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巴中学“遗民”再度集结
文/茅新石
分时线在零轴线下如猴一般跳动,反复震荡。此股换手率极大,达到30%,非常活跃。此种股票,风险很大,昨日一时冲动,作一搏杀。今日大盘下行,主力是不会傻到冲到零轴线之上,让散户全身而退。我盯着买卖盘,进行判断,等待一个卖点的出现。
突然手机一声轻响,是微信消息。原来继浩灵机一动,拉出了一个群,群内人员,皆为扎巴中学"遗民"(历史的原因,原化隆西北部中学即扎巴中学已撤销)。扎巴中学"遗民"队伍庞大,此中人员,仅有与其关系密切之同学和老师,人数20人。群名"赴平安调研组"。巧立名目而已,实则师生赴平安小聚,以慰相思之意。群中发布的首条消息,就是去平安相聚的通知及求报名参加的意向。我也是群中一员,了知继浩之用意,便回复:"横空出世平安调研组,咱已然在群中,虽突兀,却也荣幸。虽具体事项不甚明了,先报名参加再说。被群主领导,不得不从。[呲牙]
"以调侃的语气回复,既高兴,又亲切,其乐融融。
周六,即"遗民"相聚之日,继浩来接我。我到楼下,见继浩戴着浅色运动帽,手拎一个锅盖大小的饼在等我。继浩说这饼给师母当早饭,你先送上去。
情商很高。送别的什么可能会拒绝,但一个大饼,无任何拒绝的理由,只觉贴心。
继浩去果洛,摸爬滚打多少年,其文才上的进步,已非一般人所能比拟,只是由于懒惰,不断在浪费,少见其作品。而情商的提高,丝毫不比文才进步逊色。在我们这个重人情的社会里,继浩深谙其中三昧,所以处理起事务来,得心应手。
我再次下楼,仔细看了一下继浩所戴的浅色运动帽,虽然时尚,似年轻了许多,但极大影响了他的气场。他个儿不低,横向发展也较为充分,身量初具规模,于是生出一种威势,能量很强。但浅色运动帽,削弱了气场气势,所以我说你这帽子小了。小,即是对强大气质的缩小。
继浩听了,一把抓下帽子,放进背包里。
不知道这是善于听取意见还是注重自己形象。无论是哪种原因,作出的选择都是他素质的体现。
到了小区大门口,靖安在车旁等我们。我看靖安的长相,和我的同事后来当校长的刘娃很像,只是比刘娃壮实,大出一圈还不止。
到了车上,他边开车边聊天。靖安介绍自己说是我的学生,和廖玉琴、刘继春一个班。
我知道,那一班的中考成绩特别好,三十多个学生,考上了二十多个,历史上罕见。是我在扎巴中学唯一教过的一届初中生,当时也是为了集中优势兵力的需要。
靖安问我还记得边家老阿奶不?我说记得。当年在扎巴中学任教过的老师,谁不认识边家老阿奶呢?
边家老阿奶是教师灶的厨师,不仅饭做得好,和老师们相处得也好。说起来她很不幸 ,早年丧夫,含辛茹苦,拉扯着一儿一女长大成人,女儿却因生产大出血而撒手人寰。老阿奶心中的那个痛啊,无可言说!
