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作者简介:
楊濤瑞: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曾從事電視台欄目編導,專題片編導、綜藝節目策劃撰稿導演 ,鳳凰衛視美洲臺《鳳點人物》製片編導。加拿大雀騰傳媒創始人,小說《多倫多的單身生活》《没有表情的脖子》,《舊金山不眠夜》 等,劇本《溫哥華有情人》《大溫密碼》,話劇《溫哥華富貴春光艷陽天》,獲獎散文雜文若干。現居溫哥華。

中国军人在抗战中的英姿
父亲家乡的抗战
作者:杨涛瑞(加拿大温哥华)
父亲应该是出自书香门第,家里给他起了个有文化的名字叫“文轩”,他出生在1924年。日本兵扛着九九式长枪,用马车拖着榴弹炮开进开封的时候,他在老家河南南阳镇平读书,14岁一个懵懂不明的年纪。
1937年12月12日晚,唐生智命令撤退,南京陷落。国军退守武汉准备在武汉地区阻退日本人。“百万学生百万兵”,“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整片国土都像在火焰上燃烧,炙热粗砾,国人全策全力,奋勇抗敌。
开封是战略交通枢纽,处在京汉铁路与陇海铁路交汇地带,日军占领开封主要是为了切断中国军队的铁路补给线,打通中原交通。
1938年6月9日,为阻止日军进一步西进至郑州,蒋介石下令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制造大洪水形成“以水代兵”的屏障,拖慢日军进攻速度,百万民众受灾 。大批河南东部灾民逃难到了镇平。镇平顿时一片混乱,父亲的书肯定是没法再读了,陷入人生的恐慌徘徊期。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完全没有提起过这一段时间他是怎么度过的,也不确定他是什么时侯跟上了新四军的队伍。 父亲算是老干部,建国初期担任过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领导秘书。
在父亲离休之后几次提到要带我回老家南阳镇平去看看,看看故乡看看老家亲戚们。我那时在上海工作,年轻气盛意气风发,完全没有去一个印象里土气落后地方的意愿,所以一拖再拖,直到他1993年8月在上海肿瘤医院病逝,留下了父亲和我的终身遗憾。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够带着孩子们回国去河南镇平看一看。

离休后的父亲杨文轩
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记得在我和他不多的对话里,谈到抗战仅有两次。
一次提到“一号作战”,又称为“豫湘桂会战”。日军目标是打通从满洲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摧毁驻华美军空军基地,尤其是美军B-29轰炸机起飞基地。削弱中国军队有生力量,促使中国政府屈服。
日本兵占领郑州、南阳之后分兵扫荡南阳周边,抓壮丁、抢粮食、纵火杀人。一天傍晚突然有一股日本兵包围了父亲的村子,全村男女老少几乎没有逃掉的,日本兵叽里哇啦是失控的狀態,杀戮隨時可能發生,听翻译知道原因,有个日本兵在临村强爆女人时被刺杀,肚子几乎被砍草的砍刀砍断。 刺客逃出村子,日本兵在到处追查。男人一个个被拉出去拷问。
父亲个子高也被从入群里拉出去,村上管事的急忙跟上去解释,“他傻大个还是毛孩子”。正在这时远处传来的枪声,一帮日本兵顺枪声追去。全村人才躲过了一劫。
父亲第二次谈到的是件大事——
一天村上传出消息,新四军部队上的一个大官遭遇冷枪。当时震动很大,但都不知道是谁。在父亲加入新四军之后才陆续知道这个人的名字和大致的事件过程。
他是彭雪枫将军,是父亲的镇平老乡。当时彭雪枫担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决定调新四军第四师北上执行“西征任务”,穿越豫皖苏平原,挺进河南腹地。
彭雪枫将军在抗战中
彭雪枫身先士卒,率部日夜兼程,冒着敌军封锁和炮火穿越敌后阵地。他誓言要在故乡河南重建抗日根据地。
1944年9月10日部队抵达镇平县境内八里庄附近,这里是敌伪势力的重要据点之一。日伪军固守村庄,构筑了环形火力网,凭借地形负隅顽抗。
彭雪枫果断下令发动攻击。各营依次展开穿插突击,逐村清剿,炮声震天,敌我双方展开了惨烈的巷战。
为了准确掌握前线战况,彭将军亲自骑马赶到最前线指挥,命令电台随行,随时向后方发出命令。他披着一件半旧的军衣,帽檐压低,一如常人,没有半点官架子。参谋几次劝他为安全起见留在后方,他说:“我是河南人,我的家乡就在镇平。今天既然打回来了,我就要和战士们一起冲在最前面。”
9月11日上午,战斗进入尾声,部队已控制八里庄核心区域。彭雪枫正在村边小道上部署下一步清剿行动,身边只带了几名随行参谋和警卫员。
忽然,一发敌军流弹从斜坡林中飞出,准确击中他的左胸。他踉跄两步,重重倒下。随行战士立即将其抬入民房抢救,但子弹穿透心脏,伤势过重。他躺在简陋的土炕上,双眼微张,口中喃喃地说了一句:“镇平,我……回来了。”随即,气息断绝,年仅37岁。

能文能武的彭雪枫将军
消息传回指挥部,全体将士痛哭失声。但为了稳定军心,也为了保护当时身怀六甲的夫人林颖,将军的死讯被秘密封锁,仅少数高层知情。师部以银元购得棺木,将其遗体秘密运送回江苏泗洪半城。一直到数月后,才正式对外发布讣告,全国哀悼。
后来镇平县人民为纪念他,将他牺牲地八里庄改名为雪枫镇。并建立了彭雪枫纪念馆。
“一将功成,百战沙场“。他没有倒在陌生的土地,而是倒在了他深爱的家乡一一河南南阳镇平。
(2025年7月写于温哥华)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邓国安、徐勤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王木清、李君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朱双碧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