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尾菜
文/李广昌
在医院与中药打了三十多年交道,柜中那味“牛尾菜”早已熟稔于心。然而,直到去年在内良,才终于揭开了它植株的庐山真面目。
牛尾菜之名,始载于《救荒本草》。它是百合科攀援状亚灌木,喜生于山坡林下。其地下茎粗壮而坚硬;茎有纵沟,无刺;叶互生,卵状披针形,叶背淡粉色,具基生脉3~5条;叶柄基部生有一对卷须。夏日里,它开出淡黄绿色小花,雌雄异株,伞形花序单生于叶腋。成熟的浆果则呈现黑紫色。它别名众多,如马尾伸根、伸根、过江蕨、老龙须、金刚豆藤、大伸筋草、背梁骨、千层塔、鲤鱼须、山豇豆、摇边竹、白须公、软叶菝葜等等,每一个名字背后,想必都藏着一段饶有趣味的故事。
牛尾菜味甘、微苦,性平。功擅祛风湿、通经络、祛痰止咳。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常用它治疗风湿痹证、筋骨疼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支气管炎、肺结核咳嗽咯血,以及高血压引起的偏瘫、骨髓炎和骨结核。
民间对牛尾菜的应用更是广泛而灵巧,尽显智慧:
头痛发晕: 取牛尾菜根适量,加猪瘦肉同煮服。
腰痛: 牛尾菜根以甜酒、清水各半煎服,或加丹参同煎。
风湿痹痛:牛尾菜适量,酒水各半煎服。
跌打损伤: 鲜根捣烂,加少许甜酒,外敷患处。
肾虚腰腿痛:牛尾菜根配伍健根(千斤拨)炖猪脚,喝汤食肉。
腿部肌肉痉挛:牛尾菜根加猪蹄一只同煮服。
坐骨神经痛:配伍排钱草根、接骨金粟兰,酌加水酒煎服。
髋关节痛持久不癒:牛尾菜久煎成浓汁,以此汁煮鸡蛋两个、鹅蛋一个服食。
睡时多梦:配党参、麦冬、七叶一枝花、甘草水煎,兑服少许朱砂。
慢性支气管炎、淋巴结炎: 配小叶三点金,水煎服。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牛尾菜含有白须公皂甙、蒽醌甙等成分。药理实验证实其煎剂具有显著的平喘作用;从中分离出的一种结晶物质,则表现出显著的镇咳祛痰功效;其中以皂甙、蒽醌甙为主的部分,镇咳作用尤为突出。此外,牛尾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亦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牛尾菜根系发达,其形态特征曾启发先民,运用象形思维,多用于筋骨疼痛之症。随着中医药学的振兴与研究深入,这味深藏山野的良药,或将绽放更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