她女儿边芳玲,是小学老师,是我在师范时教过的学生,后在扎巴小学任教,住在我们中学的院子里。这是我所认识的人当中罕见的女人,一个完美的女人,在她身上,找不到缺点。可能是太完美了,天国把她收走了,没有必要让她在下界受苦。
靖安说边家老阿奶是她的奶奶。边芳玲是她的姑姑。明白了,说起来都是以扎巴中学为纽带,把曾经的我们和现在的我们联系在一起。
西宁到平安,一会儿功夫就到了。当车开进饭店前面场地上的停车位时,就看到一位中年女子在饭店门前等候。继浩眼光好,说这是秀秀。
我一眼望过去,秀秀站在门前的地面上,有一股说不出的沉稳感。落落大方,沉静自若。继浩的气场足够强,而秀秀,一位女子,也丝毫不逊色。
她把我们领进饭店的包间里。跟我说,我在一篇文章里写到过的破木楼,她也住过。我才知道她当年考上的是青海师范幼师班。
包间内,邵老师已先到。他和秀秀都住在平安,因为近,先到也正常。
我看着邵老师的头发有些稀疏,理了个平头,虽精神,却也将稀疏的现状暴露无遗。尤其是前半部,更是凄惨。我说还不如像我一样,理个光头,了无牵挂,洒脱舒爽。秀秀说他还在职,还要到教室上课,光头可不能面对学生。我想起几十年前的教师的规范要求里,有一条就是不得理光头。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邵老师和我有缘,很喜欢我写的东西,几乎看过我所写的全部,有些内容我已忘了,他还记得。如果我是名家,他就是铁杆粉丝,可惜我不是。看来我要对得起铁杆,就得努力。
我们坐下,秀秀要我坐到主位。我是随性之人,觉得位的主次不重要,应该打破,随便坐。自由自在,没有束缚,就很好。秀秀却坚持她的尊师之道,反复请我上座。她的气场很足,有元帅之风,我只能听从。
落座不久,来了一位小老头。大家亲切地叫他富邦。我想他为富邦作贡献,累着了,所以瘦一点,显得老了点。他和我握手,很用力,有一丝激动。坐下来他就说:"那时候茅老师抽着烟,吐出一口烟,对我们说,瞧你们的模样,还想考大学,回家赶毛驴去吧。"
他边说边夸张地学我当年抽烟的姿势。
我说我有这么不堪吗?这是老师的形象吗?这纯粹就是老师对学生的污辱,还是赤裸裸的。
富邦说不是的,你那时就这风格,随心所欲的,其实是为我们好,激励我们呢。
我听了才松了口气,我原来的教育方法还如此的丰富多样。
富邦继续说:"我后来真的没考上,回家放牛放羊,跟赶毛驴也差不多。但还是不服,想到回家赶毛驴这句话,我就想要再搏一把。用放羊的空闲时间,坚持学习,三年后,终于成功,考上了师范。"
听到了一个励志的故事。眼前的小老头,有一颗不屈的心。他今天终于见了我,把我那句赶毛驴的话怼了回来。看来几十年以来,他都没有放下这件事,今天机会来了,可以告诉我,他成功了,最终没有赶毛驴,所以他激动。
秀秀也说了她第一年考学没有成功的事儿。没考上,本来就够失败了,却来了个闺蜜,又崩又跳的 ,举起双手欢呼,庆祝她的失败。这极大的刺激了她,于是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终于成功。此时才知闺蜜的良苦用心。
人生啊,本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挫折失败无可避免,而生命中的贵人适时出现,其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应该感恩。
又有一位瘦削的男生出现,在继浩和靖安的陪衬下,显得愈加单薄。薄薄短短的头发覆盖在头上,架着一副眼镜,嘴角还有一个上火形成的疤。一副老派知识分子的模样。他没有主动介绍自己,有老派知识分子的拘谨。邵老师介绍说,这是继春。
在扎巴,不知道继春的人很多,但没有人不知道他们家开的小卖部。
我问他小卖部还开吗?
