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研马邓茶历史 梁雨情
传说一
传说当年,诸葛亮率军经过哀牢山者干(今镇沅)地域,士兵们因瘟疫生病,当地农夫用树叶煮水给士兵们饮用,士兵们因此痊愈。诸葛亮询问这种茶叶的名字时,农夫回答不知道,此时,诸葛亮看到茶汤刚好支在上马的马凳上,突发兴起,便提议道:“既然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看在这茶汤救了士兵们命的份上,就叫它马凳茶”吧!后来,由于当地彝族没有姓氏,诸葛亮建议后代便以姓邓为姓,从此“马凳茶”也便顺其自然的叫成了“马邓茶”。
传说二
这些传说虽然只是民间传说,没有文献可考,但它对马邓茶的文化底蕴,有着神迷传奇色彩,它不但增添了马邓茶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也反映了马邓茶在当地人心目中和普洱茶精品中的重要地位。
李三老爹与马邓茶
所以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马邓茶的名声真的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在外”了。撇开政治来讲,马邓茶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兴盛“扬名”,虽然老百姓(茶农)的受益微薄甚至不有,但和大土匪李润之的拉帮结伙、送礼是有特大关系的。
周恩来总理喝了马邓茶后的回信
曾因命运的眷顾,向其露出微笑,认识了哀牢山下麦地村的刘志武先生,于是在十八岁那年便从无量山来到了哀牢山。刘先生带她走进神秘的哀牢山,那参天古木陪衬下的古茶林和蜿蜒曲折的茶马古道深深地吸引了她,后来她经常领好友们常到驿站走走,寻找那运茶马帮的踪迹;也常倚在那些古茶树下冥想,仿佛看到几代人攀爬茶树摘茶的情景;也仿佛听到采茶妇女们的笑语欢声。她暗自庆幸,今天的她与古茶结缘,成了采茶、制茶、卖茶和爱茶的人。后来,为了茶产业更好的发展,成立了镇沅古道驿站茶叶有限公司,引领茶叶向有机,生态高品质方向发展。经常给当地茶农讲解如何护茶,做茶,销茶,做茶如同做人,从种茶到销茶,明确一个方向,诚实做人,用心做茶。
那天,我们一行人到了目的地后,采访便进入了主题。李老县长回忆道:1960年初,他刚好到省委党校学习,有幸成为被总理接见的干部群众之一,在众多党校学员中,他是唯一与周总理握手的代表;见周总理,他按耐不住激动的心,举手大声说“总理您好、总理您好”!周总理听到他的呼唤后,放慢脚步缓缓走来,到了眼前时,他沉心静气的又说“总理您好”!周总理握着他的手说:“你也好!你叫什么名字?做什么工作?”他说:“总理!我叫李亚东,党安排我到镇沅县当县长”。总理说“很好!很好”。见过周总理,激动的心久久不能平复。培训完回镇沅后他把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并握手的事与广大干部群众分享,让周总理记得了祖国的西南边陲有个小地方叫镇沅。全县人民激动不已,为表示边疆少数民族的心意,大家集思广益,相提意见,最终大家认为咱们的普洱茶历史上就有名,周总理可能会知晓和喜欢,于是当时由他(李亚东)牵头,下设几个负责人,亲自寻找马邓茶的出处卖处,开始时没有结果,两三天后,李老县长的一下属说供销社刚好存放着一些者东麦地茶和(时属镇沅辖区,现已划归墨江辖区)的米地茶,大概二三十公斤左右,据供销社主任讲,这批茶就是要交给县委作为接待用的,也是目前更好的茶品,李老县长听后很高兴,便命下属将这批“接待茶”全部接管,目的是他要亲自寄给周恩来总理。
当时,李老县长亲自到镇沅县按板镇“缝纫组”处,定做了两只特大的白布口袋,他告诉缝纫组的同志,每只口袋要能装10公斤茶叶,口袋做好后,李老县长让下属把10公斤马邓茶、10公斤米地茶分别各装了一袋,封口后,李老县长亲笔在白布口袋上写上:“寄北京市国务院、周恩来总理”收的字样,是用毛笔书写的,然后又特购了一只时供销社用的大号麻袋,将分别10公斤一袋的马邓茶和米地茶两袋同装一个麻袋,外再加封起来,用纸再写上:“寄北京国务院、周恩来总理”收的字样,而后交给了邮电部门,就这样,10公斤马邓茶区的麦地茶、10公斤米地茶从遥远的滇西南边陲小镇镇沅,坐上汽车进北京了,里面还附了一封李亚东老县长写给周总理的亲笔信。
茶叶寄出两个多月后,李老县长收到了周总理的回信,信为小半张信纸,后来他把周总理的回信夹在一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里珍藏着,可是非常遗憾,在文革期间被造反派抄家给毁了。直至今天,信的内容李老县长还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亚东同志,在昆明见过你一面,对你有印象,你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你寄来的茶叶已收到,品质很好,你要带领好当地人民群众发展好生产,且要做好当地的茶叶发展工作”。
那天,李老县长给我们讲完上面这些经历,镇沅县古道驿站茶叶有限公司的马邓茶制茶师胡仙夫妇,将自家精制的马邓茶饼亲自送到李老县长的手上,马邓茶制茶师胡仙女士,还亲自冲泡了马邓茶,当李老县长接过胡仙女士敬上的马邓茶时,只见李老县长接过茶杯,在鼻子里吻了一吻,而后便充满回忆性的,连声诚感道:“就是这个味……就是这个味”!可以想象,马邓茶在百岁老寿星李亚东老县长的心目中,有多高的地位,李亚东老县长为了答谢镇沅马邓茶企胡仙夫妇赠送的马邓茶,便在胡仙夫妇另带的马邓茶饼上,签上了“著名马邓茶、祝马邓茶人胡仙同志茶业兴旺、祝镇沅茶产业越来越好,李亚东,2025年4月26日的字样,我坚信,在未来的普洱镇沅马邓茶文化中,这又会是留史存册的一段佳话。
祝马邓茶人胡仙同志茶业兴旺
李亚东
2025年4月26
作者简介
梁雨情,笔名.草根创作人,1971年生,彝族,云南普洱镇沅振泰人,镇沅县苦聪人民族文化研究会会员,镇沅县政协(聘用)第一届文史研究员,普洱市作家协会会员,农民,自由创作者,大专文化,作品多见全国多家报刊及普洱市巜茶树王》,镇沅县《金山诗刊》,巜普洱微太和》,《今日振太》,《江山文学》,巜北京头条》网等,从事自由创作10余年,2019年出版长篇文集“散文小说集”巜最后的谷子》,现专攻民俗民间文化析研。
本刊编辑:高山雪莲
高山雪莲,女,原名李春莲,河北人。中国微信诗歌学会会员,中外诗人注册会员。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泊头大运河诗社副社长,星月诗社副社长,紫罗兰文学社副社长兼蕙兰诗社副社长。喜欢诗歌、散文、古诗,更喜欢画画,主画莲花、人物、马匹。心语语录:一本书、一盏茶、一份安闲、一份淡雅。做个素人:随心、随缘、平平常常、自自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