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归处,是吾乡——以诗为舟,载您驶向记忆的港湾》
前言:
七月的蝉鸣漫过神州大地的城市乡村,十九位诗人以“家乡”为主旋律,将散落天涯的乡愁凝成诗行。今天,《诗和远方文学社》推出主题微刊《心归处,是吾乡——以诗为舟,载您驶向记忆的港湾》。
在这里,旧车票的褶皱里藏着童年的蝉鸣,常春藤的藤蔓攀过守望者的窗棂;河流与炊烟在诗句中苏醒,方言与节庆化作星辰,照亮血脉深处的文化根脉。十九位作者或描摹巷陌阳光的斑驳,或记录乡土变迁的印记,用文字打捞时光褶皱里的细碎光芒——每一行诗,都是通往心灵原乡的船票。让我们共赴这场诗意的盛宴吧!
补充说明:
1,主题曲是《梦回家乡》、《就恋家乡土》合并音频
2,作品里配置有四个切合主题的精美视频,①《梦回老家》②《深夜的怀念》③《我的家乡》④《就恋家乡土》
3,均是精品视频,敬请网友们自主选择欣赏!
作者简介:↓
内置视频(一)《梦回老家》↓
浣溪沙·开封情
索菲娅(河南开封市)
土路泥香入梦频,讲坛粉笔染霜尘。退休犹作守城人。
昼看长街添锦绣,夜观汴水映星辰。大梁风月系终身。
AI诗评:
这首《浣溪沙·开封情》以质朴语言构筑深沉乡愁。"土路泥香"与"粉笔染霜"的意象组合巧妙,既见乡土记忆又显执教生涯,退休后"守城人"的自况尤为动人。下阕"昼看锦绣""夜观星辰"的对仗工稳,将城市新貌与古汴水光纳入永恒时空,末句"大梁风月系终身"如金石掷地,将个人命运与古城风物熔铸为生命宣言。全词在六句间完成从记忆到现实的跨越,情感浓度随篇幅递增,堪称小令中见大情怀的佳作。
七律·春耕教师谣
郭建波(河南内乡县)
黉门未掩课铃齐,且赴农耕不惧奚。
地上青苗分夏雨,檐边紫燕补春泥。
授书卅载肩微塌,点豆三排手更迷。
最喜村童趋垄走,犹挥粉笔列新畦。
AI诗评:
此诗以"耕读相融"为立意,将教师生涯与春耕意象巧妙结合。"肩微塌""手更迷"细节真实动人,尾联"列新畦"的粉笔比喻尤显匠心。平仄工稳,中二联对仗见功力,展现乡村教师质朴坚韧的形象。
散文·《月光下的郸城》
李振东(河南郑州市)
皎月如盘,荷花绽放,典型的一幅荷塘月色图。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我和一位同性朋友相约郸城洺河岸边的荷花池,凌空栈桥上已经有三三两两结伴出来纳凉的人,远处飘来板胡演奏的戏曲声,细听该是豫剧二八大调,还有高音喇叭自带伴奏的现场演唱的时尚流行歌曲。好一派豫东的秦淮河风景!据同行者介绍,这里虽然地处偏远,但古老文化传统与现代艺术元素交相辉映,创造出老子炼丹之地、亚洲最大的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在地的独特文明。从过往行人的穿戴打扮来看,也能看出此地追逐最新款式搭配和昂扬向上精神面貌的端倪来。
洺河两岸经过前些年的改造美化,早已成为人民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之一。与我同行的便是记载那段历史的著名歌曲《洺河歌谣》的创作者田宏先生,他是郸城县音乐家协会主席。我们边走边聊,不觉已经走出荷花池景区,来到了灯火辉煌的四桥附近,这里有郸城二高,所以四桥也被称之为二高桥,不时能看到下晚自习的学生,我想他们应该正在向着自己的理想目标清北录取而不舍昼夜的学习吧。
