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赵映诚,西安周至人,是浙江财经大学、江汉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今日推出他的书法作品,以飨读者。其作品风格独树一帜,陕西著名评论家何俊锋先生以《刚健显风骨 儒雅透真气——赵映诚书法作品赏析》一文,予以高度评价。敬请品鉴欣赏!【编辑:纪昀清】
【专家点评】书法之道,神采为上。书法是靠写意性用笔传达书家性情,其关键是要在点面中见出风神意趣,在字形与章法的变化统一中见出匠心与奇效。著名书法家赵映诚的书法作品,给我的印象是气象新,章法美,结构准,意境远,出神采,给人以美的享受。他的作品,点化飞动,线质优美,结体多变,转化跌宕,虚实相生,错落有致,不一而足。犹如无声的音乐,笔尖上的舞蹈交融,墨舞流光,沉着痛快,挥运自如。既古朴又新意,读来妙趣横生。总体上动而不乱,狂而不燥,以动喻静,营造动静相生的气氛。姿态多有变化,笔致多有俯仰,看似飘忽腾挪,实在下盘稳健,根基扎实,犹如音乐之旋律,山涧之小溪,跌宕起伏,浪花涌起。赵映诚的书法讲究气韵相通。气表示生命力,韵表示节奏。试想若笔笔中锋,处处实笔,则字无生气,亦乏韵味;若侧锋参与,飞白渗入,书法逸飞则顿生焉。这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的书法讲究字的态势。一般行草书作品在字势的处理上,往往利用侧中有正、正中有测来营造一种动静相生之态。但是他并没有以字态的东倒西歪、笔致的俯仰向背来营造一种错落之势,而是利用字与字之间内在关系来构筑一种参差错落、飘忽腾挪。同时,还借助字组之间的衔接、大小、疏密、布白及墨色的对比,来营造姿态,很好地解决了行草书中“势”的问题,构成了其作品整体章法的跌宕起伏,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由于对“势”的良好把握,使得他的行草书气韵畅达,简率疏朗,自然典雅,严谨秀逸。赵映诚的作品,涉猎广泛,其中有录古人诗词,也有友人雅句,然风格迥异,有的典雅轻逸,有的饱满激情,有的朴茂浑茫,有的恣肆张扬,但都是大处求精。笔随意转,行当于行,止当于止,意在表现自己的审美追求。既注意了字与字、行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也照顾到字的点画于空白的繁简、短长,结体的大小、疏密、欹正。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达到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之境界。【点评:何俊锋】
赵映诚书法作品展示


【评论家简介】何俊锋,陕西著名作家,文化学者,美术评论家,陕西省中国画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安美协学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美术》原主编,西安市首届十大城市精英,中国最美退役军人,西安丝路商会副会长。曾任汉上至尊集团总经理,中菲投资集团副总裁。现任丰享戎商集团公司策略委主任,执行董事。

【作者简介】赵映诚,西安周至人。浙江财经大学、江汉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兼任中国应用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高教秘书学会理事,湖北省写作学会副会长等。1993年、1997年连续两届获武汉市政府专项津贴。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古代谏官与谏官制度》《政治文明与行政》《社会保障论:政府的责任与弱者的权利》《领导科学新论》《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秘书学新编》《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墓园文化》《行政管理学》《文书学》《经济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等。其中1993年出版的《中国古代谏官与谏官制度》为我国第一部系统讲论“谏官制度”的专著,受到我国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黄楠森教授的赞赏并为之专请北大罗荣渠教授题写书名,武汉大学冯天瑜教授撰写“题记”;《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及其修订版为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教育部国家规划教材。先后在北大学报、法音杂志、浙江学刊、统计与决策、宏观经济研究、学习与探索、湖北社会科学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如:中国古代谏官制度研究(北大学报2000年3期)、“千华律祖”三昧寂光律师与广长律院(法音2022年9期)、生态经济价值下政府生态管制政策手段的创新与完善 (宏观经济研究 2009年9期)、行政之恶的正视与矫正(理论导刊2010年11期)、论和谐社会架构下政府管制模式的创新 (学习与探索 2008年3期)、论应用文的生态写作 (应用写作 2008年8期)等。参与相关国家级课题1项,主持省级课题2项,其中1项获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论文奖。热爱文学,偶有小作品及相关文论发表,如《归雁》《医疗花》《迎春花》《在指鹿为马的地方》《题图句漫话》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