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从科学用脑的角度,一节课应该如何安排?
答:(一)心流学|游戏赛|专注练|发现宝。要做到适合大脑学习就应该以“兴趣”为中心,课堂表现形式为,“游戏赛、专注练”。要想游戏赛、专注练顺利进行,课堂高效,就得做好以下工作:
1.老师准备:课先研、题先做、备百问、精准导。
2.学生准备:课前一天的心流学(高效预习)。
3.教材准备:根据教材难易程度,给出学案难易梯度。
4.时间准备:根据自学难易程度,预习前点拨,课前点拨,课中点拨。
5.组织准备:对子的建设与评价,小组的建设与评价,小组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自主管理组织建设。
6.心流准备:充足的时间,喜欢的事情,明确的目标,适时的激励,有点难度的挑战。
7.困难准备:发现困难是个宝,标记下来不得了,两个办法来解决,全部收获在自我。
8.遗忘准备:自学、对学、合学、展学、评学、用学、玩学、想学、说学、深学、一天怎么学、一周怎么学。
9.运动准备:确保一天两个小时高强度有氧运动
(二)一节课如果能调动学生的好情绪,好状态,学习将事半功倍。
一节课如果能让学生的神经元、神经网络、神经系统兴奋起来,就一定能够发挥学生的最佳学习状态。
一节课如果能把知识的输入以图像、韵律、节奏、动作、颜色、声音等大脑容易接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习就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学生在学习之前,最好的预设是以输出为目的的输入。不但学得会,还能记得牢。
学生在学习时,黄金时间高强度用脑;有了目标长时间用脑;结合自己的实际用脑,不但学会了知识,还开发了大脑。
学生在学习之余,散步交流学,坐车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唤醒学生创新能力,开发出学生深度思考无限想象的能力。
(四)1.一节课与一天24小时之间的关系。提前一天的心流学(高效预习)早晨八点,晚上八点的高效学习。早上九点,晚上九点的攻坚克难。饭前20分钟记忆,饭后学伴散步交流。课外活动时间的疯狂特长运动。睡前一小时黄金时间,醒后三小时黄金时间段的科学安排等是学生科学用脑,高效学习,健康成长的关键。
2.知识的难易程度与记忆复习之间的关系。如果用图像、韵律、节奏、动作、颜色、声音、故事、串联等方式学会的知识,只需要在大脑里面回想就可以达到非常好的复习效果。如果用正常背诵记忆的办法学会的知识,要在学习后的第二天、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进行复习。如果用瞬时记忆、短时记忆获取的知识,必须在一分钟之内重复,七小时之内就要再度复习,学习知识之后的当天,第二天,第三天,再之后,每隔两天复习,直至21天,这样知识记得牢,不容易忘。
3.情绪管理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人在兴奋愉悦的情况下,大脑前额叶皮质高效工作获取的知识,进入到海马体形成短期记忆,经重复复习,进入大脑皮层形成长期记忆。在压力等坏情绪下,大脑前额叶皮质低效工作,杏仁核产生压力激素皮质醇,不但学习低效,还对大脑造成伤害。在持续压力下,杏仁核逐渐强大,压力激素(皮质醇)增加,烦躁、厌学,焦虑、失眠情况出现,给学生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是我们当下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好在脑科学已经有非常明晰的办法解决这一难题。
这些适合科学用脑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形式和学习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就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多项能力:面向未来必备的超强自学融通能力,超强专注转化能力,超强大脑复盘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深度思考,无限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活学活用,创新创造能力。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有了内驱力,学习不再是一件苦事,而是一件乐事。学生科学使用大脑,会提高学习效率,身心健康成长,从而形成学生学习,课堂教学,学校管理良性循环的学校教育新生态。
(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特聘专家 范兆良校长)
作者简介:
范兆良:脑科学教育专家;“科学用脑 高效学习”创始人
原:清北教育集团董事长
北京校研集团董事长
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执行董事长
北京名师课博会执行校长
现:北京博文学校首席教育专家
陕西师范大学课堂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专家团特聘专家
衡水基础教育名师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多所高校特聘客座教授
带出了多位“科学用脑 高效学习”金牌老师
把多所地方基础教育薄弱学校通过两三年时间打造成地方名校
把无数个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孩子送入高校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