我们也是从郸城县石槽镇上学走出去的老学生,至今仍然能够想起来我们老师的名字:张国才、赵秉端、周学林……他们后来都成了郸城一高最早的一批顶流教师。
AI评析:
散文以月色为线,串联洺河两岸古今风貌。豫剧板胡与现代流行乐的声景交织,荷花栈桥与工业地标的空间并置,构成独特的地域文化拼图。结尾对师者的追忆,为繁华夜景注入人文厚度,体现"形散神聚"的散文特质。
七律·回乡偶感
莎草兰梦(河南)
少小辞家抵远乡,归来七秩鬓如霜。
颓垣寂寂蛛丝结,老树森森鸟影忙。
旧井苔深泉自冽,空庭草茂灶生凉。
余仍记得儿时月,今照孤身立断墙。
AI诗评:
全诗以"鬓霜"与"儿时月"形成时空张力,蛛丝结檐、苔深泉冽等意象精准传递沧桑感。颈联"灶生凉"三字尤见炼字功夫,尾句"孤身立断墙"的剪影式收束,将物是人非的怅惘推向极致,得唐人绝句遗韵。
诗词三首
作者:王书成(河南内乡县)
(一)
现代诗·吾心归处即故乡
作者:王书成
辗转何辞万里疆,
心随鸿雁写秋长。
故园只在云山外,
独身孤影照东墙。
天涯海角打工忙,
风尘不改旧时装。
千山踏遍忽回首,
梦里依稀见爹娘。
工厂机器轰隆响,
泡面一碗填肚囊。
富贵荣华终成土,
唯有家山挂心上。
内卷加班有多狂,
三代只为首付房。
妻儿老小村口望,
中秋夜月泪双行。
秋风起处断人肠,
一任寒夜风雨凉。
人在千里不是客,
破败工棚也华堂。
五柳门前菊又香,
东篱采来带星霜。
醉中欲辨归来路,
却见霓虹闪闪亮。
春蚕到死丝也长,
蜡炬成灰泪不凉。
一寸蚕心千缕结,
只为妻儿织春光。
北海雪深十九霜,
旄头落尽节旄扬。
羝羊未乳心难死,
独抱汉家明月光。
青青河畔柳成行,
郁郁丘山松柏苍。
维桑与梓皆吾土,
青山处处有芬芳。
男儿有志在四方,
家国情怀须担当。
但教心神归桑下,
吾心安处即故乡。
(二)
归心处,是吾乡
梦里依稀常感伤,方言不改望残阳。
羁途客旅悲漂泊,信托秋鸿问爹娘。
朗月悬空偎寂寞,炊烟笼树绕灰墙。
人间自有真情在,此处归心即故乡
(三)
八声甘州 · 心归处,是吾乡(柳永格)
叹寄居都市几时休,打工盖高楼。望马龙车水,虹裳羽霓,一派金瓯。在这西风紧处,又是故乡愁。念院中花树,叶落凋丘。
怎奈萍踪难驻,惯工棚孤影,冷月添忧。叹年来踪迹,辛苦又无休。但等待、东篱霜菊,伴竹扉、清气满襟流。方知此,心归之地,岂止乡畴。
AI评析:
现代诗以打工者视角展开,泡面、工棚、首付房等当代意象真实刺痛。古体诗承袭杜甫沉郁,"炊烟笼树"句有画面感。词作八声甘州尤佳,"虹裳羽霓"与"冷月添忧"形成强烈反差,结句"心归之地"升华主题,体现传统词牌现代抒情的可能性。
浪淘沙令·迢递人生(李煜体)
李平忠 (湖南长沙)
年少意轻狂。嬉戏无常。无忧无虑不彷徨。欲食饱饥何用想,逝水疑航。
时序任流芳。苒苒愁肠。忆匆匆岁暮头霜。跌宕一生强竞业,迢递沧桑。
AI诗评:
上阕"逝水疑航"妙喻少年懵懂,下阕"苒苒愁肠"浓缩中年焦虑。全词以李煜体写当代人生,竞业压力与岁月流逝的双重咏叹中,"迢递沧桑"四字收束有力,体现小令的浓缩表现力。
内置视频(二)《深深的怀念》↓
现代诗·《根》
齐国资(河南舞钢市)
“树高千丈,
叶落归根。”
根!
