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见木槿花开
李 庆 和
清晨我踏着晨曦,在小区晨练,总会遇见几簇木槿花。花瓣上还凝着夜气,朝霞一照,便显出几分"刹那芳华胜星辉"的韵致。这景象总让我想起老家南墙根那株——父亲七十岁那年亲手栽下的木槿。
父亲是从邻村四爷爷家把它请回来的。拇指粗细的幼苗,被他像抱婴儿般小心托着回到家中,在院里精心栽下。一年四季,他老人家和母亲总围着这株树转,把心思都系在木槿树上。春天施肥,夏天捉虫,秋天修枝。木槿也知感恩,每年足足开上半年的花。最难忘的是我带着一双女儿回家时,父亲踮脚采花的模样。粗粝的手掌偏要捏着花蒂,往小孙女辫子上别,孩子们银铃似的笑声里,他眼角的皱纹都绽成了花。
后来村里要规划修路,南院墙往院里缩了一米。那株已长到蒜臼粗的木槿,就此被隔在了墙外。父亲特意把新墙垒得低矮,在树根摆上石块保护。夏日常见这般光景:他坐在磨台旁的阴凉处,抽着烟,喝着茶,眼睛却总往墙外张望,心情是那样的惬意。
可好景终不长。九十年代中期,村里突然下了死命令:全村要硬化路面,各家院墙外的所有树,不论影响不影响修路,限期三天自己砍光,违者罚款。这不尽人意、教条主义的决定作为,着实让父亲心痛。
在限期的最后时刻,父亲悄悄地出了门。母亲说听见院墙外有"咯吱咯吱"的响动,出去看时,只见当教师的二弟正无奈的拉着锯。汗珠子顺着他鬓角往下滚,锯条卡在树干里,像被什么无形的东西死死咬住。
自从树被砍伐后,父亲在磨台边坐得更久了,时常盯着墙外那片天空发呆。我们只当是老人惯常的恍惚,直到他去世多年后,母亲才提起:“你父亲总是嘀咕,说砍伐了木槿树让他心疼。”
父亲已经去世二十三年,我也到了古稀之年,所以只要一看见木槿花,就会想起父亲的心病,可能是爱屋及乌吧!正是:仲夏健身踏晨曦,彩霞轻染木槿枝。柔瓣含露绽清晓,一树芳华放飞思!
二0二五年七月十日于廊坊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作者简介:李庆和,男,50后,笔名:黎河,山东临沂人,在兰州军区从军,后转入青海油田工作,退休后定居北京。诗观:抒心志,言真情!

编辑简介:王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沭县作协副主席,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齐鲁晚报·青未了》《新疆文学》《临沂日报》《日照日报》《七月颂歌》《东方散文》《真言贞语》《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