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颂
蒋海荣/安徽淮南
南湖的光穿越时空
井冈山的红色精神
秋收的火焰照亮中华大地
两万五千里的山川深深体会
游船荡漾着永不言败的意志
延安的山脉里诞生第一支子弟兵
人民的子弟兵啊
五次反围剿战斗
.八年抗日奇军
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
今朝科技战 贸易战
从抗洪一线到和平法治建设
离不开人民的子弟兵啊
那血染的军魂
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历程中
看古今
江山社稷唯有祖国母亲强盛
母强才能保护儿女啊
国际战火纷飞废墟哀嚎
数我中华最安全
东方睡狮已醒
蛟龙出海
长征精神上天入海
歼10展锋芒
霸权梦 挑衅梦 一一回复
犯我华夏者必诛杀
在此之前和平模式已开启传递
结局如何设置
取决于你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理想
和平微笑和谈的基石
南海的风
邻国的刺
我们无惧
赞哉 中国军人
壮哉 我中华儿女
诗评《八一颂》
蒋海荣的《八一颂》以磅礴的气势回溯军史、礼赞军魂,字里行间激荡着对人民军队的崇敬与对祖国强盛的自豪,是一曲充满赤诚与力量的强军赞歌。
全诗开篇以历史意象铺陈,“南湖的光穿越时空”“井冈山的红色精神”“秋收的火焰”“两万五千里的山川”,从革命火种的点燃到长征的淬炼,再到“游船荡漾的意志”“延安诞生的子弟兵”,寥寥数笔勾勒出人民军队从诞生到成长的历史脉络,让“红色精神”成为贯穿始终的灵魂线索,为后文的抒情奠定厚重的历史根基。
中段聚焦军队的使命与担当,诗人以“五次反围剿”“八年抗日”“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串联起烽火岁月的征战历程,又延伸至“科技战 贸易战”“抗洪一线”“和平法治建设”等新时代场景,跨度百年却脉络清晰。“那血染的军魂/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历程中”一句,将军队的奉献从战争年代延伸至和平建设时期,凸显“人民的子弟兵”始终与国家、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本质,情感真挚而饱满。
诗的后半段转向对祖国强盛与和平愿景的抒发,极具感染力。“江山社稷唯有祖国母亲强盛/母强才能保护儿女”以朴素的比喻点出强军与强国的深层关联;“国际战火纷飞废墟哀嚎/数我中华最安全”通过对比,强化了生活在和平中国的幸福感。而“蛟龙出海”“长征精神上天入海”“歼10展锋芒”等意象,展现了新时代国防力量的硬核实力,“霸权梦 挑衅梦 一一回复/犯我华夏者必诛杀”则尽显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掷地有声,振奋人心。
结尾处,诗人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微笑和谈的基石”与“南海的风/邻国的刺/我们无惧”形成张力,既传递出中国追求和平的善意,也彰显了不惹事、不怕事的底气。最终以“赞哉 中国军人/壮哉 我中华儿女”收束,情感推向高潮,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溢于言表。
全诗语言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历史叙事与现实观照交织,既有对军史的精准回溯,也有对时代精神的深刻把握。意象选择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时代鲜活度,从“南湖游船”到“歼10锋芒”,从“血染军魂”到“命运共同体”,层层递进,让“八一精神”在新时代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心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