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金娘
文/李广昌
在粮食匮乏的年代,山上的饭桶子、吊茄子、八月那、猫卵子(猕猴桃)、满奶子(桃金娘)成了我们这些50、60年代人们上山砍柴时填肚饱腹的猎物。中元节前后上山采摘满奶子,除了鲜食之外,还有洗净晾干泡酒的习俗,用以补血养颜。只是食后引起的便秘,想必都是令人难以忘却的不爽记忆。
桃金娘之名,传说源自"逃军粮"。战乱年代,百姓为躲避战火逃入山林,在粮食短缺时,靠此果充饥保命。为纪念这段经历,人们称其为"逃军粮",后以讹传讹演变为"桃金娘"。这小小的野果,承载着先民生存的智慧与坚韧。
桃金娘是桃金娘科小灌木,喜生于山岗、坡地、丘陵及路旁灌木丛中。其别名之丰,令人称奇:岗稔、山稔、多莲、豆稔干、稔果、多奶、山多奶、苏园子、石榴子、白碾子、水刀莲、乌肚子、当梨子等,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藏着一段乡土佳话。其幼枝密披柔毛,单叶对生,近革质,春夏开玫瑰红色花朵。浆果球形,紫红色浆汁甘甜可口,是山野间难得的珍馐。
桃金娘全身是宝,花、果、叶、根皆可入药。其花甘涩性平,能收敛止血;果实养血止血,涩肠固精;叶可利湿止泻,生肌止血;根有理气止痛、祛瘀止血之效。民间应用之广,足见先民智慧之深。
肺结核咯血、鼻衄,取花适量水煎服;血虚体弱者,可将干果三蒸三晒后泡酒;鼻出血时,配塘虱鱼蒸服,确有立竿见影之效;血崩、刀伤出血,炒炭研末内服外敷;脱肛者,煮猪大肠头服食;急性胃肠炎,干叶煎服,吐泻立止;小儿头疮,叶煎水外洗;解钩吻毒,鲜叶汁调冰糖炖服......这一味山野之珍,在民间医药宝库中绽放异彩。
现代研究发现,桃金娘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等成分,其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197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曾收录复方岗稔片用于治疗肝炎,虽现今药典未载,但其药用价值不容忽视。
站在中医药振兴的时代潮头,回望这味深藏民间的良药,不禁令人感慨:桃金娘犹如一位隐士,虽暂别庙堂之高,却始终守护着乡野百姓的健康。或许在不远的将来,随着传统医药的深入发掘,这枚饱含生命智慧的野果,终将重现光芒,续写它济世活人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