那就是故乡!
那里有我的祖先,
那里有我的爹娘!
那里有我出生的血泊,
那里有养我长大的红薯高粱!
春想村头桃李,
夏思金黄麦浪。
秋想萝卜南瓜,
冬梦雪天银光!
叮嘱儿孙,
百年后,
我一定要归根归乡,
陪着连绵的伏牛山,
吟唱!吟唱!
AI诗评:
诗歌以伏笔句式开篇,红薯高粱、雪天银光等乡土意象层叠呈现。末节"叮嘱儿孙"的遗嘱式告白极具冲击力,将"根"的执念推向极致。短促的排比节奏与反复咏唱,形成民谣般的质朴力量。
散文·《黄河桀骜处,两岸心安时——观母亲河变迁中的生存智慧》
张华平(河南郑州市)
邙山之巅,花园口外,看黄河南北横移,经过千年治理,依然我行我素,信马由缰!
我的老家在邙山角下的黄河边。周末回老家,站在山谷口高高的台阶上,眼前是一望无际的黄河滩。河滩上,一片片的庄家地被横冲直撞的黄河水冲的改变了人家,原来属于荥阳的土地随着河道的变迁变成了黄河北边温县武涉的家产。那都是肥沃的农田啊,感觉真可惜!
历史上,这里南北的边界是以河道划分的,河道是变动的。所以,河滩土地的归属年年有变化,大家习以为常。河道北移了,就占点便宜,多种地多打粮。河道南迁了,地跑了,就趁机休息休息,照样穷开心,不亦乐乎!
河道的变迁,是无奈,也是机会。北移,有地种,多种经营增收入。南移,失地得空闲,照样打工能挣钱,改革开放机会多,河滩归谁平心看,不再争地撕破脸!
黄河,桀骜不驯,随便。河道变迁无所谓,河滩土地有无都安然。改革开放开眼界,改革开放富两岸,河滩不再是救命地,而是增予利两边。
黄河,咆哮也好,安静也罢,其奈我何!
AI评析:
这篇散文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黄河沿岸人民与自然共处的生存哲学。作者通过"桀骜不驯"的黄河意象,巧妙勾画出河道变迁中的人文图景。文字既有"横冲直撞"的黄河气势,又饱含"穷开心"的民间智慧,在粗犷的笔触下暗藏细腻观察。特别是将河道变迁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相呼应,使自然现象升华为一种文化隐喻,展现了中原百姓面对自然力量的豁达心态。文章结构张弛有度,由景及情,由古及今,最终落脚于现代人的从容,完成了从地理观察到人文思考的升华。若能再深入挖掘几则具体的生活细节,将更添感染力。
散文《夏雨忆》
刘万军(河南濮阳市)
儿时的夏季,雨天多,雨量大,雨质纯,雨气磅礴。
雨天的乌云很低,很黑、很厚,吓人的堆在一起,像山,像海,像黑色的魔窟。
云黑压压的,天昏蒙蒙的,“咔嚓”几声滚地雷,大雨如注…
雨丝像珠帘,箭矢一样落地,地上积水瞬成小溪,汪洋一片。
雨滴砸在水坑里,冒起水泡泡,泡生泡灭,如梦如幻。急雨加带的风,丝丝凉爽,浸润着屋檐下观雨的人。
情趣上来,冲击雨中,立在院当央,高声地呼嚎,疯狂的奔跑,敞怀接受着风雨的洗礼。
雨停了,太阳从云缝里斜照,明丽耀眼,光芒四射;空中诺大个彩虹,五颜六色,半弧形,将一堆魔鬼乌云锁进其中。
雨水成黄泥色,但很干净。水从千家万户的门洞里流出,汇在街港,成为小溪;小溪哗哗流出村外,追着水的流向,到了南河,南河覆满,推波助澜,齐涌地向东流去…
有大胆的村民,趟着没脖深的河水,举着鱼网,踩着网坠,在河里下网捕鱼…
田野洪荒,黄水漫横,高梁棵在没膝深的水里东倒西歪;蛙声四起,跌宕起伏,对称地,有节凑的哇哇鼓噪…
AI评析:
散文以蒙太奇手法重构童年雨景,乌云如"黑色魔窟"的比喻充满童趣。对水泡泡生灭的观察细致入微,"彩虹锁乌云"的奇想展现浪漫主义色彩。通篇动词鲜活,雨的气势与人的野性相互激荡,堪称"雨的狂想曲"。
诗词二首
苗青瑞(河南内乡县)
七绝·乡音
送孩入校至辽西,客栈安身鸟语唧。
隔壁传来乡土话,扣门相聚忘披衣!
