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木琴韵,道情入心
图文/许碧 编辑/谦坤
晨光微熹,岭南古琴艺术馆已浸润在一片宁静之中。青砖黛瓦,雕花木窗,古色古香的建筑,似是从岁月深处走来,带着历史的厚重与静谧。我和李老师麦老师怀着满心的期待与雀跃,踏入这片充满琴韵的天地,参加宁兰清老师组织的七木琴学读书会。宁兰清老师作为古琴艺术(岭南派)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任广州市岭南古琴艺术研究所所长、广州书画专修学院教授 ,在古琴领域造诣深厚。而今日的主角,正是那首我心仪已久的古琴曲——白玉蟾的《道情》。
步入馆内,一张张小桌错落有致地摆放着,桌上古琴泛着幽幽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宁老师一袭素衣,温润儒雅,宛如从古典画卷中走出的仕女。她微笑着向我们致意,眼神中透着对古琴艺术的热爱与执着,那目光里满是对即将开启的古琴文化之旅的期待。
读书会伊始,宁老师先为我们讲述了《道情》的渊源。白玉蟾笔下的“白云黄鹤道人家,一琴一剑一杯茶。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染红尘桃李花”,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超凡脱俗的道家生活图景。那是一种远离尘世喧嚣,与白云、黄鹤为伴,以琴、剑、茶为友,心无挂碍、自在逍遥的境界。这些文字,我早已烂熟于心,每一次吟唱,都仿佛能看见一位仙风道骨的道人,在青山绿水间悠然抚琴,任清风拂面,听鸟鸣啾啾,尘世的纷扰皆与他无关。而今天,我终于有机会,用古琴将这份超然弹奏出来,心中满是激动与憧憬。
随后,宁老师轻抚琴弦,为我们演奏《道情》。指尖轻挑慢捻,那空灵悠远的琴音便如潺潺溪流,缓缓流淌而出。初时,琴声清越,似白云飘荡于天际,无拘无束;继而,节奏渐缓,如黄鹤展翅,悠然翱翔;再听,那琴声又带着几分宁静与淡然,仿佛置身于烟雾缭绕的仙山之中,品着香茗,抚着琴弦,忘却了世间的一切烦恼。一曲终了,余音袅袅,萦绕在耳畔,也萦绕在心头,让我沉醉其中,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轮到我们学习弹奏。我小心翼翼地将手放在琴弦上,按照宁老师的指导,轻轻拨动。然而,发出的声音却生硬而刺耳,与宁老师所奏的美妙旋律大相径庭。我有些气馁,不禁皱起了眉头。宁老师见状,走到我身边,耐心地纠正我的指法。她说:“弹古琴,不仅要用手,更要用心。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去感受每一个音符所蕴含的意境。就像《道情》,它表达的是一种超脱与宁静,你在弹奏时,心中要想着那片白云黄鹤的世界,让自己的心境也随之变得空灵。”
在宁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静下心来,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身处那道家的仙境之中。再次拨动琴弦,这一次,似乎有了些许不同。虽然依旧不够完美,但那声音中,似乎多了一丝柔和与宁静。随着不断地练习,我渐渐找到了感觉。琴音在指尖流淌,时而如微风轻拂,时而如溪水叮咚,我仿佛真的走进了白玉蟾所描绘的世界,与那位道家人一同,在琴音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学习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间,日已西斜。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古琴上,为其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看着手中的古琴,想着今天的学习经历,心中满是感慨。《道情》不仅仅是一首古琴曲,它是道家核心理念的生动诠释,是对超脱世俗、清静无为境界的追求与向往。在这喧嚣的尘世中,能有这样一个机会,静下心来,学习弹奏《道情》,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与净化,实在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离开岭南古琴艺术馆时,我的脑海中依旧回荡着《道情》的旋律。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古琴学习,更是一场心灵的修行。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愿与古琴相伴,在《道情》的琴音中,不断探寻内心的宁静,追寻那份超脱世俗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