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
作者:马海田
近读叶雨《陈德龙之笔名》的文章《盘古文化的根性特征》一文,颇有感怀,盘古抟土造人的故事浮现眼前,它让我想到了世上的那些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也让我想起了生活中各色各样有不同经历,不同年龄段的人,以及他们的文化,文化的特定属地的局限性,以及具有民族的、中国的、世界的文化属性,也就是文化的根性。
根,喻指生命能量的根源,具有产生业力的功能。性,指长期习染形成的善恶倾向。根性,是佛语。佛教认为气力之本曰根,人性有生善恶作业之力为性,故曰根性。根性定众生对善恶的感知与选择。能生为根,数习为性。
根往往指植物的根系。根的作用,大约有吸收土壤的营养与输送,固定与支撑,合成与转化,储存与繁殖。植的特性可能有向水性,向肥性,向地性。因此根往往营养丰富,直入根本。根与本相连,枝与叶搭配。 也刚好前几天,我的一个朋友给我送了些晒干的茅草根,芦山草,还有些葛根。都是带根的植物,于是我也想说说根。过去农村缺医少药,人感冒或上火啥子不舒服时,就会挖些芦山草,茅草根熬熬当茶喝下去,往往就那么喝几次出出汗就会身康体健,精神換发。
这些茅草根、葛根等均属于根系中草药。这些根,让我想起了根生植物,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哗。”
根深蒂固,盘根错节,根深叶茂,叶落归根……根,往往与本相连,枝,往往与叶搭配。于是乎,一棵棵树,一种种植物,一束束艳花,一个个硕果就这么在人们的心目中有了各自的形象。
诚然,树的姿态通常以其枝叶去展现的,枝繁叶茂,枝衍四方,叶不透风,冠盖如伞。人们常常于树荫下歇息乘凉、闲话家长、对弃相博、品茶论道,优哉游哉!然而树深扎隐藏在地下的根,往往被人们所忽略。根却无怨无悔,忽略了又如何?一如阳光、空气,谁会时时在意呢?又有谁能随随便便去伤害着它呢?
然,这些植物都不是无根之木,无根之草。它们的根系就像那些阳光、空气一样不可或缺,否则就会失去生命。
这让我想到了人,人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那又与其它动物有什么区别呢?人,是要有点儿精神。这种精神说白了,就是文化。文化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风吹树枝会摇,树叶会动。文化充斥在社会的每一个空间,它是为人做人的根本,人的灵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意如此,文化之根深蒂固,树方能挺立,叶方会繁茂。
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来华的一个美国黑人朋友,从小在美国长大,读了十几年的书,拿到了多个学位,对哲学、历史、都有精研。我们知道,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有许多美国人都能说出他们是从英格兰、苏格兰、荷兰、芬兰、爱尔兰、新西兰、德国或其它国家来的,而那位黑人朋友却说不出来自己是从哪个国家来的。他可以追溯到他的曾祖父,再往上就不知道了。他只知道是从非洲来的,只能把非洲当故乡,但非洲很大,这个故乡很渺茫。非洲人不承认他们,只说“你们是美国人!”他们没有文化传承,没有自己民族的历史,没有正儿八经的根!是“悬空中的人!”这是何等的无奈!根无处伸展,没有归属感。只因为没有根,心是何等的痛楚!
在这里我又不得不说说盘古文化,以及盘古所在地的地惑属性。盘古文化是鼠大众的,民族的,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盘古所在的圣地是固定不会改变的,正像泰山永远在山东,少林寺永远在登封县一样。在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些爱往自己脸上贴金,特别是在姥姥家住得太久的那些饲期客人们,为了表现自我,总想把盘古圣地也带在自己现住的姥姥家地惑,以示其自我伟大。殊不知那私自挪动盘古圣地的归属,会让人极其耻笑,这出自邻县的一个文化专业组织的头头之笔,令人可见其该县的文化水准!!!无耐的是众人皆知,孺妇皆晓的盘古圣地的历史定位在泌阳县盘古乡的盘古村委《盘古山下一村庄叫百神庙,过去叫百神庙村委》!还有他无论怎么也没有权利把陈庄乡盘古村委的那个村、那个乡划归于他所在姥姥家的那个小县,尽管该县很小,但我想国务院做决定扩大其县的所属,也不会让盘古村盘古乡归属其县!因为盘古村以南还有泌阳的属地。
一个民族的自卑和自大都源于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无知。一百多年前,一批有识之士高举“新文化运动”的大旗,坚信文化是改变国民性的一剂良方。而今天的中国亦有许多人提出“文化强国”的梦想,认为我们应当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资源。但这样像桐柏“小英雄”的挖掘也未免太不得人心了。
我们知道,人的根在于血缘与家族的传承性,如同树木依赖根系生存一样。盘古圣地的根在泌阳县地所属,历来如此,今后亦会如此!盘古爷,盘古奶会惩治那些随意更改它们诞生地及永久居住地的人!!!
有些朋友可能知道,宋未元初的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在何处?”国就是我的根,没有国的人,就是没有根的草,不等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邻县的“小朋友,”你随意更改盘古的属地,盘古爷是不会答应的,盘古爷居住地被你人为的挪动,它的根在何处?盘古的子民也不会答应!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是以文化为根。文化之根在于传统,而文化就是那根强劲而柔韧的细絲,将珠子串应起来成为了社会的全部。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于显山露水。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而有文化的人,必定会有渊博的知识。传统文化的精气,在于修为,也就是说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亲爱的朋友,我想最好是修正自己,还要不时地回首望望,思忖一番,这样才大有禆益。
二0二五年七月七日於北京
《1919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