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共产党员,无论身处何地、从事何业,始终以初心为灯,照亮自己、温暖他人。一个共产党员的价值,不仅在于个人的成就,更在于能够凝聚多少人心,带动多少人为共同理想而奋斗,让红色基因在时代浪潮中永续传承,让党旗在流动中高高飘扬。——陈兆忠
在济南市中心的一间办公室里,墙上挂着的两幅地图格外醒目。一幅标注着济南城区200多名汶上籍流动党员的分布情况,另一幅则是汶上县的地图,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党员们的家乡所在村镇。这幅“双城记”的图景,正是山东中溪名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汶上县在济南流动党员党委书记陈兆忠三十余年奋斗历程的生动写照。
成长底色:家风与矿魂孕育的奋斗基因
1966年,陈兆忠出生在枣庄田屯煤矿的一个矿工家庭。父亲每日在漆黑的巷道中挥汗如雨的身影,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永远记得父亲升井时满脸煤灰的样子,还有他那被矿灯磨出老茧的额头。”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成为他人生最深的底色。在汶上老家,爷爷是县委招待所的“魔术厨师”,艰苦年代苦中作乐,能把豆皮做出肉的味道;奶奶则是全县闻名的“大脚妇女队长”,身高一米七的她干活不输男劳力。这种“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的家风,悄然塑造着他的人生观。
商海逐梦:从糖酒批发到千万级品牌的红色创业者
1984年,18岁的陈兆忠参加了民兵训练,步枪射击、爆破演练样样优秀。拥军爱军却因家庭原因未能参军,但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他迅速找到了新的人生舞台。从糖酒批发起步,他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版图,成为汶上县工商联副主席,政协常委。1999年,他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01年正式入党后,他的人生轨迹与党的事业更加紧密地交织在了一起。
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陈兆忠带着全家北上创业,在京代理泸州老窖期间,被推选为行业协会党支部委员。2011年,为了女儿的教育,他转战济南发展。这个看似偶然的决定,却成就了他的事业新篇章——创立“中溪名酱”品牌,年销售额突破千万。2012年,陈兆忠开始组织在济南的汶上企业家,发起设立了济南汶都文化交流中心,该中心于2014年正式注册,由陈兆忠担任中心党支部书记兼秘书长。自此,他在商业成功之外,又挑起了一名社会活动家的担当。
红色领航:流动党员的“串珠人”与乡情守护者
2019年,汶上县委组织部的一份流动党员名单,让陈兆忠的人生轨迹再次发生转变。200多个党员散落在济南各处,就像珍珠需要线来串。他挨家挨户走访,在建筑工地、批发市场、家政公司等建立起6个党支部,先后发展了20多名新党员。期间,他创新推出的“三色服务卡”成为连接在济汶上老乡的“红色纽带”:金色医疗卡联动齐鲁医院开通老乡就医绿色通道,蓝色教育卡解决务工子女入学问题,红色创业卡推动“乡情贷”发放超5000万元。
精神坐标:初心如炬,让党旗在流动中高扬
陈兆忠常说:“流动党员要拧成一股绳。”这些年,他组织流动党员为家乡养老院捐赠物资,资助贫困学生,疫情期间协调上万件医用口罩与防护服驰援汶上。十几年来,他促成多名汶上籍济南企业家返乡投资,被汶上人亲切地称为“新时代的运河帮办”。
如今,他办公室的灯光依然常常亮到深夜,那是他在整理新一批流动党员的档案。案头摆放着的一瓶家乡运河水和一罐煤矿煤块,默默诉说着这位共产党员不变的初心:这就是我的根,也是我永远的精神坐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