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风黄花分外香
作者:阿庆
北京奥运公园景观大道的黄花开了,十分鲜艳,由此想起我曾经住过的河北三河市燕东村小院里那一排排的黄花,因而禁不住和阿香一起,开车过去探望一番。进院内,看到黄花丛中顶端的一朵朵黄花,在微风吹拂下频频招手,并张开喇叭大嘴,向我们诉说着浓浓的情谊。
这些黄花是我于2006年入冬前种下的,第二年秋后分蘖扩栽。如此反复分兜移栽,到第四年我的庭院周围就全栽上了黄花,进入六月,竟成了黄花怒放的舞台。 黄花学名叫萱草,又名忘忧草,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诗经》记载,古代有位妇人因丈夫远征,遂在家中种上黄花,借以解愁忘忧,此后人们就把黄花叫做忘忧草。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中国共产党建党人之一的老革命家董必武解放初期出差外地,曾写诗寄给夫人何连芝:“贻我含笑花,报以忘忧草。莫忧儿女事,常笑偕吾老。”董老在诗中报以夫人一束黄花,借以劝慰她勿为家事发愁,要笑口常开,安度晚年。你看,古稀的董老竟是如此幽默,且可亲可敬。如此情怀,真值得我们这些进入耄耋之年的老人们学习。
黄花又是中国的母亲花。唐代诗人孟郊有一篇脍炙人口的《游子吟》,诗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诗中说到的寸草,就是萱草。这在他的另一首《游子诗》中得到佐证:“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此后,历代的文人都以吟萱草花作为思念母亲的寄托,故此以萱草花作为母亲花。可惜,现在这朵古老的中国母亲花渐渐被洋人选定的康乃馨替代了,心有不甘,真想提出抗议。 我和阿香当初种黄花时,没有文人墨客那么多柔情蜜意,只是看中了黄花的“好栽、好看、好吃”。
先说“好栽”。2006年入冬前,阿香千里迢迢托人从东风带来一纸箱黄花种苗,收到后我于第二天就种上。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寒冷,真担心会冻死。想不到第二年,所有黄花全部发芽,朝气蓬勃地欢快生长,争相开出美丽的鲜花。燕东村人看到黄花如此美丽,可观赏,可食用,纷纷向阿香索要种苗。所以每到秋后,阿香都会分兜给他人种植。几年下来,整个燕东村的各家各户都种上了黄花。更为神奇的是,阿香分兜时把一些可怜兮兮的弱枝扔到垃圾箱,有人捡去栽上,照样长势良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燕东村的黄花,全是阿香捎来的那一纸箱种苗的子孙。 再说“好看”。萱草长得茂密葱茏,高达七八十厘米,属于草本植物中的贵妇人。从萱草叶腋上首先冒出数根一米多高的花葶,在花葶的顶端,分叉长出五六枝花柄。每支花柄上又有数个花芽,先开出十厘米左右的花蕾,再依次开出黄澄澄的一朵朵金黄色花朵。花朵分成六瓣,呈喇叭状,花房正中伸出一根长长的雌蕊,周围六根雄蕊紧紧护卫着她。在阳光的照耀下,黄花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艳丽多姿,端庄大气,让人一看就知道她有一股奋发向上的气势。 最后说“好吃”。黄花做菜味道独特,清香柔嫩,爽滑可口。在黄花开花时节,阿香每天早晨采下花蕾,洗净蒸熟,拌以佐料,成为我俩每日早餐必吃的小菜。黄花也可凉干后贮藏起来当干菜吃。黄花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钙、磷、铁、胡萝卜素、核黄素、硫胺素、卵磷脂、尼克酸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健脑、抗衰老等功效,真乃素食珍品。黄花菜做法简单,既可以凉拌,也可以与木耳、蘑菇等素菜配搭同烹,还可以与蛋、肉同炒或做汤。不过要注意,其鲜花中含有秋水仙碱,会使人中毒,因而食用前必须将鲜黄花经60℃以上高温处理。 黄花好栽好看好吃的特点,决定了黄花的产业前景。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考察时,指着地里郁郁葱葱的黄花,意味深长地说,黄花可以做成大产业,让萱草成为群众脱贫的“摇钱草”,让黄花变成群众的“致富花”。 伫立在萱草旁,凝视着一朵朵鲜艳夺目的黄花,我猛然悟到:东风的黄花最美。她虽然离开了东风,却依然保持着东风的花品花德,把“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进取”的东风精神,传播开去,发扬光大。刹那间,眼前的一朵朵黄花也随之幻化成一个个离开东风后转战于五湖四海的鲜活女性。
