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骤起卢沟月,
破碎金瓯带血看。
怒涌黄河千尺浪,
降书终见落樱残。
此诗寥寥二十八字,尽揽八年烽烟之魂,堪称史诗短章之妙笔。首联“烽烟骤起卢沟月”,以“烽烟”点破国难突至,“卢沟月”则以景载情,昔时清辉照桥栏,此刻却成血火见证,意象苍凉而意境阔大,于极简中见历史纵深,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莫过于此。
颔联“破碎金瓯带血看”,“金瓯”一词援古证今,喻国土之完固,“破碎”二字痛彻心扉,“带血看”更将观者之悲愤、山河之疮痍凝于笔端,画面如刀刻,字字泣血,真可谓“句短意长,言近旨远”。
颈联“怒涌黄河千尺浪”,笔锋一转,由悲而怒,以黄河奔涌之雄姿,喻民众抗敌之豪情,“千尺浪”既写自然之壮阔,更抒民族之刚烈,气势磅礴,如惊雷破云,尽显“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之境。
尾联“降书终见落樱残”,“降书”二字收束全篇,见胜利之不易;“落樱残”以彼邦意象反照其败亡,语带讥刺而不失蕴藉,于平静中见历史裁决之必然,余韵悠长,足令读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全诗起承转合,张弛有度,于史则精准扼要,于情则悲怒交加,于艺则炼字如金,用典无痕,实乃咏史抒怀之佳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