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铁成(湖南)
忧思盼兴
——感时俗之变与婚育之疏
遥思炎黄启泰昌,德风远被韵流芳。
耕读传家承素志,忠义盈怀挺脊梁。
毛公挥斥开新境,思想昭昭育栋梁。
勤朴持家辉里巷,仁和治国耀穹苍。
清风荡尽千般浊,浩气长涵万丈光。
时序推移新政启,独生初厉行色怆。
娇苗惯养销英气,赤子情疏意未央。
家国心随流俗改,担当骨逐岁华僵。
栋梁梦断青云路,年少襟怀付渺茫。
层楼叠价摩云碧,蜗梦惊残鬓发长。
薪薄难追砖瓦贵,代传犹为宅基忙。
黉门路阻寒门泣,书海舟沉稚子伤。
课业如山压羸骨,童心早被俗尘妨。
病骨支床空对月,药囊堆案暗凝霜。
民生积困愁肠结,生育情疏顾虑藏。
西俗渐侵华夏地,铜腥潜漫水云乡。
利缰名锁缠心久,道义蒙尘世路凉。
聘礼高悬惊里俗,红妆暗计失温良。
人情称量皆成市,淳朴凋残惹痛伤。
黉宇育贤偏轨辙,青衿埋首困芸窗。
空谈典籍千行字,谁解躬行一寸肠?
生计驱人如转毂,何堪重任举朝堂。
且待清风梳雾霭,重敦正道焕天章。
家教严慈明善恶,身教言传润肺肠。
世风淳美扬仁善,楷模德厚聚贤良。
中枢擘画民生计,政策深耕福祉长。
三观校准凝民力,众志同襄国运昌。
少年振臂擎朝日,青史将书新绩光。
复兴伟业同心筑,再谱华章万古扬。
该诗为现代创作的七言排律,以传统诗体针砭时弊,表达对社会风气与婚育困境的忧思及复兴期盼。解析如下:
一、诗歌结构与主题
全诗分五章,层层递进:
怀古颂德(首章)
追忆炎黄至近代的优良传统:"耕读传家""忠义盈怀"赞颂文化根基,"毛公挥斥"特指毛泽东思想引领新时代,"清风荡浊"喻道德净化。
独生之弊(次章)
批评计划生育政策下"娇苗惯养"导致青年担当意识弱化,"栋梁梦断"暗喻人才精神萎靡。
民生困境(三至四章)
住房压力:"层楼叠价摩云碧"直指高房价,"蜗梦惊残"喻安居梦碎;
教育焦虑:"黉门路阻""课业如山"斥教育资源不公与学业重负;
医疗负担:"病骨支床""药囊堆案"揭医疗困境;
婚俗异化:"聘礼高悬""人情称量"痛陈彩礼市场化与淳朴消逝。
复兴寄望(末章)
呼吁"清风梳雾霭"重塑道德,主张家教言传身教,期盼政策保障民生,最终以"复兴伟业"升华家国情怀。
二、核心艺术手法
意象群对比
传统美德意象:清风、浩气、仁和等,构建理想化历史图景;
现实困境意象:药囊、砖瓦、铜腥等,形成尖锐反差。
隐喻批判
"利缰名锁"喻物质主义枷锁;
"西俗渐侵""铜腥漫乡"暗讽功利文化侵蚀。
典故化用
"毛公挥斥"借《沁园春·长沙》"挥斥方遒"精神,强化革新传统。
三、社会关切焦点
领域 批判焦点 诗句例证
婚育文化 彩礼异化、生育顾虑 "聘礼高悬""生育情疏顾虑藏"
教育体制 应试重压、实践缺失 "课业如山压羸骨""空谈典籍"
民生保障 房价、医疗、阶层固化 "薪薄难追砖瓦贵""病骨支床"
道德重建 西俗冲击、道义蒙尘 "利缰名锁缠心久""淳朴凋残"
四、思想价值与局限
价值:承继杜甫"诗史"精神,以"三吏三别"式白描揭露现代民生痛点,延续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儒学传统。
局限:对政策归因稍显简化(如将青年担当弱化全归于独生政策),复兴方案侧重道德呼吁而缺乏具体路径。
全诗以"忧思—批判—盼兴"为脉络,既承古典排律庄重之气,又注现实锋芒,堪称新旧体融合的时政诗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