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第六届“牛肝菌杯”征文作品选登:
界“袁隆平”
——纪开萍赋
□华戈 彧戈
滇南之地,雨林莽莽,瘴雾缭绕,氤氲弥漫。其间凤凰古木,枝繁叶茂,垂荫蔽日,宛如天地间一方神秘之境。于此秘境之中,有科学家纪开萍,素手纤纤,轻拂菌丝,恰似在谱写一曲生命的华章。二十载光阴,倏然而逝,她竟将深山之中那神秘莫测的“地耳”——牛肝菌,成功驯化为流水线上的“玄玉”,其功绩之伟大,令人叹为观止。华夏菌菇之技艺,因她而傲立全球,世人赞誉其为“菌界袁公”,实乃名至实归,当之无愧。
忆乙酉之年,纪开萍深入密林深处,探寻自然之奥秘。于那幽邃之处,她偶然得见一株野生菌株。其色泽如墨,深沉而神秘;其形态若冠,独特而优雅,隐隐散发着山林间的清正之气。彼时,学界皆断言,牛肝菌作为外生菌根菌,必须与宿主树共生,人工栽培无异于缘木求鱼,是根本无法实现之事。然而,纪开萍却以敏锐的观察力,细观其形态,洞察其习性,直觉此菌异于常菌,绝非不可驯服之物。于是,她毅然立下宏志:“吾必破万古之迷,驯山珍为家珍,让这深山美味走进寻常百姓家!”
自此,她踏入了一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科研险途,每一步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在山野之间,她搭茅为庐,以简陋的土灶调控温度,条件之艰苦,难以言表。采菌之时,常遇山崩滑坡,生死悬于一线,却从未退缩半步;于实验室中,她专注观察菌丝生长,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困倦之时,便以冷水浇面,清醒后继续投入研究。她曾感慨道:“科研之路,恰似种树,虽不知何时萌芽生长,但只要坚持不懈地浇水施肥,终有花开之日。”历经一千二百次实验,她才终于实现菌种纯化;耗费二十三载春秋,才成功破解栽培难题。当首株人工牛肝菌破土而出的那一刻,其色黝黑如璀璨之钻,其质肥厚似温润之玉。实验室中,众人激动不已,热泪盈眶,这泪水饱含着多年的艰辛与喜悦,见证着科研的奇迹。
纪开萍之志,坚定不移。她率众攻坚,在科研之路上披荆斩棘,斩获专利五十八项。其核心技术有四:菌种培育、栽培方法、环境工艺、保鲜运输。此四者,犹如鼎之四足,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菌种培育尤为关键,她于万千菌株中,如伯乐相马般精心遴选优种,最终得“黑金冠”良种。此良种使菌菇生长周期,从漫长的一岁之期,骤然缩短至四十五日,如此非凡成就,绝非寻常人所能企及。当时,国际学界皆坚称牛肝菌不可人工培育,然而纪开萍以一株在霉菌中倔强生长的畸菇,用事实有力地证明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之真理,打破了国际学界的固有认知,为中国菌菇科研赢得了无上荣耀。
在产业发展之道上,纪开萍亦有奇谋妙策。她独具慧眼,将废弃木屑、橡胶残渣等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使其成为培育牛肝菌的珍贵养料,开创了循环经济之典范。景洪宏臻基地,在她的带领下,蓬勃发展,日产鲜菌二十六吨。傣乡哈尼等地,四百七十八人因之获得营生,生活得以改善。牛肝菌菌肉肥厚,富含十八种氨基酸,其中多糖体含量尤为珍贵,较寻常菌菇高三倍之多,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之效。更有牛磺酸衍生物,可调节血糖,为万千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因此,牛肝菌不仅是餐桌上令人垂涎的美味佳肴,更是病榻前治病救人的良药。“牛夫人”之香,飘入重症之室,抚慰患者身心;预制菌包,进入百姓厨房,让美味触手可及。她以科技之智,怀仁爱之心,泽被苍生,实验室的寒壁又怎能阻挡她传递的温暖与希望?
