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670》「飘舞的剑」(8341辑)

晨间寄语
听到一个讲课,我在一知半解中学习了一则既冷又热的常识,这个常识一直被人们忽略。变得渐渐清晰的是,一个“我”的今生,来源于千千万万的父母。讲课的博士作了一个换算,这个“我”来自于自己的父母。然而,他的父母又有各自的父母,这些父母同样也有自己的父母,这样换算上溯14代,就是一万多人,再由这些父母的父母的父母上溯140代,就是一百多万人。从而定义为,这个“我”来源来自一百多万、乃至一千多万人…。上溯了的,是历史、是衍生、是姻亲、是人类的紧密联系…。还有人与人之间,不知从哪一代,在千丝万缕中,就开始有着不可否认的戚缘。只不过,没有人去把这种联系命名、或进行分类。
我写过的一篇《寄语》中,在阐述中国人春节期间的涌动时,是一种壮观而又表现为天南地北的人口大迁徙,人类活动中特有的中国景观。其中,这些人在迁徙的来来去去里,又在一处生根、开花、“结果”,形成族人的分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成体系,独立在一域。欧洲人、非洲人…、地球人亦如此。考古发现,美洲的印第安人与亚洲的黄种人,几近同种、或一种。
我们小城人有一种好和思想,当彼此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和事佬会站出来说:搞哪样嘛,本城本土的,说不定三代人查下来,还是亲戚嘞,也不怕逗人笑[机智]!
这堂课的原旨意,是人生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虽然听得一知半解,但不影响我对自己人生之事的结合理解。老话讲,上天有好生之德,四诲之内皆兄弟。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交往求和求财求福不求祸也。
看清自我、解析自我、认识自我,得失与能力是非共存。还原了属于的自己、不属于的另一个“我”。于是乎,知道了从哪里来,再问要到哪里去?学问颇多,自然就平静了下来,了解了,来的路、去的路,也在找着答案…?
人生坎坎一道道,答案也一串串…,答非所问?又非所问所答。知乎,载乎?
新的一天,早安!
2025.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