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法泰(山东)
高中阶段加半年〔1〕,专业学习卫生班。
毕业之后回农村,赤脚医生顶蓝天。
卫生防疫责任重,消除蚊蝇走在前。
春防流脑夏秋痢,乙脑疟疾不能偏。
身背药箱下地田,劳动医疗一肩担。
早晚巡回到病家,针灸打针床头边。
春秋采药东西山,百种草药切成片。
晚上加班做制剂,注射口服〔2〕品种添。
针剂先在自身打,片剂口服作试验。
针刺自己先感受,一身功夫全应验。
合作医疗树典型,参观学习不间断。
市局领导来视察,伸出拇指来称赞。
赤脚医生是表率,先进事迹登报端〔3〕。
难忘七六报告团〔4〕,全市巡回树经典。
七五至今五十载,白驹过隙一瞬间。
如今忆起当年事,一生辛劳化甘甜。
注释:〔1〕高中阶段加半年:1975年初毕业生毕业时间变革,由当年的年底离校,改为7月离校。当时我们这一届应该是1974年底毕业,改为1975年7月毕业。在延迟离校的半年时间内,学校根据当时的社会需求,设办了四个为农服务专业班,分别是:革命文艺班、医疗卫生班、科学种田班和农机农电班。当时我选的是医疗卫生班,毕业回村从事的是:村级医疗,即那时的“合作医疗”,从业人员称之为“赤脚医生”。
〔2〕注射口服:是指村卫生室自制的制剂。为节省合作医疗的医疗支出,巩固和壮大合作医疗健康持续发展,当时提倡合作医疗室有自己生产的制剂。当时自制药品有柴胡针、翻白草针、大蒜针和注射用水等;片剂有地榆片、土霉素片和四环素片等。
〔3〕登报端:1976年6月26日枣庄日报以《俺村的春苗夸不够》为题报道了其先进事迹。
〔4〕报告团:1976年5月枣庄市革命委员会卫生局根据当时实际需要,为使全市农村合作医疗向更深、更好、更健康地巩固和发展,在全市范围内,挑选了当时比较好的,作为学习典型,在全市推广。本人有幸作为《赤脚医生报告团》成员之一,在全市巡回报告。
作者简介:
孙法泰,男,1956年12月生,中共党员,笔名晨风,微信幸福树。枣庄市十大名中医、退休返聘中医专家。中国散文网专栏作家。《中国中医药报》《山东中医》杂志通讯员、《中国中西医杂志》特约编委。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期刊和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主编、副主编出版中医药专著16部;设计实施完成市级以上中医科研课题12项,全部通过了枣庄市科学技术局组织的省级专家鉴定,多项课题荣获山东省科技保健协会科学技术奖和枣庄市科学技术局科技进步奖。曾荣获枣庄市老科技专家智库专家、枣庄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枣庄市优秀医师、中国文化研究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传统医学大会国际优秀成果奖、仲景医学突出贡献荣誉奖、峄城区中医院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曾获枣庄市“卫生与我”征文一等奖,我与中国中医药报征文三等奖,2021九州弘艺•争鸣杯全国诗词大赛三等奖,2022全国文学大赛金奖、2022“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诗歌类一等奖,2023第二届“最美中国”诗歌散文大赛散文类二等奖等;2024第二届炎黄杯中外文学艺术精英赛诗歌类银奖。诗词歌赋散见于《中国散文网》《齐鲁文学》《中国诗歌网》等。诗观:生活中有诗,诗中有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