他说没有,听口气,好像关闭很多年了。开小卖部也确实辛苦。我们那时深更半夜还去叫开门卖瓶酒,或者要袋花生一罐午餐肉的。
我又问你家门前的那棵树还在吗?他说还在,只是后来没有再长,一直这么大。
那是一棵杨树,不是很粗,但很高,附近没有比它更高的树了。它只知向空中发展,却不知道要长粗。鸟儿落在树上,都看不太清,我曾经拿汽枪打过上面的鸟,由于超出了射击范围,一枪打出去,鸟儿理都不理。
继春说这棵树很奇怪,后来就不长了,没有长高,也没有长粗,多少年没有变化。我想人要能这样就好了,可以长生不老。
在座的,扎巴中学的"遗民",都不知多少次地仰望过这棵树。城有标志性建筑,而扎巴的标志却是一棵树,一棵不老的神奇的树。
盘点一下在座各位的出生地,竟大多是扎巴本村人。扎巴中学的"遗民",这个带着戏说的名称,似乎愈发地凝实了起来。
又有一车人下来,五个人到了包间。
张校依然迈着坚毅的步伐,一副坚毅的神气,内含一股坚毅的力量。
元吉依然帅气阳光讨喜,一笑,就是永远没有长大的样子。
小红,还是娇小玲珑可爱,任何时候都是一脸的幸福。
应杰看上去憨憨的,不多说话,似没有长大的小男孩。
还有一位女生生芳,清秀挺拔,身材保持得很好。
大家落座,秀秀站起来宣布,今天她和邵老师作东,到了平安地面,他们两人是主人,其余的则是客人。
至此,继浩拉起的队伍,"领导权"被剥夺。
继浩无奈地笑着说,强龙不压地头蛇。
还有人反对,觉得不能破坏规矩,认为AA制才是长久之计。
秀秀说,AA制没错,但在今天以后实行。霸气侧漏!
饭局开始,秀秀带着邵老师开始敬酒。
秀秀是帅材,邵老师只能是大将。
秀秀是懂规矩重视传统文化的,敬酒依长幼座次次第而行。
时至今日,扎巴"遗民"对酒的感情,对酒的理解已有所变化,已不似过去的执着,但作为主人,仍希望客人喝好,喝尽兴。主人的心意不变。只是不再苦苦劝酒,客随主便渐成共识。
一轮酒后,话题自然就扯到了过去。在座十几位,从过去到现在,差不多都是互相认识的,最差的是我,记得的人最少。
那时的扎巴中学,虽然规模不大,但人数也有好几百。同校学生,无论年级高低和年龄大小,互相都认识。就像是一个家里的老大老二,大小不一样,但相处得很好。有调皮捣蛋的,也有和老师比拼智慧的,但没有称王称霸打架斗殴的,大家都是兄弟姐妹,融洽和谐。这种氛围,恐怕是别处的学校所没有的。扎巴中学的学生,也有他们的骄傲之处。
学校的老师中,管学生事儿最多的就数李主任了,但到了昂思多交流会期间,也无能为力了,那怕跳上跳下极力阻止极力追逐也无济于事,最后剩下的是一所没有学生的学校。交流会的魔力,就是能让学生疯狂。
邵老师记得第一次去交流会是在小学三年级时,和三位同伴,滚着铁环就岀发了,也没和家里说。身无分文的他们,才知昂思多并不那么友好,最后饿着肚子往回走。为了早点回家,不走大路超小路,翻山越岭,到了阿岱才被家人找到。差点被暴揍,但还是吃到了从来这么好吃的韭菜盒。
以后邵老师家里吸取教训,每当交流会,就给一元钱。
回忆过去,回忆过去的老师,就免不了回想起那些外地来的教师。他们因种种原因,来到化隆,为化隆的教育事业作贡献。
邵老师是地理专职教师,扎巴中学曾有一个教地理的前辈,对工作高度负责,他为地理教科书配了大量的幻灯片,那幻灯片上的字,几乎和教科书上的一模一样,做得非常精致。除教学之外,还负责出纳工作,因为在评反前,监狱里受了伤成了残疾,腿脚不便,在学校里被照顾做出纳,也很人性化。但有社会就有矛盾,被人怀疑账目不清被查,结果清者自清。但没有问题并不等于不能动你,还是被调到了小学,离开了他钟爱的地理课堂。每次喝小酒,心中郁闷,砸一片幻灯片,听玻璃破碎声,以解烦忧。
