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在记忆长河里的眷恋
文′赵奇
在时光长河的幽僻角落,静静卧着一座小镇——花园镇。它宛如被岁月遗忘的璞玉,于尘世喧嚣中守着一方宁静,也藏着我一生的眷恋与柔情。
踏至花园镇,从六安下高铁。在乘公交一直向北,窗外景色似画卷更迭,徐集、丁集、钱集一一闪过,我的心早已被那即将抵达的花园镇紧紧揪住。终于,双脚踏实踏上这片土地,熟悉与陌生交织的复杂情感涌上心头。
花园镇的美,美在它灵动的水韵。东畔,淠史河似一条飘逸丝带蜿蜒而来。河水清透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与岸边摇曳的垂柳。阳光洒落,河面波光似无数碎金跳跃。儿时的我,常与伙伴们在河畔嬉戏,脚丫轻触河水,清凉之感瞬间传遍全身,欢笑声在河面久久回荡。西边,围河悠悠流淌,与汲河、淮河脉脉相通,共同编织出一张温柔水网。这些河流滋养了小镇土地,孕育了淳朴民风,赋予花园镇灵动温婉气质。只是如今,河岸边多了些现代化建筑,虽增添时代气息,却也让曾经纯粹的自然之美悄然淡去。我心中不禁泛起丝丝怅惘,既为小镇的发展欣喜,又为那份逝去的纯粹而黯然神伤。
沿着罗花公路漫步,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公路西侧,铜城湖宛如沉睡仙子,静谧安详。湖水微风中轻漾,似在诉说古老神秘往事。湖旁的圆觉寺遗址,虽历经岁月风雨侵蚀,残垣断壁间却依然散发着往昔的辉煌与庄严。斑驳墙壁上,岁月痕迹如深沉水墨画,记载着无数故事。遥想当年,寺内香火鼎盛,钟声悠扬,善男信女怀揣虔诚之心,在此祈求平安、许下心愿。如今,寺庙成了一堆瓦砾少了往日热闹喧嚣,多了份宁静清幽,仿佛时间放慢脚步,让人得以细细品味历史韵味。每一步走过,都能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交融,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沧桑与感动。
白城寺亦在悠悠岁月中静静伫立。儿时,总盼望着到白城寺玩耍。寺里的老和尚和蔼可亲,会给我们讲充满奇幻色彩的佛教故事。那时的我们天真无邪,在寺里追逐嬉戏,笑声在古老殿堂间回荡。如今,再次踏入白城寺,童年欢乐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可寺中建筑已略显沧桑。岁月的车轮无情驶过,留下的不仅是建筑的斑驳,更是对逝去时光的无尽怀念。我抚摸着墙壁,试图从粗糙的纹理中找回曾经的温度,那些纯真岁月已渐行渐远,却永远铭刻在心底。
而社岗小学,无疑是我童年记忆的温暖港湾。(因为我在这里度过了小学五年的美好时光)。走进校园,那座略显陈旧的教学楼依旧承载着往昔时光。教室里,摆放整齐的桌椅仿佛留存着我们当年朗朗读书声的余温。操场边的老槐树,是我们童年的欢乐源泉。夏日,它如同一把巨大绿伞,为我们遮挡炎炎烈日;课间,我们在树下捉迷藏、跳皮筋,欢笑声此起彼伏。抚摸着老槐树粗糙树干,那些纯真美好的童年时光一一浮现。校园里新设施的增添,虽带来新的活力,但曾经质朴纯真的氛围,始终是我心中最珍贵的回忆。这种新旧的交替,让我更加珍惜那些一去不复返的美好,也感慨于时光的变迁。
鲁桥,横跨在岁月的河流之上,宛如一位忠诚的守护者。桥身石头历经风雨洗礼,变得光滑润泽,每一块都承载着无数行人的足迹。桥下流水潺潺,那清脆声响仿佛是一首永恒乐章,诉说着小镇的变迁与故事。桥边的鲁陵寺,至今香火旺盛。走进寺内,香烟袅袅,佛音缭绕,庄严肃穆的佛像前,人们虔诚地祈福许愿。看到这熟悉场景,心中感慨万千。曾经,我与家人一同前来祈福,那时的我懵懂无知,并未深刻体会到这份信仰的力量。如今,岁月流转,我在人生道路上历经风雨,才明白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故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寺里的烟火气,是生活的延续,也是情感的传承。
在花园镇的每一寸土地上行走,我都能感受到岁月的深深烙印。曾经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如今已各奔东西,为生活奔波忙碌。而我,也在他乡度过了许多个日夜,但故乡的模样却从未在我心中模糊。花园镇,它不仅是我成长的地方,更是我灵魂的归宿。
如今,花园镇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发展变化,新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代的气息日益浓厚。然而,无论它如何变迁,那份深深的乡情始终如潺潺流水,在我心间流淌不息。它是我生命中永恒的诗篇,是我灵魂深处永远的温暖港湾。即便岁月流转,容颜老去,但对它的这份深情,也将永远镌刻在时光的长河之中,永不磨灭。
作者简介,赵奇原名鲁敬贤湖北通山楠林桥镇人。热爱文学。读书开眼界,写作慰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