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溪流》
(摘录49)
——抗日八路寻恩人
作者:翟 友
主播:书 东
这里记述的,是两个真实的故事。
1989年秋天。一天,从北京来了一位离休老干部,找到昌黎县委,要求协助他,查找在抗日时期救过他命的那家人。县委按照他介绍的情况,派开车的冯选师傅,拉他到了泥井三村,很顺利的就找到了那户人家。家里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就是四十多年前救他的那位大嫂。大嫂指着那个仍旧在使用的破旧的木板柜,对他说:“那年鬼子追你,我就是让你猫在这个柜里的。当时,可把我吓坏了,就怕日本鬼子把你抓走。”说完,倒了碗开水,放到客人面前,就去外边的过道屋炒花生去了。
过了一会儿,老太太端来一瓢热乎乎的炒熟的花生,倒在炕上,说: 吃点儿落花生吧。客人抓起一把花生,若有所思, 微笑着说:大嫂,鬼子走后,你打开柜上的锁,把我放出来,也是让我吃的炒花生。你救了我一命,我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谢谢你!
两、三年以后,我也接待了一位老八路,他也是来寻找自己的救命恩人。那时,我正在昌黎县委任常委、宣传部长。这位老八路,是西安某军事工程学院的副政委,是时任昌黎县委书记的乔世民同志,在这个学院上学时的老首长。据这位老同志介绍,1945年“八•一五”抗日战争胜利之前那几年,他是李运昌司令员领导下的冀东十二团的战士,经常在滦县、昌黎、抚宁这一带打鬼子。在县城东边小东山的一场战斗中,他负了重伤,鬼子的子弹从他的下巴底下打进去,从颧骨和耳朵之间钻了出来。他记得那是在小东山的东北坡,坡上立着一些很大的石头。他满脖子满脸都是血,疼痛难忍,倒在一块大石头下边。战斗很激烈,同志们以为他牺牲了,鬼子正在包抄上来,大家就急忙撤退转移了。
(抗日将领李运昌)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仔细听听,周围已经没有什么声响,然后他好像是昏过去了。恍恍惚惚中,有人把他背起来。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被放倒在一堆柴禾垛旁。那人把柴草扒开一个大缝,把他藏了进去,再用柴草盖上。
第二天一大早,柴禾垛旁人家的女人出来抱柴做饭,发现一个血呼呼的人在草垛里,吓得“啊”一声就跑回去了。紧接着,这家的男人和女人又回来,他们仔细一看,原来是个受伤的八路军战士,他们就又把他藏好。过了一会儿,女人端来一碗小米粥,喂他喝了,他才有了点儿精神。
又过了一会儿,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扒开柴草,来到他面前。这个人告诉他,是这个男人把他背下山来,又把他藏到柴禾垛中的。“但时间长了,这也不是办法。我要把你赶紧送到八路军部队去,你这伤口也挺要紧的。”男人说着,就把他抱到停在路边的牛车上,又在他的身上,盖上了几捆玉米秸秆。牛车拉着他向北走去,一直走到梁各庄村北到抚宁县坟坨村之间的路上,才赶上了一个在那一带活动的八路军连队。以后他治好了伤,又多次参加了打击鬼子的战斗。当时,他负伤很重,迷迷糊糊的,没有能够记住那个救命恩人和那个村子的名字。
听了他介绍的情况,我和乔书记分析,他被老百姓藏在草垛里保护起来的村子,很可能就是小东山东北山坡下的汀泗涧村。村子不仅紧挨着他所描述的战场,村东的一条大道,也正是北去坟坨方向的。
我带着他,重又回到了他当年抗日的战场。在山坡上,他的脸上露出一副激动的样子,手指着矗立在山坡上的一块块大石头说,那年他刚好十八岁,用的是鬼子的三八大盖枪。他的战友在这块大石头旁架着机关枪,而他是在东边那块巨石下负伤的。看到他满脸的沧桑中,厚厚地积满了历史的凝重,我的心中也不禁感慨起来。是的,他们那一代人,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解放,付出了巨大的流血牺牲。一代一代的后人们,对这些壮举和精神,是切切不可忘记的。
接着,我们又去了汀泗涧村。几个老年农民正在街边闲谈,我们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当年的情况,请大家帮助回忆、查找那位救八路军伤员的人。几位老农默默地想了一会儿,又议论了一阵子,然后异口同声地说,很可能就是那个老头子。我问,是谁呀?他们说,等等吧,他到村东头去了,一会儿他还会到这儿来的。
果然,没有多大工夫,从东边来了一位稍显驼背的老人。这位老人来到我们面前时,仍待在原地的那几位老人说,你们就问问他吧。面前的老人有八十五、六岁的样子,一身很旧的黑棉衣,胸襟被脏物浸摩得如雨布一般,又黑又亮。老八路叙述了事情的梗概,就问老人,您知道这件事吗?老人说,那年,日本鬼子把八路军包围了,那仗打得真邪乎。仗打完后,我去山坡上干活。大老远地看到一个大石头下边,躺着一个受伤的八路军,满脸满脖子都是血。看那样儿,枪子儿是在脖子下边和耳朵边钻了俩窟窿,血呼呼的往外冒着。我急得够呛,赶紧把他背到庄里,把街边的一个柴禾垛扒开一个大缝,把他塞了进去,再用柴禾给他盖得严严实实。第二天一大清早,我就套上牛车,拉着这个受伤的八路军,往北边去找咱们队伍。走到坟坨庄南,正赶上一队八路军,我就把伤员交给他们了。
老人介绍到这里,情节就全部都对上号了。这位首长激动得嘴唇哆嗦了起来,他的双手紧紧地握住老农民的手,动情地说:老哥,你看看我这两块伤疤。说着,他指了指自己脖子上和脸颊旁的两块伤疤。老农嚷起来:哎呀,那个受伤的八路军就是你呀!两位老人又叙谈了一会儿,我们就返回昌黎了。
第二天,老八路告诉我,让我忙工作,不必管他的事了。我当时工作正多,也就没再与他联系。
几天后,听了解情况的同志说,西安来的那位首长,自己骑着租来的自行车,又到汀泗涧去了两次,专程去看那位老爷子。他给老人送去了酒和点心,还放下了几百块钱。这个老八路重情重义,恪守着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真够让人敬重的。
作者:翟 友,微信名:闲云野鹤。中共秦皇岛市委党校退休。曾任昌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山海关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秦皇岛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主播:曹淑东,网名:书东,中学高级教师。酷爱读书和朗诵。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朗诵委员会副秘书长,秦皇岛朗诵艺术团副团长,“京津冀头条”编辑部“秦皇岛头条”主播。在河北省文研会举办的“红色记忆 百年风华”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朗诵活动中荣获“最美诵读者金奖”;在桃李文化传媒直播同题诵读《寻找心中那片落叶》一文竞赛中荣获“一等奖”。愿用甜美灵动的声音,诠释生活的美好,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挚爱。2024年度荣获“都市头条先进工作者” 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