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花开更久远的意象
-----袁影红诗集《红影》读后
孙英
窗外的刺梅和碧桃次第谢了,草坪上猩红点点。这个季节,我总是免不了莫名的不甘,不甘心一场春舞就此谢幕。此刻,《红影》在手,耳目初染恰是一片啼鹃,让我深恸于落花风的无情。及至卷卒,却又是花影重重,茧破而蝶飞。于是之前我的一点宿愁为之尽释。
我所听闻的诗人袁影红,向爱而生,感性而近于苛刻。及至云水相逢,始知事有必然。谈及她的诗途生涯,她说因爱也因恨,复因爱的重启。她略带沧桑,不愿回溯往事,只对我说:“我的《红影》准备付梓了,您给看看吧。”末了加了一句:“有诗,也挺好。”
于是,我从《红影》走进她的世界。那里花影婆娑,开谢无常。那里情天恨海,教人掩啼。当然也有家国壮怀,唤人举杯。不禁惊叹于诗作者的匠心独运,由《无花果》《金针菜》而《曲水》而《追云》,人间之爱一路嬗变一路花开至于渐远渐无穷。
然而我,一介白衣,于诗一道不甚了了。谈一点读后感,那就从我所知道的这位用爱与诗捏合而成的作者关于爱的故事说起吧。
一、早春的爱 结不了果子
象所有少女一样,年轻的诗人曾经“遥想鹊桥/挂在那遥远的天河上/大红色的灯笼把织女牛郎的梦照亮”(《鹊桥夜》)。她带着这样的憧憬,坠入初恋之河。“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我便确认了春天/再一次降临/雨巷 你穿越人流/像闪电一样楔入我的眼帘/那一刻的眼神彼此确认/春天开花了/此时无须有声”(《再见》)。
她没料到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商海,竟载不动一叶爱情小舟,流星下诺言比流星更快地逝去,而她无处兑现的爱找不到渡口。她无法想象“一个人要有多么虚假/才能把谎言说得像真的/一个人要用多大的蛮力/才能拔去种在心底的芽/除非你从另一个维度而来/但是 我用泪一次次洗过的眼/不再相信春天的童话”(《无花果》)。一株春芽就此枯萎:“那个春天/我患上色盲症/看不见花开/我的足印/埋进受伤的土壤里”(《四季划过的跫音》)。她如“小草儿在漂浮/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轻松得有点不自在/到处是家/又不是家”(《无根的草儿》)。
她开始检讨:“如果 靠近了又终将离去/那么我决定走得远一些/如果 远离又想回头/那么我怀疑我的爱/是否依然真实”(《如果》)。人生就此第一次低头:“阳台上的秋千/摇晃着深秋的梦幻/这个秋日的下午/和我一道摇晃的无花果/静静地坠落/像极了一个隐喻/是的 我的爱/没有开花/只结出苦涩的果”(《无花果》)。
诗人可能不知道,其实无花果是开过花的,它的花蕊被紧紧裹挟在生硬的壳里,只见冷色的果子悬于深秋,倒是像极了现实婚姻。
“我们为谁戴过黄花 /又为谁倚过黄昏/当秋水洗尽红尘 /我们何妨含泪而笑/当我们再一次举杯/我们何妨活成/一行高高的诗句”(《黄花之约》)。毕竟是青春诗人,她认为她又邂逅了一场爱,决定继续为爱前行,她“有必要打开紧闭的门/去端回一个节气/从此是一片晴朗的天”(《端午》)。同时伴随的是深深的伤痕与不自信:“今夜/月圆依旧/我在月光下行走/为什么裹紧衣袖/我知道/你在另一片月光下/一次次回首/我心如囚/人比花瘦”(《月光下等你》),而且忧郁:“一粒种子在秋天里发芽/细枝嫩叶/像一串串幸运号码 /可以随时叫停”(《秋天的种子》)。所以她爱得很苦:“如果相思是一种快乐/我的每一天/为什么如此寂寞/如果相思是一种幸福/我的每一天/为什么如此疼痛/譬如我的今天/便以向下的姿态/落入深渊”(《我的一天》)。这几乎就是一种预感了。
但她执拗如昨,无论明天如何,“如果爱情/是一份唯美/我愿与之羽化/如果爱情/是一种虚幻/我愿长梦不醒/如果爱情/是一席谎言/我也不屑于拆穿/因为属于我的这个下午/风景逼真/这就足够”(《这就足够》)。
勇敢的女诗人,当然要为她祝福。可惜没人能够指示这个曾经的“色盲”:这个娑婆世界,普通人抑或是艺术家,多的是潦草的线条和模糊的画面。这年头,为爱纯粹,是一件多么奢侈的梦,而这个梦注定要被胡乱涂鸦。
她终于认清了现实:“我是影 在水中也在岸上/阳光失去了最初的意义/在你的眼里/在枝头 在草丛/以及你们任意践踏的地方/我没有惊慌 因为很久/很久 我才会死亡”(《影》)。“戏已落幕 过往尘封/当你不再计较/一些美好会选择性地/跃出记忆 刺痛心扉/之后 她笑不出/也哭不出”(《爱的落幕》)。最后她向往的爱,幻灭了。她渡劫方式不只是:“从女主角退至观众席/看戏不入戏”(《退位》),还能灵魂出窍:“秋天是无罪的/枯萎了的秋草也是无罪的/所有的路所有的人/都是无罪的/我不是法官/不屑于寄出传票/审判今天下午这颗/坠落的无花果”(《无花果》)。
