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
的奠祭
作者: 龙山斋主
诵者:潺潺溪水
家,
我的家,
在井陉矿区冯家沟。
那是一个古老又神圣、
崎岖又美丽的村庄。
说她古老神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井陉窑冯家沟窑址》
是国务院颁发的称号,
就是那个村庄!
说她崎岖美丽,
村内有高低沟壑、
绿树蓊郁;
袅袅炊烟,
掩隐着,
几十处陶瓷瓮缸之墙,
筑成一道道奇异的陶器景象。
从战国时代至今,
出产过无数件、
壶碗盘罐、
盔盆瓮缸。
那是她的特产,
冯家沟陶瓷享誉四方。
向社会和人们,
做出她特有的贡献,
是她引以骄傲的荣光。
准确来说,
那不是我家;
是我有家的、
故乡!

家,
我的老家,
是石头窑洞三眼,
是井陉山区村庄中,
很有特色的民房。
也是我的祖辈、
父辈和我们,
生养生活的老地方。
老家的石头窑洞,
是我村的唯一,
房龄有150年之长。
老家窑洞有历史、
有故事、
有传奇,
说来话长。
祖辈和父辈,
都是村庄陶瓷老窑工,
为家的拓展、
家人的生活繁衍,
为村庄的发展、
为革命老区、
经历苦难、
做出过贡献,
闪耀过辉煌。
而今,
她却被遗忘、
遗弃在村子的中心,
孤独地矗守在、
建她的地方。
她的周围,
活象聊斋里的景象。
只有倒塌的厢房、
残垣断壁,
春生秋萎的琳瑯,
和那棵栽种在,
前一棵梨树的地方、
倒卧铺伏、
半死不活的核桃树,
还与她相守着,
那里的凄凉。
现在的老家,
无人眷顾,
无人欣赏。
只有我,
还时不时记起,
偶尔独自前往,
到祖辈的老家,
去凭吊、
去默默地看望。
回忆老父亲给我,
讲起的那些故事、
传奇和以往。

家、
我的家、
故居老房,
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是一座北方典型的,
农村四合院瓦房。
故居,
是建在伯伯家房顶上,
砖洞子上面若大的房院,
旁边还有,过道和花眼墙。
建房那年,
是井陉矿区刚刚解放!
故居,
上房是道士帽瓦房。
三脊四兽、
四柱六梁,
前边是瓦垄、
后边是平房。
房下是高台,
台上有屋廊。
窗棱和隔墙,
都是古代雕花木制,
出自那时的优秀工匠。
瓦房座北朝南、
房中三间是客厅,
两边是凸出的卧房。
这样的建筑,
据说是民国后才有,
阔绰且明朗、
是当时的时尚。
记得儿时,
我和哥哥、
跟着老奶奶睡,
在西上房。
儿时的我们,
春天夏天,
经常跟奶奶挖野菜,
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裳。
秋天,
跟着大人收获、
成熟的庄稼,
学识谷麦菽稷,
还有,
学着赶驴上场。
冬天夜晚,
轮流端尿盔、
搂柴禾、
打个叉、
烧土炕。
过年,
清早起来,
放炮竹、
给六神爷爷龛儿烧香、
给奶奶叩头拜年,
却没有"红包″、
和一块糖!
生活中、
最多是,
母亲的训斥、
父亲的驱使、
碗里的菜汤。
随着社会的发展、
年龄的增长、
老辈逝去,
我们长大成人、
成家立业、
又养育儿郎,
生活蒸蒸日上,
天命之年,
又迁居新家一一
楼房。

家,
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解释为,
包含数项内容的词语。
却又是实实在在、
每个人都有的、
都需要有的,地方。
我认为: 家、
有广意和狭意的内涵,
她的寓意很长。
需要文学家、
哲学家、
历史学家去研究、
给予定义、和榷商。

家、
对于每个人来说,
在儿时,
是有父母亲人的地方;
回家便能见到亲人,
不会有危险、
不会受伤。
回到那里,
能得到救助、
能得到安慰、
心身会安定,
起码心里不会彷徨。
家,既是生养自己的地方,
又是住着家人的地方。
家里,有喜怒哀愁,
更多的是,
寄居岁月和时光。
家,前辈人的辛劳,
总是为后辈人着想,
用生生世世的辛苦,
换取下一辈的舒畅。
当每一次,回家、
回老家,探望、
年节中烧香,
我都毕恭毕敬地,
站在、跪在祖宗和家堂前、
叩首和回想。
也觉得、
祖上真有在天之灵,
向我凝视、向我质问:
你还知道、有这个家吗?
你想想、你对家、
更别说国家,
做出了什么贡献?
有没有、
对不住家、
和列祖列宗、
乃至乡亲、故乡、
国家、的地方?
你对你自已的人生、
怎样做解答?
你为家、
为国家、
做出了什么?
你,扪心自问、
努力了吗?
奋斗了吗?
尽力了吗?
检点了吗?
人、都有家;
都将要终老、逝去。
但是,当你回首人生,
你能够说:
我努力了!
我奋斗了!
我没有虚度时光!
我对得起列祖列宗!
对得起、
生我养我的家、
和有我家的故乡、和国家!
你、可以骄傲、
可以自豪、
自心可以荣光!

家,广意的家是大家。
大家有两重意思:
一是、很多人的家、
大到国家、地球之家。
另外是、很伟大、
很有成就的人。
象伟人、民族英雄、
革命英雄,
如:毛泽东、周恩来、
钱学森、孙家栋、
李四光、黄旭华、
董存瑞、刘胡兰、
黄继光、杨根思、
等等等等。
他们是、
中华民族大家的脊梁、
是我们可钦可敬的榜样!
狭义的家是小家,
小到个人的家、
独自一人的家。
凡是家、都有利益,
需要工作。
因为、家人都要生活。
于是、家的概念下、
衍生出、责任。
有的责任,
可承当、可不承当。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无法苛求每个人,
都必须承担、兴亡之责。
不肖之子,
也无法苛求,
必须遵守、
法纪和道德。
家、需要家人维护、
发展,这样才能使家、
感到更美好、更温馨、
更富裕、更欢畅。
所以要高呼: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
为实现国家强盛的中国梦、
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砥砺奋斗、创造辉煌!
2025.1.

作者:冯谦正,笔名龙山斋主。籍贯石家莊市井陉矿区,企业退休职工,中共党员。曾任矿区政協委員。酷爱书法、散文、诗词创作。书法作品和诗词作品分别结集出版了《冯谦正书法集》和《竹枝词》。

诵者:潺潺溪水,本名陈丽萍,高校退休教师,热爱生活,兴趣广泛,爱好用摄影展示美,用声音传播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