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心中的江(散记)
二月梅

这已是六年多前的事情了。那年,作为热爱党史军史的我,受上海新四军研究会二十军分会的邀请,去参加纪念上海解放七十周年座谈会。上午的会议结束后,曾在一起工作过的、家在上海的老朋友给我说:下午陪我去看看刚开放不久的上海中心大厦,到顶上观览下上海全景和黄浦江,晚上再坐船到江上转一圈。听到这个安排我当然非常高兴。

上海中心大厦是2016年3月建成的全国第一高楼,共127层,高达632米。特别是黄浦江,虽然过去也来过上海,可一直没有近距离接触它,它始终在我心中惦记着,是心中的江,也一直想有机会能看看它的雄姿,能亲密接触下它的汹涌与澎湃。这个机会终于到来了。

黄浦江是一部被流水写进大地的史诗。早在南宋嘉定年间,太湖流域的古东江决堤改道,吴淞江在日复一日的泥沙淤积中收缩成支流,使这条原本名不见经传、名为“黄浦塘”的小河流,在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上,逐渐勾勒出雄浑的河道轮廓。地质学家们说,它的形成与太湖泄洪的需求息息相关。而在民间传说里,战国春申君黄歇疏浚东江的故事,早已为这条江染上了人文的底色——“申江”“春申江”的别称,至今仍在老上海的方言里流传。
还有一说,它的源头藏在浙皖交界的群山中。安吉龙王山的清泉汇聚成西苕溪,宁国境内的天目山余脉孕育出东苕溪,两脉清流在湖州汇合后,经苏州吴江的垂虹桥进入上海境内,形成“黄浦江”。这条全长113.4公里的水道,从西南向东北贯穿上海腹地,在闵行区的米市渡接纳了斜塘、圆泄泾的来水,河面由此从百米扩展至千米,流经松江、徐汇、黄浦、虹口、杨浦,最终在吴淞口与长江相拥,共同奔涌至东海。

这条江有着极其厚重的历史承载。1843年深秋,英国“赫米士”号商船溯江而上,在十六铺码头抛下锚链,黄浦江从此成为西方列强叩开中国市场的水道。外滩的江堤上,相继矗立起汇丰银行的铜狮、海关大楼的钟楼,这些花岗岩建筑的阴影里,曾泊满装载着鸦片与丝绸的火轮船。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日军的炮火在江面上炸起冲天水柱,四行仓库的枪声隔着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处回响,浑浊的江水裹挟着硝烟与血沫,见证了这座城市最悲壮的抗争。1949年5月,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以“瓷器店里捉老鼠”的战术,钳击吴淞口,诱敌出城激战;同时重击浦东,歼敌后又经黄浦江进入市区,使上海战役得以全胜。黄浦江见证了上海解放的全过程。
而当历史的车轮驶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黄浦江又成为改革开放的突起地。1992年春,浦东开发的第一声桩机轰鸣在江边响起,江面上穿梭着运送建材的驳船,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等渐次崛起,黄浦江终于成为一道分割历史与未来的时空轴线,出现了“浦西”“浦东”以江为坐标的两大城市群。

我们来到上海中心大厦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分别买票后即进入了著名的高性能垂直电梯。电梯以每秒20.5米的速度极快攀升。这时,身体有着明显的失重感,耳膜亦微微发胀。玻璃幕墙外的城市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矮下去。陆家嘴的摩天楼群像被巨人收拢的积木,东方明珠的球体也在云絮中若隐若现。仅仅55秒的时间即到达了118层的“上海之巅”观光厅,整座城市的呼吸声似乎都变得清晰可闻。

极目四望,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在薄雾中勾勒出精致的画面。尖顶的哥特式教堂、穹顶的巴洛克银行、券拱的文艺复兴市政厅,这些百年前由殖民者带来的建筑语言,如今却成了上海最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而在对岸,陆家嘴的摩天大楼群如雨后春笋般崛起,金茂大厦的竹节造型、环球金融中心的"开瓶器"设计、上海中心的螺旋上升曲线,共同编织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惊人景象。历史与未来在这里相遇,就像黄浦江与苏州河在十六铺码头交汇,泾渭分明却又水乳交融。

