
(五十八)魏星桥
黉门无奈鄂西移,抗战求存学子思。
土木工程能救国?精神文字欲匡时。
心忧黑暗黎民唤,身处鸿胪职事知。
半世杏坛桃李茂,朝歌晚唱意犹驰。
人物略传;魏星桥(1923-2004),原名尚斌,回族,沔城人。1939年,在鄂西“国立东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习期间,受到陆侃如、姚雪垠等人影响,认识到再优秀的土木工程也建设不出硬实的民族脊梁。出于鲁迅“弃医从文”同样的心情,开始从事写作。《过客之歌》、《迎春曲》等对大后方的黑暗进行抨击。抗战胜利后,重新考入武汉大学历史系。其间,《迎接握手》、《春天的宣誓》等诗歌是激情的宣泄;《吃人和杀人》、《论战士》等杂文则是深沉的呐喊;为纪念“六一惨案”一周年所写的《纪念决不是哭泣》、为呼应浙大“于子三被害事件”而起草的《武大学生罢课宣言》,则显示了其世界观的根本转变和成熟。因而,当诗歌《在通向明天的路上》发表之后,便“奔向光明的解放区”。
1948年,他来到已解放的天(门)汉(川)县,在县委宣传部从事宣传教育工作。这一时期,大量通讯报道发表于《长江日报》、《新湖北日报》等报刊。1950年出任孝感高中副校长、校长;1956年调任咸宁高中副校长、校长;1977年组建鄂南“武汉师院咸宁分院”,出任党委书记,1984年离休。
离休后埋头著述,先后在《教育研究》、《咸宁师专学报》等刊物发表教育论文,计20余万言,部分被收入《全国优秀教育论文集》;在《湖北日报》、《武汉春秋》等报刊上发表大量随笔、杂谈、回忆录;1995年与妻子(红学家王禾秀)合作,出版诗词《朝歌晚唱集》。其事迹被《中国当代老年书画家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收录。
《沔阳名人录》续
文/文必标
(五十九)曾德雄
弃医问字几经年,身处中山学识渊。
谶纬思潮秦汉鉴,社科鸿业哲文研。
千条建策呈民意,一众期刊载睿篇。
且借荧屏时政论,专栏开设引前沿。
注:中山,广州中山大学。
谶纬,古代汉族民间神学预言谶书和纬书的合称。其中有大量神话民俗文化记载,是盛行于秦汉时代的重要社会思潮、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物概况:曾德雄(1967-),沔阳通海口人,哲学博士。现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副研究员。
1982年9月入读武汉市卫生学校;1985年入读湖北大学中文系;1987年任武汉卫校语文教师。1991年9月入读中山大学哲学系攻读“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4年7月毕业,获“中国哲学专业”硕士学位。同年进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开放时代》杂志社工作,历任编辑、编辑部主任、副主编、常务副主编等职。2003年9月入读中山大学哲学系攻读“中国哲学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2006年7月毕业,获“中国哲学专业”博士学位。2007年至今连任广州市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届人大代表。2009年3月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哲文所(城市文化所)所长;2024年1月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其致力于中国哲学特别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研究,在《文史哲》、《人文杂志》、《浙江学刊》、《学术研究》、《福建论坛》等国内外知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博士论文《谶纬的思想与时代》于2006年10月在香港出版,获得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当选为广州市人大代表以后,积极为广州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献言献策。2008年起在《新快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人民之声》等报刊开设专栏,发表时评数百篇,出版《就事论事》时评集三卷。广泛接受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广州电视台、《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信息时报》等各类媒体专访,受聘为广州电台、珠江经济电台等媒体特约评论员,参与凤凰卫视、齐鲁卫视等媒体的时政节目。
《沔阳名人录》续
文/文必标
(六十)李瑞志
且拜高师演艺全,红莲花绽楚乡天。
欢情款款投皮影,悲调声声结扇缘。
百本头衔三世伴,一方光景万家牵。
谁雕人物刀工细?直把非遗后辈传。
注:红莲花,指“红莲花皮影民营剧团”。
人物概况:李瑞志(1953-),又名李佑光,沔阳郑场王滩村人。现为仙桃市“红莲花皮影民营剧团”团长;“仙桃市皮影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湖北省非遗渔鼓、皮影戏传承人。
