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夏雨初晴的宁静
文/陈野涧(陕西)
铁皮屋檐下的雨季
少了一些匆忙的脚步
这是一场受洗仪式
玻璃窗上爬满泪痕
稚嫩目光未能看透雨的禅机
只记得母亲站在雨帘中央
她的围裙兜着整个梅季的潮湿
在泛潮的寂静里 翻晒
父亲那件早巳褪色的中山装
打捞沉没的约定
抚平伤痕 等待晴光
如今我站在晾衣绳尽头
暴雨 已成记忆焦黄的底片
每滴雨都长出根系
从水泥地缝捧出野花
彩虹尽头飘着 无人认领的剪影
一件缩水的童年背心
在骤雨初歇的傍晚
比云絮更轻
比暮色更深
蝶恋花·心渡
文/陈野涧(陕西
尘世千般皆自渡,
倦影临风,踏碎霜痕路。
纵有深情难系住,
休将嗔怨归他误。
一念缠心成桎梏,
万缕空花,尽是痴人缚。
若得灵台清扫处,
浮云舒卷皆成赋。
最羡清溪无觅处,
不染缁尘,自在朝还暮。
种得心田一脉露,
荒原自起菩提树。
回首平生多负累,
蜗角虚名,换取愁如许。
且向湖山抛旧绪,
微波不漾真如趣。
有风无风皆自由
文/陈野涧(陕西)
在岁月的长河里
我是安静的漂流瓶
以光为羽 载着透明的三月歌谣
偶然停驻在你的岸边
那是我收集人间的晨露
像星子落入池塘 轻轻一颤
水纹荡漾 温柔了时光
我曾听过山谷的呼吸
轻拭睫毛上的霜花
在它呵出的白雾里 遇见
整个冬天的暖意
也与月光对酌
在静默里 将夜色酿成雾淞的蜜
不必问我去向何方
自由是心的故乡
下一程 也许某扇亮灯的窗
窗台上未干的墨迹 正把萤火
写成某页写了很久的
—— 正在分行漫溢的 月光
这首《蝶恋花·心渡》以禅意笔法勾勒心灵觉醒的历程,其精神内核与艺术特色可从以下维度解析:
一、结构解析:三重境界的螺旋上升
第一阕(尘世挣扎)
"踏碎霜痕路"以冰裂纹意象喻人生跋涉之艰辛,与弘一法师"悲欣交集"的尘世体悟呼应。
"深情难系住"暗含《金刚经》"应无所住"的般若智慧,嗔怨归咎恰是未达"自渡"之境。
第二阕(破执悟道)
"一念桎梏"直指《坛经》"前念迷即凡夫"的顿悟观,将"空花"(《楞严经》喻妄念)解作自我缠缚。
"灵台清扫"化用庄子"虚室生白",而"浮云成赋"更显苏轼"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超越性审美。
第三阕(自在归真)
"清溪无觅"暗合王维"行到水穷处"的禅机,"菩提树"的荒原突显"烦恼即菩提"的辩证。
末句"微波不漾"以《菜根谭》"风来疏竹"之境,完成对"真如"(佛教终极真实)的诗意抵达。
二、哲学意蕴的双重渊源
佛家解脱观
"自渡"呼应《六祖坛经》"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强调主体觉醒。
"蜗角虚名"出自《庄子·则阳》,却被赋予"放下我执"的佛理新解,形成释道融合。
存在主义色彩
"倦影临风"的孤独姿态,近似加缪笔下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却在"踏碎"动作中展现反抗诗意。
"浮云成赋"将被动承受转化为主动创造,暗合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行动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