视线沿着黄浦江向西望去,这条吞吐万汇的黄金水道,像是一条由时光淬炼的玉带,串起淀山湖的涟漪、松江的古渡、闵行的船闸;它更像一条昂首摆尾的巨龙,蜿蜒欲飞,气势恢宏。此时,夕阳的薄雾给江面披上了一层轻纱。松江段在雾气中显得格外静谧,远处的米市渡,隐约可见船只缓缓移动,那里是黄浦江干流的起点,斜塘、圆泄泾、大泖港三支源流在此合而为一。江中的船只如同漂浮在云端的仙舟,船笛声穿过潮湿的空气不时传来。岸边的芦苇丛在微风中摇曳,偶尔有白鹭掠过水面,惊起一串细碎的浪花。

当视线移至上海中心脚下,黄浦江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陆家嘴的高楼倒映在如镜的江面,游船劈开平静的江水,留下长长的尾迹,顶层的甲板上,游客们举着相机,捕捉着两岸的风景。江底的隧道里,列车穿江而过。这一切仿佛都汇合形成了一幅立体绝妙的浦江晚霞图。

向东俯瞰,黄浦江在薄雾中逐渐收窄,如同一条银色的缎带,向长江飘去。杨浦滨江的“生活秀带”在雾气中若隐若现,曾经的纺织厂、发电厂已蜕变为咖啡馆、书店和艺术工作室。远处的复兴岛像一颗翡翠镶嵌在江面,这座封闭的内陆岛见证了上海的航运兴衰,如今虽已褪去繁华,却仍在雾气中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吴淞口方向,长江与黄浦江在此交汇,形成“泾渭分明”的奇观,浑浊的长江水与清澈的黄浦水相互碰撞,最终形成磅礴的江流滚滚向前。
黄浦江一路走来,可以说,上游是温婉的江南水乡,中游是繁华的都市动脉,下游是壮阔的江海门户。这条母亲河用它温暖的胸怀,串联起上海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此刻,游船的汽笛声与对岸外滩的暝钟声交织在一起,让人不禁想起《申江记》里的话:“黄浦江是上海的基因,它的每一朵浪花都镌刻着这座城市的记忆。”是的,它看过太多的风云变幻,却始终保持着从容与包容。或许这就是上海的魅力所在——在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中,始终保持着开放的姿态,如同黄浦江接纳百川千泾,最终成就了今日的波澜壮阔。
从上海中心大厦下来,吃过饭稍作休整就夜色降临了,两岸的灯火次第亮起,黄浦江已披上了一层璀璨的华裳。我和朋友乘车去十六铺码头,准备夜航黄浦江。为了能更好地观览江的夜景,朋友还专门请了一位熟悉情况的苏女士兼做导游。

此时的十六铺码头已是灯火通明,人语喧嚣。我们各自买票后,就登上了“浦江明珠”号游轮。果不其然,安排的苏女士已在船上等候了。她身姿高挑,温文尔雅,一望便知是饱读诗书、胸藏锦绣的人。船一离岸,她便以清朗悦耳的声音徐徐道出黄浦江的古老履历和沧桑巨变。她口中流淌出的黄浦江的故事,竟使这次原本寻常的夜航平添了一重历史的幽光。

我们登上前甲板,船行渐速,江风扑面,颇有些凉意。黄浦江水在夜色里暗涌流荡,水声潺潺。江风虽然不大,却足以催起层叠的微波,水花不时溅在前甲板上,如同撒落的碎银,令人心生惬意。

船向西行,苏女士示意我们注目左岸。但见万国建筑群如巨人阵列矗立江滨,在通明灯火的映照下,恍若一座座凝固的史诗。灯光斑斓多彩,既有流淌着的琥珀温润,又有跳荡着的铂金冷峻,还有温柔宝石般的深红与幽蓝,共同为这些精美建筑注入了灵魂。苏女士指着西岸体量最大的一处建筑说:“那就是著名的原汇丰银行,是1921年由英国修建的,它在外滩占地最多,立面最宽,是西方新古典主义的典范。”我们还看到和平饭店那祖母绿的尖顶,如同浮于夜海之上的碧色灯塔,光影间仍有昔年衣香鬓影的无声浮动。历史并未沉睡,它只是换作了另一种不夜的光芒,在经典的建筑骨骼上重新绽放。