纪开萍之鸿鹄之志,更是令人赞叹不已。她不满足于当下之成就,欲携牛肝菌遨游太虚,让菌丝在广袤宇宙中漫舞。她曾豪迈地说:“天地为炉,宇宙为鼎,吾当于失重之境,探索生命之奇。”为此,她立下十年之约,立志在空间站建立育种单元,借助宇宙射线诱变菌株。试想,当菌丝在太空中绽放,如星云般绚烂,其形态将是何等奇妙?其味道又将是怎样独特?这不仅是科研领域的伟大创举,更将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观。从滇南雨林的沃土,到浩瀚太空的舱室,她的梦想宏伟壮阔,她的思维深邃高远。
纪开萍之传奇,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华夏农科从追赶至超越的生动缩影。遥想袁公隆平,于田畴之间播撒稻种,解决民生之饥馑;今有纪氏开萍,在工厂之中培育菌珠,馈赠世人以甘旨。二者虽术业有所不同,但其志向却是一致的:皆以科技为利刃,冲破自然之樊篱;以仁心为种子,在人间种植希望。他们的努力,推动着农业科技不断向前发展,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太史公曾言:“民以食为天。”食物之精妙,在于善用地利,发挥人之智慧。纪开萍之功绩,在于以智慧之光,照亮沃土之幽暗深处,使山珍不再遥不可及,让美味能够普惠众生。她的贡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科研之根,深植于大地厚土;创新之枝,直指青云之上。如此,生命之奇妙,自然可在天人交感之间,绽放出最为璀璨的光芒。
如今,纪开萍年近花甲,却依然精神矍铄,奔走于实验室与基地之间。她看似平凡如村姑,但其神韵却如高士般超凡脱俗。有人问她,缘何能如此持之以恒?她微笑着答道:“菌如人生,破土而出方能得见天光;梦若菌丝,不断蔓延终可达星河。吾辈科研人,当如牛肝菌,虽生于微末之地,却心怀壮志,终成栋梁之材。”
噫!纪开萍之品德,如山之巍峨高耸;她之功勋,如海之深邃浩渺。她的志向在菌菇科研,她的情怀心系民众,她的精神与天地相通。她不仅是菌界之幸,更是华夏之福。故为之作赋,以铭记她的伟大成就,激励后来者在科研之路上奋勇前行,续写辉煌篇章。
【作者简介】:
华戈,真名梁智华,1966年10月出生于广西贺州市,祖籍为广西博白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外散文诗研究会会员、中国散曲研究会会员、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玉林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玉林市客家海外联谊会原副会长兼宣传部部长。独著有诗集《忙碌人生》、《那日夜折磨我的是爱》,散文集《遍地行吟》、《爱意缱绻》、《畅游玉林》,集邮随笔集《拈花惹草》、《拈花惹草续集》,杂文集《牛逼·牛逼的人·牛逼的话》、《我的墓志铭及其他》,报告文学、通讯集《我与名人面对面》、《闪光的足印》》等书。在2014年,先后荣获广西首届书香之家、全国首届书香之家等荣誉称号,其在广西新闻网开设的“玉林华戈的博客”每天坚持以原创文章更新而著称,5年突破半亿点击量,稳占广西第一博位置。
彧戈,真名刘龙彧,甲辰年诞于尘世。为中华诗词协会会员,久历文海,深耕传统文学之域。其于诗词格律、对联之道,尽显巧思。尤钟情墓志之撰,以如椽之笔,镌岁月沧桑,载逝者德范,令幽冥之事,传于后世。又擅散文创作,人生感悟流于笔端,或抒情言志,或寄景生情,皆具妙趣。数十载焚膏继晷,笔耕不辍,于文学之道孜孜以求。
点评:上海袁德礼
梁智华这篇《菌界“牛肝菌之母”——纪开萍赋》以赋体形式,生动展现了纪开萍在牛肝菌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兼具文学性与纪实性,让人深刻感受到科研工作者纪开萍的坚守与伟大。
从内容上看,作者全面立体地塑造了纪开萍的高大全形象
科研历程的艰辛与突破:详细讲述她从偶然发现野生菌株,不顾学界“人工栽培不可实现”的断言,立下宏志后,历经二十三年、一千二百次实验,最终攻克牛肝菌人工栽培难题的过程,凸显其执着与坚韧。
- 科研成果的丰硕与影响:提及她斩获58项专利,核心技术突破让牛肝菌生长周期大幅缩短,打破国际学界固有认知;在产业发展上变废为宝,带动就业,且牛肝菌兼具美味与药用价值,体现其成果的多重价值。
高远的志向与情怀:不仅满足于现有成就,还立志探索太空育种,展现其科研视野的广阔;将成果惠及百姓,体现心系民众的仁爱情怀。
写作手法上,富有感染力
语言典雅且生动:运用“雨林莽莽”“瘴雾缭绕”等词汇描绘环境,用“色黝黑如璀璨之钻,其质肥厚似温润之玉”等比喻形容牛肝菌,兼具古韵与画面感。
对比与类比巧妙:将纪开萍与袁隆平类比,突出二者以科技造福民生的共同志向;通过学界断言与她的成功对比,彰显其突破常规的勇气。
引用与点睛之笔:引用纪开萍的话语,如“科研之路恰似种树”“菌如人生,破土而出方能得见天光”,既贴合其科研经历,又升华了主题,让人物形象更鲜活。
整体而言,这篇赋既赞美了纪开萍个人的伟大功绩,也折射出中国农业科技的进步,字里行间满是敬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