这一次我信了,无花果没有开花。
二、当家山的果园结满了爱
多年后的再见,我们已各安天命。但她,仍深信人生价值就在于爱。爱,不只鹊桥相会,而关黎庶寒热。不只春天一霎,而在四季往还。她那被早春冻结了的爱,选择了在秋天开花,选择了在家山结果,选择了为时代引吭。我想,在她蜕变新生的抛物线上,诗歌,一定是助她升腾的羽翼。
她变得温婉而从容:“越过一片苍茫/与绿意相佐 登上高山/多了一分坚毅与豁达/多了一分阳光与从容/更多了/一分骨感之美”(《风中的芦笛》)。她的眼里“草木拔节与春天比节奏/云儿歌唱与春天比高度/花儿绽放与春天比宽度/鸟语从山岗滚到沟底/花香顺路飘到天边/春天就在眼前出发/直接抵达诗行”(《春天》)。她要“在谷底做一次深呼吸/給心灵供绿色的养/去溪边洗涤/连同自己的影子/做一个红尘之外的人”(《走进一幅画》)。显然,她的爱转场投向广阔的天地。
是的,她被泪水酸洗过的眼,已然看得更高更远更幽深。
她感谢平凡的菜花:“我来了/投入你磅礴的爱/我的世界因你而重开/如若不曾相遇/我的梦没有色彩”(《油菜花之恋》),她叹惋小脚的徽州女子:“鲍家媳妇用小脚/在鲍家大屋敲打了二十年/总算是在祠堂龛笼里/把自己深深地嵌上/老一辈族人指着牌位依稀记得她/原是邻村邢家的三姑娘”(《女祠深深》)。家发镇的毛竹举起她对英烈的景仰,板石岭的老桂与她同气相怜。她缅怀怀沙的屈子,她倾慕羽扇的周郎。她的朝暮是母亲的朝暮,她的清明是父兄的清明。己亥末的大疫,逆行者的牺牲,还有蓝莓的蓝,云英的紫,云的白,夜的黑......诗触所至,橐括万象。作者没有沉沦于《无花果》,没有绝望于《望月》,一振而《追云》而《曲水》,一以贯之的是爱与爱的升华。至此,爱与诗的羽化让我见证了奇迹。
三、爱 是唯美的诗行
一直以来,对于诗,我说不清精确的定义。袁影红的爱与诗给了我某种启示。客观地说,她诗的主体是一段关于爱的挽歌和赞歌,因而让人感知爱比花开花落更有意义。以爱诠诗或是以诗证爱,在她是无缝对接。因此或可这么说:诗,是关于爱的传奇。
但作为一名医生,我更愿意略带职业化地理解袁影红的爱和诗。她是裹着披风写自己青涩的爱,诗兼寒象:“你来了/一阵风 吹过心头/风过去了 你也走了/我站在原地/被囚禁很久很久/我把着凉的心放下了/又传来你的声音/我来了----”(《像一阵风》)。而对家山的赞美是滚烫的:“什么样的情千年不变/什么样的诗百读不厌/什么样的梦让我如痴如狂/什么样的缘让我独领天香/板石岭的桂树/就那么微笑 就那么婆娑/而我晚来的顿悟 不再迷惘”(《板石岭的老桂树》)。“我和你/在各自水域/婉约而率性/嵌入斑斓的夏日/蝴蝶蜻蜓以及翠鸟/都如约而至/夏风 只须轻轻一提/整个水乡的绿/便粉扑扑地/漂浮在午梦之上”(《四连的荷》)。面对民生之厄,她的脉象沉紧:“今年的清明/是久病之后的血痂/雨 淅淅沥沥/抽打记忆之夜/一个熟悉的城市/被向西的窗切割/漂浮在泪水之上/禁足者无言/逆行者无言/旁观者的诗行/疼痛然后多余/然而杏花/带着血痂开了/桃花也开了/一个寒颤的清明/终究还是来了”(《清明 清明》)。而对英雄的顶礼,她的心跳加速:“当冠状病毒的戾气 席卷而来/是你 第一时间冲向战场/当漫天恐惧笼罩大地/是你 以逆行的姿态/奔赴凶险不可预知的危城”(致《白衣战士》)。还有对亲人的依恋,对古今的幽思,对一切美好的关注,无不是百脉俱生,征候各异。
读袁影红的诗,最深的感觉是真挚。无论是抒情还是叙事,皆不假于堆垛而性灵自出,不屑于效颦而天籁绕梁。就如集名“红影”又岂是一个单纯的赋能了得?分明是更为久远的意象。更难得的是,她也敢于探索创新,如《人鳄情未了》、《一周岁元宝在伊顿公馆》等等,为诗歌注入了戏剧化元素,无疑是一种可贵的尝试,这在时人很难一得。限于篇什,此不赘述。
简介:孙英,自号翠微散人、清溪岛主、安徽贵池人。医生。九三学社社员。杏花村诗社顾问。研习古典诗词四十余年,诗主性灵。作品收录于《杏花村诗词》《安徽吟坛》《中国文艺家》《海内外当代诗词选》等书刋。曾在全国网络诗词大赛中担任主评委、编委。有《翠微集》《朴园诗钞》《问舍集》,未付梓。
甲辰年三月二十七日于太朴山房
简介:袁影红 笔名水明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芜湖诗词学会副会长。著有长篇小说《只有香如故》、诗集《红影》、三部报告文学集。另有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分别发表于《安徽文学》《中国文艺家》《作家天地》等文学期刊及报刊;诗歌、散文获全国征文大赛优胜奖。

总编辑:山旮旯责任编辑:袁德礼
负责校对:十一指、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