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与自然的交响》
——走进木兰围场(中)
宋厚健 文
(1)拜谒佟国纲衣冠冢,感受先烈遗志
佟国纲,佟佳氏,清朝大臣,外戚,隶属满州镶黄旗。顺治年间,佟国纲任一等侍卫。康熙帝继任后,佟国纲与其弟佟国维并称国舅。数年后,佟国纲升正蓝旗汉军都统,袭一等公,又调仼镶黄旗军都统,统领汉军火器营。康熙二十九年,佟国纲随康熙帝征讨葛尔丹,佟国纲虽然担任高级军事将领,但是依然身先土卒地带领战土们冲锋陷阵,攻叛军的“驼阵,”在战斗中不幸中弹,英勇捐躯,终年50岁。战后康熙下令将其血衣、盔甲等遗物葬于战场附近形成衣冠冢,遗体则运回北京厚葬。雍正初年,雍正帝追赠佟国纲为太傅。
佟国纲墓位于乌兰布统草原南端,今天专程到塞罕坝神龙潭风景区游览观光,乘车路过这里,特意下车拜谒,拍几张照片,以示纪念。
将军墓简介上说:“佟国纲生于崇德初年,是一等公都统佟图赖长子,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之兄。”
这一家族成员在清初多任显职。顺治年间,佟国纲任一等侍卫(正二品),康熙帝继位后,佟国纲与其弟佟国维并称国舅。数年后,佟国纲升正蓝旗汉军都统(从一品),袭一等公,又调任镶黄旗汉军都统,统领汉军火器营,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参与签订巜尼布楚条约》。
据传教士张诚记载,康熙二十九年,清帝国与准噶尔汗国在乌兰布统的大战,两军各使解数,双方伤亡惨重,各以大炮火枪互轰,激战竟日,以双方士卒肉搏为止,激烈程度可见一斑,最终以准噶尔军溃败,噶尔丹逃窜告终。是役,佟国纲将军战死沙场。准噶尔实力大损,曾被其征服的四部、青海、哈萨克各部纷纷投向清军,此后蒙古全境出现了平静局面。在班师回朝的时候,康熙帝准备亲自去迎接他的灵柩,被劝阻后让众子和百官出迎,并下令为他举行国葬。后在留守戍边将士的请求下,其战袍被埋在战场附近。
雍正初年(1723年),雍正帝追赠佟国纲为太傅,后人为纪念他,在其衣冠冢旁塑一戎装跨马雕像,使人瞻仰,凭吊。衣冠冢现存的木门、雕像及简朴的墓地布局,与广袤的乌兰布统草原形成鲜明对比,既保留了军事遗址的庄重感,又凸显了草原文化的辽阔意境。1986年墓被盗掘,2000年修复。
在清朝历史长河中,佟国纲是那个让所有人肃然起敬的名字。他不仅是康熙帝的舅舅,还是满洲镶黄旗的荣耀,堪称清朝的“铁血忠魂”,他的一生充满了生与死的真实传奇。
佟国纲作为清朝权力核心的佟氏家族成员,一生注定要与“英雄”二字紧密相连。他是太子大保佟图赖的长子,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的亲弟弟,居于满洲贵族的顶尖阵营,从顺治年间起,他便担任一等侍卫,逐渐显露出不凡的军事与政治才华。随着康熙帝的继位,佟国纲与弟弟佟国维并称“国舅”,数年后更是升任正蓝旗汉军都统,镶黄旗汉军都统,掌握大权。但佟国纲的真正高光时刻,却出现在1689年尼布楚谈判,这是清朝第一次与沙俄达成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与外部世界在平等基础上处理边界问题,而这次谈判的背后,正是佟国纲的勇气与智慧,在风雨交加大温达河畔,面对翻滚的急流,佟国纲毅然跳入水中,亲自泗渡过河,为全体使团鼓舞了士气,他的果敢和坚持,直接促成了《尼布楚条约》的签署 ,为清朝巩固了边疆。然后,佟国纲的故事并未在这段辉煌中画上句号。1960年,随康熙帝征讨噶尔丹,佟国纲参与了乌兰布通之战,这场战役成了他生命中的终章。
乌兰布统草原的落日是一幅令人心醉的自然画卷。夕阳西下时,金色的余晖如丝绸般铺满草原,眼前佟国纲大将军的衣冠冢被染成了暖橙色,与碧绿的草地形成鲜明的对此。此时此刻,草原被染上了一层金红交织的光泽,仿佛整个天地都在为佟国纲的英雄壮举而低吟浅唱。
(2)参观打卡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蒙古部落
拜谒了清朝佟国纲大将军的衣冠冢之后,天空下起了小雨,天色也渐渐地暗了下来,我们乘坐的旅游大巴就近参观打卡了今天最后一个景点: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蒙古部落。
赤峰巿,简称“赤”,原称“昭乌达盟”,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地级市、1型大城市,首都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供给保障基地,内蒙古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地处东北、华北地区结合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内蒙古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东南与朝阳接壤,西南与承德吡邻,东部与通辽柤连,西北与锡林郭勒盟交界。赤峰地貌呈三面环山,西高东低、多山多丘陵的特征。赤峰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雨量集中。
