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凉都
作者:曹干云
风拂热浪觅清凉
六盘世外静心强
绿叶清泉同快乐
学佛问道细端祥
2025.7.14于瑶城
………………………………
附文武泰斗抗日英雄世纪顽童任兄剑老大作:
凉都记
任剑
炎日炙山川
熱浪如烟
城中喧鬧擾心弦
欲覓清凉何處去
山野溪邊
绿叶掩清泉
六盘山水
風舞荷田
烏啼蛙鸣意悠然
沉醉此間消暑
忘却流年
览”大地"盛景
高山近藍天
九孔桥亭享古迹
鹤舞翩迁
更藏东方国学
扬中华玄道
凉都之巅
乙已岁仲夏于六盘水
曹干云先生的《远望凉都》与任剑老的《凉都记》均以六盘水“凉都”特质为核心,但表现手法各异。前者以“风拂热浪”“绿叶清泉”勾勒自然清凉,后者则通过“炎日炙山川”“乌啼蛙鸣”对比城乡暑热与山野静谧,形成“觅清凉—得悠然”的叙事闭环。两作均依托六盘水“海拔高、森林密、雨水丰”的天然避暑优势,将地理特征升华为诗意栖居的象征。
曹诗《远望凉都》:四言短句凝练如禅偈,“学佛问道细端祥”赋予避暑以哲思,近于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隐逸美学。任诗《凉都记》:长短句交错,融合宋词(如“熱浪如烟”化用“杨柳堆烟”)与现代口语(“忘却流年”),体现“旧体新用”的创作尝试。
任剑词中“九孔桥亭享古迹”“扬中华玄道”点明六盘水不仅是自然凉都,更是夜郎文化、红色长征与多民族共生的文化载体。曹诗“附文武泰斗”的题注,则暗示凉都人文底蕴与作者对传统精神的追慕。其动态与静态:曹诗以“拂”“舞”等动词轻点生机,任词则以“沉醉”“忘却”强化沉浸感。其视觉与听觉:两作均调动多感官,“绿叶”“乌啼”构成通感联觉,呼应六盘水“佛光奇观”“风车云海”的实景魅力。
两作以清凉为表、文化为里,共同完成对“凉都”的文学赋魅。曹诗如水墨留白,任词似工笔重彩,传统与现代的互文,恰似六盘水“从煤都到凉都”的蜕变——既有历史的厚重,亦有自然的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