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马丁叔叔20250706凌晨于湖北武穴
时间真可怕,
它卷走我所有往事!
像潮水啃食礁石,
沙漏倒悬时!
旧信笺褪成秋蝶的残翅,
墨迹在黄昏里,
结出,
褐色的痂。
我翻开抽屉深处,
指尖触到母亲笑声的余温——
那枚檀木匣中,
凝着,
琥珀色的雨季!
梧桐叶坠落的速度,
恰好够写完,
半阕未寄的悼词。
蝉鸣撕碎的夏天,
被缝进校服第三颗纽扣的褶皱里,
此刻,
月光在窗棂织网,
网住所有未命名的星辰!
那些,
在深夜闪烁的,破碎的,未成型的,像被潮水反复冲刷的
贝壳内部,
回荡着盐的回声!
沙漏仍在倒悬,
中年岸堤渗出盐霜,
我数着贝壳里逐渐模糊的指纹,
突然听见,
二十年前的脚步声,
正踩碎满地月光!
旧照片里的人,
从泛黄处起身——
他们走向更深的黄昏,
而时间,
正吞咽最后一粒褪色的沙,
像吞咽一枚未及说出口的,
誓言的核!
时间真可怕,
它卷走了我所有的往事,
独留我,
跪拜在我逝去的母亲的坟前,
从晨曦哭泣到黄昏
《静夜思》----马丁叔叔20250706凌晨于湖北武穴
时间真可怕,
它卷走我所有往事!
像潮水啃食礁石,
沙漏倒悬时!
旧信笺褪成秋蝶的残翅,
墨迹在黄昏里,
结出,
褐色的痂。
我翻开抽屉深处,
指尖触到母亲笑声的余温——
那枚檀木匣中,
凝着,
琥珀色的雨季!
梧桐叶坠落的速度,
恰好够写完,
半阕未寄的悼词。
蝉鸣撕碎的夏天,
被缝进校服第三颗纽扣的褶皱里,
此刻,
月光在窗棂织网,
网住所有未命名的星辰!
那些,
在深夜闪烁的,破碎的,未成型的,像被潮水反复冲刷的
贝壳内部,
回荡着盐的回声!
沙漏仍在倒悬,
中年岸堤渗出盐霜,
我数着贝壳里逐渐模糊的指纹,
突然听见,
二十年前的脚步声,
正踩碎满地月光!
旧照片里的人,
从泛黄处起身——
他们走向更深的黄昏,
而时间,
正吞咽最后一粒褪色的沙,
像吞咽一枚未及说出口的,
誓言的核!
时间真可怕,
它卷走了我所有的往事,
独留我,
跪拜在我逝去的母亲的坟前,
从晨曦哭泣到黄昏
诗评
这是一首以“时间”为核心母题,裹挟着深沉生命记忆与痛感的诗作,字里行间漫溢着对往事的追挽、对亲人的念悼,以及人在时间洪流中无力又执着的回望。
意象的绵密与痛感的渗透
诗人善用具象化的意象承载抽象的时间与情感:“潮水啃食礁石”“沙漏倒悬”,将时间的腐蚀性与不可逆性具化为可感的动态;“旧信笺褪成秋蝶残翅”“墨迹结褐色的痂”,以物的衰败写记忆的褪色,带着时光磨蚀后的斑驳痛感;而“檀木匣中琥珀色的雨季”“校服纽扣里的夏天”,又将珍贵记忆凝固为温润的具象,在衰败中留存着一丝温暖的余温,形成痛感与慰藉的交织。
情感的层层递进
诗歌从对时间“卷走往事”的慨叹起笔,逐渐聚焦于具体的记忆碎片——母亲的笑声、逝去的夏天、未寄的悼词,将泛化的时间焦虑沉淀为对亲人、对逝去时光的具体追思。中段“月光织网”“贝壳里的盐回声”,以静谧意象包裹汹涌的情感,让思念在深夜的独处中暗流涌动;末段“跪拜在母亲坟前”的直白抒情,将此前所有的含蓄铺垫推向顶点,从“时间卷走往事”的怅惘,落到“独留我”的孤绝与悲恸,情感的浓度在层层递进中抵达极致。
时间的循环与生命的回响
“沙漏仍在倒悬”的复现,构建出时间的循环感,而“二十年前的脚步声踩碎月光”“旧照片里的人走向黄昏”,则让过去与现在在时空中交错,逝去的人与事并未真正消失,而是以回声、以残影的形式在当下回响。这种时空的折叠,让“时间卷走一切”的断言多了一层辩证——往事虽被卷走,却以另一种方式刻进生命肌理,成为“誓言的核”般无法磨灭的存在。
整首诗以克制的语言承载厚重的情感,在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坚守中,写尽了中年人的生命况味:既有对时光无情的敬畏,更有对爱与记忆的执着留存,读来令人在痛感中感受到一种深沉的生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