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夫人·牛肝菌”杯第六届中国龙文学奖:
冰雕里的诗行
——哈尔滨冬日札记(散文)
文/言永祥
素有"东方莫斯科"美誉的哈尔滨,在银装素裹的冬季展现出最动人的风姿。圣诞节前夕,我与二姐造访这座冰雪之城,恰逢她最美丽的时光。
令人欣喜的是,今冬的哈尔滨虽寒意凛冽却少雪,洁净的街道让我们这些南方来客免去了滑倒之忧。特别是年长的二姐,终于可以放下顾虑,尽情欣赏这座城市的冰雪奇观。
外甥为我们精心安排了行程,首站便是市中心的圣索菲亚教堂。这座绿色洋葱头顶的东正教建筑在湛蓝天空下格外夺目,尽管内部正在修缮,却丝毫不减其庄严魅力。教堂广场上,身着华服的姑娘们不畏严寒,在裘皮大衣下展露优雅身姿,或穿着色彩艳丽的羽绒服竞相摄影留念,为这座冰城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松花江畔的冬日奇观令人屏息。在防洪纪念塔前的辽阔江面上,我们邂逅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大型冰雕创作:凛冽的寒风中,身着火红羽绒服的主创艺术家手持电锯,晶莹的冰屑在阳光下飞溅,折射出七彩光芒,而身着藏蓝工装的助手们往来穿梭,将一块块剔透的冰砖精准定位。尽管刺骨的江风让围观游客不住地呵气搓手,这群冰雪匠人的专注神情与冰面折射的冷光交相辉映,人与作品浑然一体,让人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
远处传来有节奏的敲击声,循声望去,只见在江中心的冰面上,取冰人排成一列,用冰钎整齐划一地凿击冰面。原来人们是在江中心起冰块,这是制作冰雕的原料——每块冰规格精确,是大自然最慷慨最纯净的馈赠。
这条来自长白山天池的"天上来的水"——松花江满语意为"天河",不仅滋养着城市,更孕育出独特的冰雪艺术。
站在松花江畔,不用说二姐看得入迷,连我来过多次的人在凛冽的寒风中都流连忘返。
夜幕降临,车行城市,沿途的冰雕在灯光映照下焕发出梦幻般的光彩,令人叹为观止。这种“冰与光”的艺术,将材料的短暂性升华为永恒的美学体验。正如加拿大冰雕大师米凯尔所言:“当阳光穿透冰晶的刹那,便是时间凝固的永恒。”
次日,我们荣幸受邀于著名艺术家伉俪,来到一家洋溢着东北风情的特色餐厅。老板娘亲自端上镇店招牌——土鸡炖牛肝菌,掀盖瞬间,馥郁的香气便弥漫开来。金黄的鸡汤上漂浮着褐色的菌菇,鸡肉纹理分明,菌肉饱满厚实,令人食指大动。
老板娘热情介绍道,“这土鸡是咱松峰山脚下散养的,肉质紧实;牛肝菌来自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鲜味十足。两样食材一北一南,炖在一起却能产生鲜味物质,最是滋补。”她看着我们品尝的模样,不禁笑道:"听你们口音南腔北调,吃的倒是'南菌北鸡',这可真是天南地北的美味缘分!"
