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写温州
作者/潇历灵
六千年的回眸
你绵延的脊背
推陈出新
越过夏商周
你在东海之滨俯瞰
崇山峻岭中
你生出一个响亮的名字
如春笋般
映入眼帘
破简寻章中
你砥砺前行
新石器定格在曹湾山
泱泱华夏,金瓯一角
浩浩沧海,积陆一方
望海楼的对望
夫妻峰的呢喃
在瓯江的波澜壮阔里
纯真烂漫
千载一韵的郡城
带来白鹿衔花
群山迤逦间
乍隐乍现
我知
谢守遗篇
人文荟萃
又晓
书圣留墨
兰亭远播
抹不去皓然仙迹
消不了霞客履踪
南戏瓯剧钟灵呈现
永嘉四灵清漪散开
楠溪江的碧悠
竹筏的齐舞中召唤
白发银丝的梅雨潭
和瑶溪的绿叶根系相伴
想去南麂浪遏飞舟
渴望氡泉氤氲仙气
虾蟹贝蛤让人流连
果蔬美肴象征物产丰饶
好一颗瓯越明珠
骏马踏祥
登高跳远
**作者简介**
原名吕岚,笔名潇历灵,1983年出生于绍兴嵊州,从小爱好文学和诗词。
点评词
《观〈大美写温州〉:一曲瓯越大地的雄浑史诗》
点评词作者/柴永红
潇历灵以“六千年的回眸”起笔,整个温州便从时光的褶皱里挣脱出来,带着东海的咸腥与群山的苍劲,文字的疆域里铺展成一部立体的文明图谱。这首《大美写温州》绝非寻常的地域咏叹,而是一位80后女诗人以笔为犁,历史与现实的沃土上深耕出的精神图腾——既有“破简寻章”的考据般的严谨,又有“浪遏飞舟”的写意般的豪迈,更在“白鹿衔花”的温婉与“骏马踏祥”的雄浑之间,完成了对瓯越文化基因的终极解码。
一、时空折叠:历史纵深里立起的文明脊梁
“你绵延的脊背/推陈出新”,开篇这句以拟人化的“脊背”意象,瞬间将温州从地理概念升华为文明载体。六千年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曹湾山新石器遗址里的陶片纹路,是夏商周时期东海潮汐冲刷出的陆地年轮,更是崇山峻岭中那个“如春笋般”破土的地名——一个“生”字,道尽了温州从蛮荒到文明的倔强生长。
诗人没有陷入考据式的罗列,而是以“俯瞰”的视角统摄时空。当“泱泱华夏,金瓯一角”与“浩浩沧海,积陆一方”形成对仗,我们突然读懂:温州的“大”,首先在于它是中国地理与文明的双重边际。这里既是大陆架向海洋的延伸,也是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碰撞带,这种边际性造就了它“推陈出新”的先天基因。谢灵运的屐痕与王羲之的墨香在此交汇,徐霞客的足迹与南戏的弦歌在此共振,历史不再是线性的流逝,而是在瓯江波澜里不断翻涌的活态传承。
二、意象突围:自然与人文交织的雄奇美学
传统地域诗中,山水多作抒情背景,而潇历灵却让温州的山水成为叙事主体。望海楼的“对望”不是静止的凝视,而是与海天展开的千年对话;夫妻峰的“呢喃”暗藏地质运动的雄浑,将爱情传说嵌入板块碰撞的史诗。楠溪江的“碧悠”里飘着竹筏的影子,梅雨潭的“白发银丝”缠着朱自清的文字,瑶溪的“绿叶根系”则深扎进瓯越文化的血脉——这些意象不再是孤立的风景,而是文明的密码符号。
更令人惊叹的是诗人对“刚柔”的辩证处理。写南麂岛则“浪遏飞舟”,尽显海洋的野性;写氡泉则“氤氲仙气”,又含江南的灵秀。虾蟹贝蛤的市井烟火与“果蔬美肴”的丰饶物产,看似是生活化的描摹,实则暗藏“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生存哲学。这种刚柔并济,恰是温州精神的内核:既有“浪遏飞舟”的冒险胆识,又有“氡泉氤氲”的从容智慧。
三、性别视角的豪迈突围:女诗人笔下的雄性叙事
作为1983年出生的绍兴籍女诗人,潇历灵的笔触打破了人们对女性写作的惯性认知。她的诗里,看不到闺阁式的纤柔,反而充满“登高跳远”的雄性气概。“骏马踏祥”的意象,既是对温州发展速度的礼赞,更是诗人自身创作姿态的隐喻——以骏马的奔腾之势,突破地域与性别的双重边界。
这种豪迈并非刻意为之,而是源于对温州精神的深刻体认。当她写“破简寻章中/你砥砺前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温州的历史,更是一位年轻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担当;当她以“好一颗瓯越明珠”收束全诗,这个比喻挣脱了传统明珠意象的娇贵感,因“登高跳远”的动态而焕发出金属般的质感。这种将个人生命体验融入地域精神的写作,让诗歌超越了单纯的咏物,成为一次灵魂与土地的对话。
四、文化解码:从地域符号到文明原型
诗中所有意象最终都指向一个核心——瓯越文化的原型密码。“白鹿衔花”的传说,不仅是温州的城市图腾,更是文明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象征;“永嘉四灵”的诗风与南戏的唱腔,共同构成了温州的审美基因;而“书圣留墨”与“谢守遗篇”,则标注了这片土地的文化海拔。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她没有停留在对文化符号的浅层堆砌,而是将这些符号转化为“推陈出新”的动力源——就像瓯江的水流,既载着历史的沉舟,更推着时代的快船。
这种解码在结尾处达到高潮:“骏马踏祥/登高跳远”。“骏马”是速度与力量的象征,“登高跳远”则是对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精神的精准提炼。从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到现代的民营经济发源地,温州的每一次飞跃,都印证着这种“登高跳远”的勇气。诗人以“瓯越明珠”作喻,却赋予它动态的生命力,让这颗明珠在历史长河里始终保持着跃动的光芒。
结语:一部流动的地域精神史诗
26000字的点评,终究难以穷尽这首诗的丰富内涵。潇历灵的《大美写温州》,以其时空折叠的叙事结构、雄奇刚健的意象体系、突破性别的豪迈笔触,将地域诗写作提升到了文明史诗的高度。在这里,温州不再是地图上的一个点,而是一个活着的文明标本——它的山脉是历史的脊梁,它的江河是文化的血脉,它的人民是精神的传承者。
我们在诗中读到曹湾山的陶片与南麂岛的浪花同频共振,读到王羲之的墨香与现代温州的商潮交相辉映,终于明白:所谓“大美”,不仅是风景之美,更是文明在时光淬炼中沉淀的精神之美。而潇历灵,正是这位美的发现者与吟唱者——她以绍兴女儿的细腻,触摸到了温州的雄浑;以80后诗人的锐敏,读懂了六千年的沧桑。这首诗,终将与瓯江的流水一起,成为温州精神最动人的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