首先在我眼前闪现出来的第一朵黄花是王学陵。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铁管处有一对东风航天城妇孺皆知的传奇夫妻,丈夫是铁管处总师、一等功荣立者陈文汉,妻子就是王学陵。他俩于1958年从唐山铁道学院毕业后来到东风。原铁管处马副总师告诉我,王学陵在校学的是给排水专业,只要与水有关的事,处里都找她。她曾经下到上源车站与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火车到站后,她和五六个男兵一起,挥舞铁锹,要赶在半小时内给火车上煤20多吨。每次上煤下来,人人全身乌黑,个个满脸煤灰,男兵都累得受不了,何况她是个女大学生。她足迹走遍全线36个车站和点号,亲身体会到铁路沿线官兵靠水车送水的日子太艰难了,便矢志潜心钻研戈壁滩地下水的流向和水量分布规律,终于把铁路沿线的地下水流水势摸了个透。根据她的研究成果,最终在铁路沿线的34个站点找到了水源,打了水井,安上水泵,使官兵喝上甘甜的地下水。王学陵因此被官兵称之为“活水图”、找水专家。我任作试处长时和她打交道的一件事至今难忘。为了挡住风沙肆虐,计划在东风车站铁道以北一带打井搞绿化,我给她下达了确定井位的任务。她反复研究地下水泾流,最后营房处按她给出的位置打了几口井,每口都喷出了泉涌般的井水。后来,她转业到青岛港务局建港指挥部,在港务建设中发扬东风人的奉献拼搏精神,解决了一个个施工难题,被授予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成为一名光彩夺目的军转干部明星,电视报纸均作过报导。 类似的女军人不少。基地原气象室主任张凤琴高级工程师,也是我十分熟悉的一名女干部。她组织管理能力强,气象室各项工作均走在单位的前列,连年评为先进单位。张凤琴本人的气象业务技术十分过硬,对基地气象历史和现状了如指掌,因而在试验任务中,天气的事我就相信她说的。一次试验任务中,在临射前的指挥部会议上,她用凝重的语气汇报说,西面有一股强对流天气几小时后袭来,恰恰落在发射时段上,她建议改变发射时间。我听了她的意见,主张避开这股恶劣天气,提前发射,但最高指挥员坚持按原定时间发射。结果,老天爷丝毫不给面子,一场戈壁滩少有的狂风暴雨,傲然横扫而过,结果可想而知。后来张凤琴转业到唐山,干一行爱一行,很快就掌握了新的业务,工作干得相当出色。 基地试验任务繁重,在决定干部转业时,对于那些技术骨干,特别是女性业务骨干,往往都舍不得放走。我任技术部主任时,卫星室主任张旭东就是这样一位既懂专业技术又会组织管理的女性,确定她转业时,我的心情特别纠结。不过,东风的黄花离开东风后,在新的沃土上都能很快扎根,开出鲜艳的花朵。原技术部的乐帼英转业回上海后,很快就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原发射团的技术干部张艳国转业到石家庄市,凭自己的才干,很快就当上了省科技厅的业务处长。原基地办公室的保密资料员李英琴,转业到北京市农业局,很快就熟练地掌握了分管业务,工作干得非常出色,两次立功…… 文章到此本该打住了,因为我的散文为赏花篇,花是女性的象征。但今日的黄花篇,我非得请出一位男性与读者见面不可。这位曾经在东风工作的男性叫包广贺,在1980年5月我国执行一次重要的试验任务中,他是原发射团一中队三分队长,组织全分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荣立三等功。我和他住前后楼,不过第一次认识却是他在舞台上演出的形象。包广贺聪明能干,多才多艺,能拉会唱,是团里的文艺活跃分子。后来他上调国防科工委机关任参谋,主持大型卫星发射任务,干得相当出色,后任大校高级工程师。退休后的一年春节,他偕同夫人回到老家河北省遵化县十八里村过年,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令他心酸,冷冷清清地过节让他难受,包广贺当即自掏腰包请来艺术团为村民唱了一晚上的大戏。看到包广贺的拳拳赤子心,村里38名党员联名按手印,恳请他回村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包广贺思虑再三,毅然离京回到老家当上了村委会主任。上任伊始,他宣布约法三章:不要工资,不报发票,不吃公饭。他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东风精神,放下大校的架子,和村民一起摸爬滚打。经过九年的努力,把一个贫穷落后村,改变成为文明生态示范村、科学发展示范村、河北省新民居建设示范村,村里经济由原来负债40万元变成了固定资产上千万元。包广贺也被评为唐山市劳动模范、感动唐山十大爱心人物、河北省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2019年建国70周年,包广贺被表彰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当他干满九年村委会主任的任期后,把荣誉证书压到箱底,将功劳苦劳埋在心间,又不声不响地回到干休所过起了平凡低调的生活。直到他的事迹被北京电视台和《新京报》广泛宣扬,所里的同志才知道身边的包广贺曾经有过如此艰苦的付出和耀眼的光辉。 这就是从东风播撒于四方的萱草!
这就是开遍五湖四海的东风黄花!
2025年6月9日 于北京市辰芳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