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心印》
作者:六月荷
晨光微熹时,我总爱独自踱向圆明园的荷塘。这已成了六月里最虔诚的朝圣。踩着露水浸润的石径,让荷香引路,仿佛行走在一卷徐徐展开的宋人册页里。
六月的几场雨,让我魂不守舍,去拍摄心中的夏雨荷。雨停了,断柱们俯身打捞自己的倒影,而荷叶正把整个夏天,盛在晃动的翡翠盘里。那些粉色的火焰啊,从淤泥深处起身,抖落满身星光。
荷是懂得留白的画家。那些擎在空中的翠盖,时而将晨露聚成水晶盏,时而又任其滚落,嘀嗒嘀嗒!粉荷最是矜持,总把胭脂藏在层层叠叠的罗裙里,待朝阳来掀盖头;白荷则干脆褪尽铅华,只以冰肌玉骨与云影对酌。我举着相机的手常常忘了按下快门,倒怕惊扰了这场天地间的雅集。
风过时,整座池塘忽然活成了周敦颐的砚台。荷叶翻动的沙沙声,亭亭净植的花茎,恰似他笔下不肯弯曲的墨痕。恍惚间竟分不清,究竟是莲在摹写《爱莲说》的风骨,还是那篇文章本就是莲投在纸上的魂魄。
濂溪乐处的妙处,在于让时间也染上荷香。雍正帝当年设计的曲桥,此刻正托着我的脚步丈量古今;而水中游鱼唼喋的,说不定正是当年宫人遗落的耳语。
归途上衣袂沾香,才懂得所谓"出淤泥而不染",原是大自然最温柔的启示,是将沧桑都化作了叶脉里的诗行!荷塘年年相似,看荷人岁岁不同,唯有那份与纯净相遇的悸动,永远新鲜如初绽的荷尖上,那滴不肯坠落的晨露。
——原创于2025.7.1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