他和我是棋友兼朋友,每到周日下午就等着我。我到了,眉开眼笑,说只有小茅才可以可我叮当两下。他在扎巴,下棋无对手,所以也想出去转转,但腿已残,最终也未实现。我调走后不久,他也离开了扎巴,安葬于县城的烈士陵园。虽不是烈士,但那里有坟地。作为化隆教育的有功之臣,与烈士相伴也正合适。从扎巴将其送到化隆,队伍中就有靖安同学,他见证了这悲哀的场面。
靖安同学说,我带了手风琴,大家轻松一下。一首《花儿与少年》,不朽的经典,大家的情绪从沉闷中走出,脸出露出了微笑。
靖安同学说,我再来一首江苏民歌《好一朵茉莉花》。我听着曲子,心想,靖安同学用心了。因为我是江苏人,以一首民歌致意很得体。尽管我从来没有将这一首歌当作自己的民歌,但这情默默地从心里领了。
随着酒宴的逐渐升温,聊天不足于释放热情,需要更有力的渲泄,想吼几声,于是就唱歌。唱歌谁也不敢在张校面前充大尾巴狼,所以先请张校唱第一首。
张校也不扭捏推辞,既然喜欢,何必假意谦虚,都是扎巴遗民,谁还不知道谁啊。张校一阵短暂的沉淀,酝酿着,进入状态,感情饱满地唱了第一段:
喝一壶老酒
让我回回头
回头我望见妈妈的泪在流
每一次我离家走
妈妈你送儿出家门口
每一回我离家走
一步三回头
张校全身心投入,唱出了扎巴中学"遗民"的辛酸。流离失所的扎巴中学"遗民",喝上一壶老酒,泪水在眼中流。每次路过扎巴中学遗址,一阵阵的痛涌上心头。回头再望,忍不住眼泪再流。
曾记得,我们当年学成离开时,不舍的你也忍不住的泪在流。我们一步三回头,含泪默念,一定让你为我骄傲个够。
张校的歌声,清亮激越,极具穿透力。演绎着歌辞中的深情。又唱出下面的这段:喝上这壶老酒啊
让我回回头
回头我望见妈妈你还没走
一年年都这样过
一道道皱纹爬上你的头
一辈辈就这样走
春夏冬和秋
张校这一段唱出了扎巴中学"遗民"更深的痛。扎巴中学老了,有了皱纹了,思念当年的学子,何时才能到尽头,春夏秋冬,一年又一年的,没有尽头。
张校满含深情继续演绎,又唱出最后一段:
喝上这壶老酒啊
我壮志未酬
喝上这壶老酒忠孝两难求
喝上这壶老酒
那是妈妈你酿的酒
千折百回不回首
我大步的往前走
这一段唱出了学子终于在忠孝之间找到了平衡,壮志未酬,只能千折百回不回首,大踏步地向前走。喝上这壶母校酿的酒,才有勇气放心地往前走。事业有成,功成名就,欲回母校却不能够,因为扎巴中学不再有。喝上一壶老酒,眼泪在心里流。
张校的歌声戛然而止,"遗民"们还沉浸在悲伤中。一声轻微铃声,我出去接电话。只听见包间里传来的嘶吼的歌声。这是富邦并不强大的躯体里发出的能量。三年以牛羊为伍,野性的力量内聚于胸,今日的歌声,一抒其压抑,咆哮着向外释放,也许是欲寻母校而不得的大痛。歌也已不能满足他们释放热情需求。
靖安拉起了手风琴,秧歌、锅庄接踵而来。"遗民"们放手一搏,各展风姿。
小红轻巧轻盈,轻展身手,可爱。
秀秀动作幅度不大,仍显大帅风采。
展示最完美的,最具美感的竟然是继浩。身量大并不意味着笨重,而大身量的轻盈就亮瞎你的眼。身体竟然如此轻柔,柔韧性和协调性完美。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大身量绽放的美,是一种别具韵味的美。
是天生还是苦练而来?应该是二者共生的结果吧。
至此,聚会已进入高潮。随着手风琴声的停止,今天的聚会宣告结束!
"赴平安调研组"的“调研任务”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在热情奔放中完美完成。
最后感谢秀秀和邵老师的付出,也感谢继浩的努力。"
赴平安调研组"应该改名了,怎样改,这是继浩的事儿。我建议改为"扎巴中学遗民组"。
作者简介
茅新石 江苏人 ,曾在青海化隆教书,后赴江苏工作。爱文学,好诗文,尤喜小说。偶动笔,偿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