赤峰名为红山之意 ,因城区东北部赭红色山峰而得名,蒙古语“乌兰哈达”,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处,因红山文化“国宝”碧玉龙的发现又被称为“玉龙之乡”。赤峰地区曾是辽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辽上京和辽中京分別坐落在巴林左旗和宁城县境内。
克什克腾旗,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辖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市西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大兴安岭南端山地和燕山余脉七老图山的交汇地带,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毗邻8个旗、县、区(市),总面积20673平方千米。
“克什克腾”系蒙古语,汉译为“亲兵”、“卫队”,是成吉思汗所赐部队“怯薛歹”的称号。清顺治九年(1652年),清廷招编克什克腾部为克什克腾族,隶属于昭乌达盟;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撤销经棚县,统归克什克腾旗,隶属于热河省昭乌达盟;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69年7月,划归辽宁省;1979年7月,复归内蒙古自治区;1983年10月,昭乌达盟撤盟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属之。
蒙古部落最早由捏古斯和乞颜两大氏族组成,历经400年分化出多个氏族。成吉思汗时代形成六大核心部落:
蒙古诸部:包含乞颜部(成吉思汗所属)、泰赤乌部等21个氏族。
克烈部:蒙古高原最强部族,土拉河游牧政权。
乃蛮部:突厥化明显的西部政权,使用畏兀儿文字。
现代内蒙古主要部落包括:
阿巴嗄,锡林郭勒,成吉思汗叔父部落。
扎鲁特,通辽西北,成吉思汗仆从军演化。
科尔沁,东部草原,弓箭手军团后裔。
走进诗画草原乌兰布统克什克腾旗蒙古部落。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连绵起伏的草地,其间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野花,其中最常见也是最受欢迎的就是蒲公英。每年春夏之交,大片浦公英随风摇曵,仿佛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绒毯。草原上一座座蒙古包唤发着烟火气息。蒙古包,如同草原上绽放的花朵,以其独特的韵味装点着广袤无垠的绿野。它是蒙古人民生活的家园,在蓝天白云之下,静静地伫立,仿佛是游牧民族智慧的结晶,诉说着古老而悠长的故事。走进蒙古包,一股浓郁的草原气息扑面而来,让人瞬间感受到那份淳朴与自然的美好。每当夜幕降临,蒙古包周围便会燃起熊熊篝火,映照出一张张欢乐的笑脸,成为草原上最动人的风景。那一座座错落有致的蒙古包,如同草原上散落的珍珠,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蒙古包以其独特的风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草原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人们在赞叹之余,更加热爱这片神奇的土地。
整整一天紧张而又有序的旅游观光活动在细雨蒙蒙中结束。通过一天的游览参观大家感受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领略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厚重。我们农大独立团一行50人满载着收获和希望,乘坐旅游大巴奔赴我们下榻的地点——承德塞罕坝招待所。
承德塞罕坝招待所位于承德市塞罕坝机械林场的东面,房间比较简陋,且潮湿、干冷,夏天只有插上电褥子才能睡的安稳,但比起塞罕坝艰苦创业的那个时候条件实在是太好了。
放下行囊,我们一行九位团员打着雨伞就近选择了一家满蒙特色涮酒馆美美地撮上了一顿,这里的铁锅羊排、肚包肉、土豆炖牛肉、干炸小黄鱼特别的好吃,很受大家的欢迎。其中我们三男一女喝了整整二瓶剑南春,52°的老酒喝得我们心花怒放……
三、追梦坝上草原
第二天,6月14日(周六)我起的很早,洗漱之后,走出塞罕坝招待所,开启了新的一天。清晨,漫步在塞罕坝机械农场的林荫大道上,雨后的塞罕坝道路虽然有些潮湿,但空气特別的清新、凉爽,林间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大自然唤发着泥土的芬芳。