(二)
诉衷情.老家(晏殊格)
当年背井远家乡,朝暮挂肚肠。
每回涉水欢笑,淌汗跋山岗。
桑梓望,父严亡,母身旁。房倾残院,久念无归,泪湿衫裳!
AI诗评:
《七绝·乡音》:以"鸟语唧"反衬"乡土话","扣门忘披衣"的细节生动展现他乡遇故知的惊喜,语言质朴而情感浓烈。《诉衷情·老家》:上阕"跋山岗"写归途艰辛,下阕"泪湿衫裳"道尽物是人非之痛,结句"久念无归"尤显沉郁,契合晏殊格调。
诗词三首
薛君泰(河南内乡县)
(一)
七绝·春日怀乡
紫霭融春昼影长,青藤半掩绿芸窗。
槐花落进诗行里,化作乡愁沁客肠。
(二)
七律·故乡的记忆
竹绕茅檐接土垣,一湾澄碧映云天。
磨盘苔浸槐荫里,瓜架香浮木牖前。
日暮犬狂柴院静,夜阑鸡唱主人眠。
犁云锄月忘年岁,何必武陵寻钓船。
(三)
浣溪沙·老宅印记(韩偓体)
土院草篷篱栅墙,紫藤古柳倒垂杨。石磙老磨碾情长。
斗转垂髫花甲叟,流金岁月泛苍黄。封坛米酒晚秋尝。
AI诗评:
《七绝·春日怀乡》:槐花落诗行的意象新颖,"沁客肠"三字将乡愁具象化,得绝句含蓄之妙。《七律·故乡的记忆》:中二联以磨盘、瓜架、犬吠、鸡鸣构建田园画卷,尾联"犁云锄月"升华主题,武陵典故反衬乡土之乐。《浣溪沙·老宅印记》:上阕白描老宅景物,"碾情长"双关精妙;下阕"封坛米酒"以味觉收束,留余味于岁月沧桑。
七绝诗二首
王华伟(河南内乡县)
(一)
过故宅
断垣荒径半侵苔,锈锁残门久不开。
许是高堂俱已去,空庭鲜有故人来。
(二)
旧居伤怀
羁绊危楼久不回,故园物是亲仁非。
少时玩伴今安在,教我如何不泪挥?
