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英雄李玺彰,传永恒爱国魂
编者按: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先烈为了国家的独立与尊严,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英勇事迹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李玺彰,这位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上校团长,他的故事虽被时光尘封多年,但如今揭开,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那份炽热的爱国情怀与无畏的英雄气概。
文章以质朴而深情的笔触,详细追忆了李玺彰的生平事迹,从他投笔从戎、英勇参战,到壮烈牺牲、魂归故里,每一个细节都如同历史的拼图,拼凑出一个鲜活而伟大的英雄形象。铜墨盒这一承载着家族记忆的遗物,更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见证了家族世代对他的缅怀与传承,也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精神在岁月中的沉淀与延续。
在当下这个和平年代,回望历史,我们更应铭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从他们的事迹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李玺彰的故事不仅是其家族的荣光,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勇往直前,不懈奋斗。
忆英雄李玺彰,传永恒爱国魂
张庆明
一、烽火岁月,英勇就义
1938 年,中国大地弥漫着战火硝烟,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在台儿庄战役这场惨烈的激战中,李玺彰,一位年仅 32 岁的上校团长,如一颗璀璨流星,在历史长空划过夺目轨迹后壮烈殉国。他用热血与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篇章,成为全民族抗战中不朽的英雄象征。
李玺彰,原国民革命军第 32 军 139 师 724 团上校代理团长,毕业于太原北方军官学校。他从排长、连长、副营长,直至团参谋长、上校团长,一路凭借卓越军事才能与坚定爱国信念晋升,是李氏家族的荣耀,更是中华民族的脊梁。1938 年 4 月 21 日,枣庄峄城区,李玺彰带领七二四团一千多名热血男儿,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杀。在枪林弹雨中,他孤身奋战,视死如归,直至最后一息。七二四团将士几乎全部壮烈牺牲,李玺彰也血洒疆场,以身许国。国民革命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为其英勇事迹破格晋升其为中校军衔,正名李氏家族一门英烈。
二、寻档忆英烈,冢土寄哀思
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李玺彰的后人于南京第二档案馆寻得先辈尘封档案,一段尘封已久的英勇事迹就此重现人间。山东枣庄峄城区,这片曾硝烟弥漫的战场,见证了李玺彰壮烈牺牲的时刻。他的忠骨长埋于牺牲之地,而在家乡的祖茔中,一座衣冠冢静静伫立,成为家族寄托哀思、缅怀先烈的精神寄托。
在李玺彰幼年孙子的记忆里,那座衣冠冢仅是祖茔中覆着薄土的小小黄土堆,略显凄凉孤寂。然而,这看似平凡的一抔黄土,却承载着非凡的英雄气概,蕴含着家族代代相传的无尽思念。每逢清明时节,其叔父总会带着家族后辈来到衣冠冢前,庄重祭拜。在肃穆的氛围中,叔父缓缓讲述着其三爷爷李玺彰的英雄往事,每一句话语都饱含深情,寄托着家族对英雄魂归故里的深切期盼,也让这份家国情怀与先辈精神,在后辈心中生根发芽,代代传承。
三、遗物传承,精神寄托
李玺彰毕生奉献于民族解放事业。他投笔从戎,毫无青史留名的功利之心。他留下的铜墨盒,成为家族珍视的遗物与精神寄托。其父所留铜墨盒上,“儿十四十左上方” 七字,或许取自《论语》,寓意儿孙十四岁志于学。从侄子五岁半入学起,它便稳居书桌左上角,默默伴其成长,直至十二岁小学毕业。历经十年岁月,铜墨盒斑驳生锈,可在泥土中打磨后,又重焕黄灿灿光芒,恰似李玺彰冰清玉洁的英魂。墨盒上真草隶篆字体镌刻的字句,以及 “建钢贤侄惠存,落款三叔显之赠” 等字样,无不承载着李玺彰对家族后代的殷切期望。此外,他还赠予幼弟、长兄及恩师铜墨盒,每个墨盒上的刻字与图案,都彰显着他的军人正气与感恩之心。铜墨盒虽小,却承载着李玺彰对家人的关爱与对知识的尊重,是他在战火纷飞中对文化和亲情的坚守。
四、归乡之景,风采尽显
在中条山故里,李玺彰也曾解甲归乡,参加父亲葬礼。他身披戎装、腰系中正剑,威风凛凛、虔诚跪拜,尽显军人风采,令全村人印象深刻。这一幕成为家族中流传的佳话,展现了李玺彰作为军人的威严与对家族的深厚情感,也让乡亲们看到了国民革命军的纪律与风范。
五、捐赠遗物,铭记历史
战火虽已熄灭八十七年,但李玺彰年轻生命定格在三十二岁,令人扼腕叹息。如今,夏日榴火新红,恰似他的热血忠魂。家族子侄怀着共同心愿,将四个铜墨盒捐赠给台儿庄战役纪念馆,让青铜光泽闪耀世间,陪李玺彰英魂长眠,彰显其如璞玉般尊贵的精魂。这一捐赠行为,不仅是对英雄的纪念,更是对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让英雄的精神在新时代继续传承。
六、时代呼唤,传承精神
人民日报六月二十四日特别报道,九月三日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将举行盛大阅兵典礼,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这正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之时。八十年过去,硝烟散尽,警钟犹鸣。十四年抗日战争,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抵御外侮,奏响气壮山河的史诗。其家族期盼李玺彰的名字刻于台儿庄战役纪念馆,让后人铭记英雄事迹,让英烈得以安息。通过纪念馆这一平台,李玺彰的事迹将被更多人知晓,激励着无数后人传承爱国精神,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在新时代,我们更要铭记历史,珍视和平,从英雄身上汲取奋进力量,为民族复兴不懈拼搏,让先烈英魂含笑九泉,让英雄气概世代传承,续写中华民族辉煌篇章。
七、英雄不朽,激励后人
李玺彰的一生,是为国捐躯、舍生忘死的一生。他的英勇事迹,是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代代华夏儿女。李玺彰,你的名字永远铭刻在历史长河中,成为后人敬仰的楷模和榜样。你的精神如同璀璨星辰,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给予人们无尽的力量和勇气。岁月流转,但英雄的功绩永不磨灭,人民将永远铭记,向你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切的缅怀。如今,李玺彰的家乡也在积极传承他的精神,通过建立纪念设施、开展主题活动等方式,让英雄的故事在家乡的土地上代代相传,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家乡人民传承爱国精神,建设美好家园。
八、砥砺前行,告慰英灵
让我们怀揣对李玺彰等先烈的敬仰之心,在新时代征程中勇往直前,以实际行动告慰英灵,让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让和平之花永远绽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无数后人将沿着李玺彰等先辈的足迹,坚定信念,砥砺前行,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壮丽篇章,让英雄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忆英雄李玺彰
烽火燃齐鲁,血染峄城霞。
铜墨遗风在,忠魂绕故家。
丹心昭日月,浩气荡天涯。
英名千古在,激励后人发。
作者简介: 张庆明,泰安市政协原副主席,泰安市一级巡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