22岁时拜高凤成为师,学唱皮影戏。多次参加仙桃市桃花艺术节演出,获“优秀演员奖”。1992年独资成立“红莲花皮影民营剧团”。2006年受邀带队在武汉演出,童话剧《狐狸和乌鸦》《龟与鹤》《武松打虎》等剧目广受欢迎。自编、自导、自演多部传统与现代皮影戏,如《辕门斩子》《狸猫换太子》《婆媳乐》《风雨路上》等,深受观众喜爱。特别是在传统戏《扇缘》演出时,情节高潮处,一曲悲调让人潸然泪下。犹其擅长皮影制作,影人体型高大、雕工精细、人物逼真、自成一格。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多年来收徒传艺,培养出龚贻鹏、卢才军、张美兰(女)、丁水珍(女)等人才,成为沔阳皮影戏骨干,推动了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其剧团每年演出200多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多次获市“文化先进单位”称号。
50年从艺生涯,对沔阳渔鼓、皮影戏甘之如饴、乐此不疲。业内人称“百本头”,是沔阳(仙桃)皮影戏“下路子”唱腔的代表人物。
《沔阳名人录》续
文/文必标
(六十一)白厚善
中南学府铸人生,立足京都是上乘。
术略此时攻矿冶,课题起步创当升。
谁疑容百丰碑再?惟见公司业绩增。
赤子劳心情梓里,沔商引领自贤能。
注:上乘,最好的意思。
当升,“当升科技”。
人物概况:白厚善(1964-),沔阳通海口人 。中南大学学士、东北大学工学硕士、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教授级高工。国家863计划“新能源材料方向”及“国家科技进步奖”材料组评审专家;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在新能源锂电材料行业,先后打造了三家上市公司。现任“容百控股”、“容百科技”董事长。
1984-1987年,沈阳矿冶研究所冶金室技术员;
1987-1990年,东北大学重金属火法冶炼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
1990-2001年,历任北京矿冶总院冶金室助理工程师、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专题组长,电子粉体材料厂厂长,北矿电子中心经理,矿冶总院冶金室副主任等职;
2001年,作为“当升科技”创始人,带领公司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课题组起步,5年内,使公司成功跃居“电子陶瓷用超细氧化物粉体材料”领域行业第一,又成功转型进入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
2013年,创立“北京容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2014年,成立“容百科技”,全力投入前沿新产品高镍正极材料的开发,成为囯内首家实现高镍产品量产的正极材料生产企业;
2015年,“容百控股”投资的EMT株式会社在韩国挂牌上市。
2008年获评“华南锂电论坛(国际)十大风云人物”;2021年获《上海证券报》“金质量”上市公司评选“企业领袖”奖。其具备企业家精神,在锂电材料领域的竞争中,重研发、管理,擅资本运作;钟爱故里、投资家乡,赤子心、桑梓情令人钦佩。2025年6月当选第三届“沔商总会”会长。
《沔阳名人录》续
文/文必标
(六十二)龚贻鹏
时年舞象大师逢,兼得诸家艺满胸。
此际多艰惟一梦,而今有志创双龙。
欢声自在乡村里,影戏常新观众从。
打造非遗传习所,百般荣耀尽呈龚。
注:舞象,男子16岁;亦指舞弄皮影。
双龙,仙桃市双龙花鼓剧团。
从,跟随、追随。
人物概况:龚贻鹏(1964-),字金廷,沔阳郑场王滩村人。湖北省皮影协会、仙桃市皮影协会副会长;仙桃市职业学院特聘教授;仙桃市江汉皮影艺术团副团长;仙桃市双龙花鼓剧团团长。渔鼓皮影戏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1980年16岁时,拜皮影戏艺人李瑞志为师。后参师天门、潜江等地老艺人,系统学习皮影戏表演和影人雕刻技艺。2016年自筹资金,组建“仙桃双龙花鼓戏剧团”,常年在仙桃及周边县市演出(每年约100场左右)。在演出优秀传统剧目的同时,打造出十余部全新作品,其中《血沃乡土娄敏修》、《天价彩礼我不嫁》等剧目深受群众喜爱。2004年,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创办“龚贻鹏皮影工作室”、“江汉皮影传习所”,成为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学院等院校师生的实习基地。2025年担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江汉影戏濒危口述史料征编与研究》艺术顾问。在40多年的演艺生涯中,多次被市文联评为优秀工作者。其改编的现代皮影戏《血染江汉胡幼松》入选全国百部红色皮影戏,获全省皮影戏调演优秀奖,《湖北日报》、《仙桃日报》等媒体多次宣传报道,受到各级政府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