AI诗评:
《过故宅》:"锈锁残门"与"高堂俱去"形成双重荒寂,末句"鲜有故人来"平实中见锥心之痛。《旧居伤怀》:"物是亲仁非"化用成语而翻新意,结句直抒胸臆,有《黍离》之悲。
内置视频(三)《我的家乡》↓
王凌旻(河南内乡县)
解绶初尝布褐柔,家乡墅院足常留。
开荒碎石铺香径,引涧青藤绕竹楼。
偶理旧笺删宦迹,时将野蔌酿春瓯。
邻翁不懂廉颇老,犹问东洼可策牛。
AI诗评:
全诗以"解绶"开篇,中二联"铺香径""酿春瓯"见隐逸之趣,尾联"策牛"之问幽默中透出老骥伏枥之志,得王维田园诗神韵。
《乡愁》
王松峰(河南内乡县)
小时候,
乡愁就是家乡的土话,
就是那一句句的乡村俚语,
是父母那一声声的召唤,
也是孩子,
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呢喃。
长大后,
乡愁就成了一把尺子,
是心向着家,
无时不在的丈量,
是旅居客乡时,
一把打开的尺子,
放了又收,
收了又放。
老了后,
乡愁就成了记忆深处的墨汁,
即便汇入再多的水,
边缘逐渐模糊,
内里的墨色依然,
还是那深深的,
浓浓的,
怎么也化不开的惦念。
AI诗评:
三段式结构以"土话—尺子—墨汁"为喻,层层递进。"放了又收"的尺子意象新颖,"化不开的惦念"呼应余光中经典,展现乡土情结的现代表达。
诗词三首
程俊(河南内乡)
(一)
七律·爱在家在
相濡以沫晨昏度,三子四时共喜忧。
情厚义深同患难,身随爱往意方悠。
青春作伴韶光驻,白首相偎岁月留。
爱筑暖巢家永固,此生携手梦同酬。
(二)
念奴娇·爱在家在( 格一苏轼)
云霞朝暮,映人间烟火,寻常佳制。柴米油盐皆入律,笑对霜风晴日。执手同途,忧欢共担,岂惧流光逝。心安之处,此生长愿相倚。
漫道岁月如弦,情深义笃,冷暖相扶济。踏遍山河犹比翼,白首犹存初志。陋室馨浓,粗茶香溢,自有春光丽。两心同契,何须金玉呈递?
(三)
相见欢·爱所在即吾乡(薛昭蕴格)
炊烟漫染西窗,正羹香。漫话流年趣事、映眉长。
历风露,同甘苦,内吾乡。最是寻常灯火、暖情肠。
AI诗评:
《七律·爱在家在》:以"晨昏度""共喜忧"诠释相守,颈联"韶光驻""岁月留"对仗工稳,体现传统家国情怀。《念奴娇》:上阕"柴米入律"化俗为雅,下阕"踏遍山河犹比翼"气势恢宏,苏轼格调与当代婚姻观融合无间。《相见欢》:结句"寻常灯火暖情肠"以小见大,薛昭蕴格的轻快与深沉乡情形成张力。
诗词二首
曹瑞士(河南西峡县)
(一)
七律·西坪古韵
曹瑞士(河南西峡)
西坪古驿千秋道,秦楚风华岁月迢。
毓秀山川佳气窕,钟灵文澜史潮骄。
猕桃硕果甜香袅,翠茗芳芽漫岭韶。
胜境陶然情绻绻,田园画卷韵逍遥。
(二)
鹧鸪天·家乡情(晏几道格)
陌上桑麻映暖阳,溪边新绿唤幽篁。炊烟漫卷时光缓,犬卧柴扉岁月香。
尝社饭,忆年光,老街深处笑声扬。纵然客路三千里,此念犹牵旧故乡。
AI诗评:
《西坪古韵》:颔联"毓秀""钟灵"工对写人文底蕴,颈联"猕桃""翠茗"凸显地域特色,尾联"韵逍遥"收束得法。《鹧鸪天》:上阕"犬卧柴扉"静态温馨,下阕"客路三千里"动态辽阔,晏几道格的婉约与乡土豪情兼具。整体特点:本组作品集中展现豫西南地域文化,古典诗词与现代诗并存,乡愁主题贯穿始终。古体诗严守格律而善用方言意象(如"石磙老磨"),现代诗创新比喻系统(如"墨汁"),形成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现代诗二首
符明曦(河南内乡县)
(一)
山乡夏韵
层峦叠翠泼浓妆,
风过衣襟染稻香。
驻足便把光阴嚼,
一寸清甜落心房。
汗珠坠在禾苗尖,
炊烟绕着竹篱转。
牧笛漫过青石板,
童声追着蝴蝶远。