步入塞罕坝广场,这里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区域内的一个主要公共空间:面临大街,对面是机械林场及展览馆,周边分布着密集的民宿和饭馆,便于游客休憩和体验当地生活。广场面积较大,北侧有红旗装饰,南侧设有一处池塘,周围绿树环绕,水面可映照云影,东侧陈列清军狩猎主题雕塑,展现历史场景。作为游客集散地,最具休闲与文化展示功能,夏季可通过与当地人交流深入了解坝上风土人情。
站在塞罕坝广场东侧一块标志型的巨石前,上面刻有“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十二个红色大字,在此拍照打卡,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塞罕坝精神永照心间。
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塞罕坝广场,回眸望着广场中央“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十六个红色大字,心里无限的感慨:塞罕坝人的“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体现在他们将“塞罕坝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艰苦奋斗创造荒原变林海的奇迹。
回到塞罕坝招待所,吃过早餐,我们8点准时乘坐旅游大巴,开始了第二天的行程。第一站顺路打卡观光了国家一号风景大道。
(1)国家一号风景大道
国家一号风景大道,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坝上地区。东起御道口牧场管理区,经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西至丰宁满族自治县大滩镇,全长180公里。
国家一号风景大道是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区的地理分界线,这里森林、草原、湖泊、湿地、山地等自然景观多样;国家一号风景大道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文化分界线,这里蒙元文化、满族民俗、皇家文化、万里商道、边塞文化等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国家一号风景大道是清代帝王木兰秋狝的皇家御道,沿途散布木兰围场72围,皇家行宫、驿站遗存众多;国家一号风景大道是为京津冀阻沙源、涵水源的生态大道,这里可以追溯从清末木兰围场开围放垦生态恶化到建国后修复生态筑就塞罕坝绿色长城的百年历史。
国家一号风景大道串联木兰秋狝、阿鲁布拉克围、茶盐古道、国家牧场、契丹部落、中国马镇等六大组团20个旅游项目,沿途共设有御道口游客集散中心、中国马镇游客集散中心、永太兴游客集散中心等3个游客集散中心,设有双岔河驿站、乾隆行围驿站、康熙饮马驿站、天成号驿站、鱼儿山驿站、皇封山驿站、大峡谷太阳湖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等7个游客服务中心,建有图尔根自驾车营地、京北房车营地等2个房车营地,建有骑行、步行慢行系统30公里,停车港湾、观景平台13个。
国家一号风景大道可以一路与草原、森林、山峦、湖泊、峡谷等不同地貌相连,在一段路途中欣赏到不一样的风景,这条路聚集了森林草原坡湿地山地等多种自然景区。道路两侧以疏林草原、远山层叠交错为特色,行驶其间可体验“车在画中行”的视觉盛宴。沿途设有多个观景台,适合拍照打卡,尤其在晴朗天空下,草原、森林、湖泊等自然景观层次分明、美伦美幻。
作者简介:宋厚健,1959年7月4日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政工师。
1985年8月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1985年8月至1988年8月在中国文学函授大学中国文学专业学习。曾先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司法部、中国华侨旅游侨汇服务总公司、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工作,现在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退休干部。
《文学月报》杂志社签约作家,《白鹭文刊》杂志社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文学联盟知青分盟副主席。曾参与《毛泽东图书辞典》、《人镜丛书》等图书编辑撰写工作。责任校对了《瞿秋白与鲁迅》等图书。荣获全国文学大奖赛多项大奖。在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第二届“白鹭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