这道别具匠心的"土鸡炖牛肝菌”,既保留了东北传统做法,又融入了南方山珍的精髓。艺术家夫妇特意安排这道融合菜,不仅让我们品尝到地道的东北风味,更饱含着对八方来客的深情厚谊。每一口鲜香,都让人感受到南北风味的完美交融,以及主人待客的诚挚心意。
席间,艺术家夫妇娓娓道来冰雕艺术的演变史:从最初寒夜里的一盏冰灯,到如今惊艳世界的冰雪盛会,哈尔滨人将刺骨严寒雕琢成令全球倾倒的艺术名片,成功将气候劣势转化为文化优势。
如今,哈尔滨已成为世界闻名的冰雕之都,每年吸引全球艺术家前来创作竞技。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揭示出共同的审美真谛:当艺术臻于极致的纯粹与震撼时,便能超越时间的限制,在人们心中镌刻对美的永恒向往——这正是冰雕艺术最动人的美学特质。
因行程安排,虽未能深入冰雪大世界,但外围景观已足够震撼——百万平方米的冰原上,一座座冰雕雪雕拔地而起,气势恢宏。特别是象征亚洲团结的“冰雪同梦”主题雪雕巍然矗立在园区门口,艺术家们正为这座最高单体冰建做最后的精雕细琢。
在尚未正式开放的园区门口,意外听见熟悉的上海方言。原来,追逐美的脚步,从来不分南北冷暖。
离开哈尔滨前夜,外甥特意在中央大街旁的一家著名上海菜馆为我们饯行。席间,他仍忙着联系,希望能让我们在离开前入园一睹冰雪大世界的盛景。最终,他略带遗憾地摊手笑道:“虽然中央大街的冰雕规模不大,但它们的韵味丝毫不减,绝不会让你们失望。”
步入中央大街,俄罗斯风情的建筑群披覆着银河般的冰雕。灯火交映处,充满西方街头艺术风格的冰雕星罗棋布:梅花鹿垂颈饮冰的优雅、企鹅蹒跚学步的憨态、雪狼迎风竖立的毛发,而那位红袍白须的圣诞老人,他永恒的微笑和凝视,在冰晶里获得了另一种永生。
引人驻足的是五尊秦俑冰雕。将军俑的鱼鳞甲片、跪射俑的曲膝弧度,皆在冰的肌理中纤毫毕现。冰刀游走处,两千年前的陶土魂灵借冰霜重生——这让我想起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曾以冰雕复刻圆明园西洋楼遗址的创意,冰的易逝与建筑的沧桑形成哲学对话,赋予艺术更深层的思考,二者是何其相似!
忽然,童稚的笑声撞碎夜的寂静。原来是一群孩子正围着冰雪节吉祥物——两只憨态可掬的小东北虎卡通冰雕嬉戏。穿冰刀、戴红围巾的"滨滨"与穿红袄、踩单板的"妮妮"在彩灯映照下熠熠生辉。孩子们有的踮着脚搂住"妮妮"的脖子,有的小心翼翼地摸着"滨滨"的胡须,冻得红扑扑的小脸上绽放欢喜。寒夜中,这清脆的笑声,仿佛让整条长街的时光都温柔地凝固了。
最摄人心魄的,当属那些冰魄中的紫丁香。匠人们以鬼斧神工的内雕技艺,将整簇春日封存在晶莹的冰核里——淡紫色的光晕从花瓣间流泻,每一条花蕊都凝着未诉的柔情,引得爱侣们驻足凝视,任时光在花影间静静流淌。
我不禁遐想,若是"牛夫人"品牌的牛肝菌也能拥有这般灵动的卡通形象,或许在来年的冰雪盛会上,就会诞生一位憨态可掬的"牛肝菌精灵"——圆润饱满的菌伞托着晶莹的雪花,胖乎乎的菌柄裹着剔透的冰霜,菌褶间或许还缀着细碎的冰凌,在七彩灯光的映照下,不仅闪烁着诱人的光泽,更仿佛散发着浓郁的菌香,定会成为游客们竞相合影的新宠。
漫步在中央大街如织的人潮中,我忽然领悟到哈尔滨最动人的魅力——这座城市将零下二十度的凛冽,经由千百双巧手的雕琢,化作一首首晶莹剔透的诗。正如一位冰雕大师所言:“冰晶中的每道裂痕,都是时光写就的诗行。”而那些在冰天雪地中创作的艺术家,呵气成虹,以冻红的指尖在冰上镌刻光的诗篇。他们与这座弥漫着浓浓艺术气息的城市一样,胸中奔涌着热血与艺术的激情。
哈尔滨之行虽终未踏入冰雪大世界,但置身中央大街的冰雕群中,犹如游弋星河。冰雕之美,是冰与艺术的共生,是自然与匠心的交汇,是人类对美的永恒赞叹。这种转瞬即逝的绝美,正如徐志摩在《偶然》中吟咏的“天空里的一片云”——以消逝的姿态,镌刻永恒。当春风拂过松花江畔,冰终会化水,但美已向记忆深处迁徙。
爱上一座城,不仅因它的美丽,更因它将鬼斧神工的冰雕,刻成一部城市的立体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