晴日铺得天地暖,
蝉鸣爬上绿枝繁。
风摇叶影碎碎念,
翠色漫过田埂边。
雨歇虹光架山巅,
炊烟轻笼几户烟。
溪水解开涟漪辫,
雀儿唱醒新晴天。
夏花燃得坡头艳,
祥云卧在山山尖。
时光酿成封尘酒,
乡音易醉一年年。
(二)
山乡走笔
风情
叠出缤纷
流连便
咀嚼出了味道
夏日
汗珠
炊烟
笛声
童音
鸟语
风和日丽
蝉鸣
枝叶摇摆
翠绿欲滴
雨后彩虹
炊烟袅袅
波光粼粼
枝叶扶疏
雀跃欢歌
祥云永驻
夏花烂漫
AI诗评:
《山乡夏韵》以"泼浓妆"开篇,用通感手法将视觉(翠色)、嗅觉(稻香)、味觉(清甜)交织成田园交响曲。"汗珠坠禾苗""牧笛漫石板"等意象组合精准捕捉山乡肌理,末节"封尘酒"与"乡音醉"的隐喻完成情感升华。《山乡走笔》采用意象拼贴技法,通过"汗珠/炊烟/笛声"的蒙太奇式排列,构建出跳跃的乡愁图谱。两首诗共同呈现"大景铺陈"与"细节特写"的双重视角,但后者碎片化结构稍显意象堆砌。
现代诗·卦盘上的故乡
薛平彦(内乡县)
蓍草在黄昏倒数第七个褶皱处
悬停
玻璃盏盛着未启封的卦象
晚风正将东南方捻成巽卦
青瓦屋檐滴落的露水
折射出故乡镇纸压住的童年
铜钱在太极图纹上漂转
每道凹痕都是归程的倒刺
年久失修的老槐年轮里
摇晃着母亲用蓍草系住的
霜降前夜
当最后一道爻辞沉入砚底
香灰突然坍塌成微型村落
那些裂纹里游出炊烟与胎记的形状
AI评析:
将《周易》元素(蓍草、巽卦、爻辞)与乡愁主题嫁接,形成神秘主义抒情风格。"黄昏褶皱""卦象未启封"的陌生化表达,赋予时空以占卜般的仪式感。诗中"露水折射童年"与"香灰坍塌村落"的虚实转换尤为惊艳,铜钱"归程倒刺"的痛感意象,巧妙解构了传统占卜工具的象征意义。全诗以"卦盘"为精神坐标系,用玄学外壳包裹赤子之心。
七律·思乡偶题
别文玉(河南漯河市)
沙澧莲塘染暮妆,竹阴深处纳微凉。
手扶新树思原地,目送归云念内乡。
市井华灯娱倦眼,村农淡酒话沧桑。
退休未改书生癖,自建诗群意自昂。
AI诗评:
此首《思乡偶题》以沙澧河畔为时空底色,将客居生活的质朴与文人精神的超逸熔铸一炉,深得七律雅正之韵。首联“沙澧莲塘染暮妆,竹阴深处纳微凉”以工笔绘景,暮色中的莲塘与竹荫微凉相映,暗合王维“空山新雨后”的澄澈意境,而“染”字尤见炼字之功,将自然之色化为诗家之笔。颔联“手扶新树思原地,目送归云念内乡”对仗工稳而情感深沉,“新树”与“归云”一静一动,既含陶潜“种豆南山下”的躬耕之趣,复见杜甫“云横秦岭家何在”的漂泊之思,地域标识“内乡”与文化符号“原地”交织,使乡愁具象而悠远。颈联“市井华灯娱倦眼,村农淡酒话沧桑”转写人间烟火,以“华灯”之艳对比“村农”之淡,暗藏白居易“最是人间留不住”的喟叹,而“话沧桑”三字更将眼前景升华为历史感,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襟怀。尾联“退休未改书生癖,自建诗群意自昂”笔锋陡转,以“书生癖”自嘲而“意自昂”自励,既见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旷达,复含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的雅趣,将田园之乐升华为生命诗意的自洽。全诗格律严谨,平仄相谐,中二联“新树-归云”“华灯-村农”对仗如金石错落,而“暮妆-微凉”“倦眼-沧桑”等意象组合更显色彩与情感的细腻层次。此作如一幅淡墨山水,于规矩中见灵动,在雅正中含真趣,堪称当代客居思乡题材七律之佳构。
内置视频(四)《就恋家乡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