船行至陆家嘴江面,蓦然调转船头。回望之际,只见东岸拔地而起一片光之森林。苏女士指点道:“看,那就是‘注射器’与‘开瓶器’了。”大家不禁莞尔。话音未落,高耸入云的环球金融中心顶部,骤然亮起一圈圈蓝色的光波,如巨大而冷静的脉搏,向深空发射着无声的讯号。与之相邻的上海中心,通体则披覆着流动的霓虹彩衣,或如极光般蜿蜒直上,或似熔岩般缓缓流泻。在这两座摩天巨人的脚下,金茂大厦那层层叠叠、玲珑剔透的宝塔式尖顶,则静静散发着一种东方式的温润光华,红蓝相间的巨大菱形光线映射楼面,极像为两个兄长式建筑在鼓掌欢呼。整个陆家嘴的天际线,因为这流动不息的光的演绎,幻化成了一个巨大无朋的立体舞台,以苍穹为幕,上演着这城市永不停歇的雄浑交响。

游船继续前行,渐渐靠近杨浦大桥。远远望去,大桥的斜拉索在璀璨灯光的勾勒下,宛如巨人张开的琴弦。橙黄与银白交织的光线,顺着钢索蜿蜒而上,在夜空中编织出流畅而刚劲的造型,好似一道绚丽的彩虹跨越江面。那些灯光,又像缀满星河的链条,一端连着城市的繁华,一端系着无尽的夜色,在江水的倒映下,光影摇曳,虚实难辨。桥上,一辆辆汽车化作流动的光点,穿梭往来。红的尾灯、白的车灯,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在桥上流淌,又似跳动的音符,奏响城市的夜曲。游船载着满船的惊叹与赞美,缓缓驶向大桥,杨浦大桥愈发雄伟壮观。仰头望去,巨大的桥身仿佛要冲破夜空,那一根根斜拉索犹如巨人的手臂,稳稳托举起桥面。
游船从桥下穿过时,江水轻轻拍打着船身,桥上的灯光洒在江面,泛起粼粼波光,特像碎金铺就的道路。这一刻,人与桥、船与江,共同构成了一幅流动的绝美画卷,让人沉醉在黄浦江迷人的夜色之中。船过桥底,那钢铁巨构投下的深重阴影瞬间覆盖了船身。桥影过后,前方江岸渐趋幽暗,灯火稀疏。苏女士说,那里曾是旧日船厂之地。

此时回望来路,但见陆家嘴那片辉煌的光之岛屿,已在江流的蜿蜒中悄然远退,缩成了镶嵌于水天边际的一枚巨大而璀璨的宝石。返航途中,船身微微转向,经过江心一座小小孤岛。苏女士轻声言道:“那里古时曾有座灯塔,为舟人船艇引航。现在只是个象征了”。塔身寂寂,唯有一盏微弱孤灯悬于塔顶,在无边的辉煌灯火映衬下,那一点微光如倔强不灭的萤火,执拗地守护着黄浦江记忆深处的幽暗页码。
游船缓缓地泊回码头。下船登岸,回望埔江,波光船影依旧,心里却被某种光热之物悄然填满。苏女士临别赠言:“江流不止,灯火不灭,此城之心,永远静洁。”是啊,这满江的灯火,何尝不是人间生命的另一种形态?它们如此炽热、拼尽全力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哪怕是最短暂的时间,却留下最耀眼的痕迹。这痕迹或许终将被时间的长河冲刷殆尽,但此刻的璀璨,已足以照亮观赏者的心灵。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能在紧要处闪耀几下光明,给人类能做一点贡献也就足够了。
月照春申水映光,薄莎笼夜暗涛扬。
西瞻万国霓虹远,南眺千帆彩舸翔。
明塔傲凌斜影醉,摩天雄立烁灯狂。
金樽举顶邀佳友,苦辣酸甜共品尝。
(写于2025年7月2日泉城济南)
作者简介,二月梅,山东邹城人,研究生学历,山东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