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仪式感成了骷髅
文/流淌的小河
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的情感,最易渲泄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生活需要仪式感,婚礼,毕业典礼,开学典礼,开工典礼等,不一而足。这林林总总的仪式,无一不充满仪式感。仪式感拉满没拉满姑且不论,但仪式感是可感可视的。
互联网让许多东西莫名其妙的流行起来,仪式感也就是这样莫名其妙地流行开来。
网络发达的今天,一下子让“仪式感”,成为了流行的词汇,甚至还被赋予了很多神圣的使命和意义。仪式感被赋予很多神圣的使命和意义,我总感觉,这不免有些画蛇添足的意味,也让我甚是懵圈。可能是咱见少识浅,过于愚笨吧,也只能姑且不敢苟同。
网络不断为仪式感推波助澜,让仪式感无处不在,处处在,无时不有,时时有。好家伙,仪式感常挂在人们嘴上,动不动就要弄个仪式感出来,不然好像没有了存在感,甚至是失去了生存感。由此可见,仪式感之重要吧,可是不敢小觑。升迁涨薪摆个酒席,把仪式感拉满;孩子满月、百天,更是要把仪式感拉的满满;买了新车购了新房,自是少不得个仪式感;或许外出游玩前后也要有个满满的仪式感。真是大有黄河之水,滚滚而来,奔腾不息之势。
不可否认,仪式感让生活充满了激情,但滥了的仪式感,不啻是一具骷髅,毫无意义可言,只能让人疲惫麻木。我们中国人,很注重“仪式感”,似乎没了仪式感,便让人失去了存在感,所以我们的仪式感,于是就过频过滥了,那不就成失去生命,无血无肉的一具骷髅吗,甚至不及骷髅有价值呢!
当然,生活需要仪式感,它不仅仅是庆祝特殊的日子,更能通过一些小的举动,如精心准备一顿饭、阅读一本好书、给父母打电话等,来提升生活质量,让自己有充实感,快乐感,也对生活保持敬畏之心。不论什么仪式,关键在于,要去用心感受和体验每一个瞬间,让生活充满快乐幸福,充满亲情友情,充满阳光才行。
毫不夸张的说,一旦过滥过频的仪式感充斥了生活,那人们一定是精神空虚寂寞到了极点,只能借助于仪式感,来排谴精神世界的空虚,和那寂寞的心灵。毋庸置疑,当一个人感到物质匮乏、精神极度空虚时,就会对仪式感执着的着谜。这是因为,他们热衷于表面的形式,而忽略了真正要在乎的东西,也就会做买椟还珠的傻事。
如今,一些人大谈仪式感,不过是精神空虚,为麻醉自己,让自己短暂的感受生活快乐,欣赏自己的美好,实际了就是为了寻找自己的存在感而已。
近几年,仪式感这个词,几乎被越来越滥用了,仪式感也越来越频越滥了。这样的仪式感,其实是对生活的绑架,是对生活的误解。
真正的仪式感,不是为了秀给别人看,不是为了炫耀,更不是为攀比而做的努力,仪式上那些奢侈的礼物盒和各种名牌里,并非真正体现着对生活的认真、积极和热爱,只有用心去热爱生活,用心去感知世界,那才是对生活的热爱,才是积极的因素。
真正的仪式感,装点着生活的诗意,是让在平淡的日子里,感怀于心的东西。
生活的真谛不在于攀比,而在于领悟。不要让你的生活,败给了那些所谓的仪式感。那些做秀的,炫耀的,攀比的仪式感,无疑就是一具骷髅,这样的仪式感有不如无。仪式感本应是一盏照亮生活前行的灯,投一束光,照亮脚下的路,更好的前行。
如果仪式只是伪精致的话,那么,其里面的实质一定是虚荣和过度的欲望。我们很多人,都在努力地营造着自己生活中的仪式感,但切莫让仪式感成为了一具骷髅,最后发现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糟糕和无味,那这样的仪式感何必还去苦苦营造呢。
还是那句话衷告各位:别让仪式感成了骷髅!
邹宝平,网名、笔名:淌的小河、天河。好舞文弄墨,也曾搞过新闻报道。在《人民铁道》《西安晚报》《陕西日报》等报刊发表过文章。喜欢用文字描绘生活,反映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