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文章从诗歌的历史地位、诗中人生、四季以及情怀等多个角度进行了阐述,展现了诗歌的多样性和深远影响。结构条理清晰,先总述诗歌的重要性,再分述诗歌的特点和诗中蕴含的多重元素,最后总结诗歌的魅力和价值,层层递进,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文中大量引用古今中外的诗句,如孟郊、杜甫、李白、叶绍翁、马致远等人的佳作,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文学性。作者对诗歌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使得文章充满了感染力和温度。
但是,文章在深度上略显不足。虽然涉及面广,但对诗中情怀的解析,仅停留在表面情感的抒发,未能更深入地挖掘诗歌背后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深层含义。部分引用诗句的解释和联系现实生活的部分稍显简略,若能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将使文章更加丰满和立体。

时代精华汇成诗
东至县大同初级中学 703班汪青茹
指导老师 陈国兵

诗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渊源流长的历史,它是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更是历史传承的载体,有着丰富多彩的内涵。诗的世界或有人生百态,或含风土人情,或藏战争血腥。访诗的世界,去探索和发现更多的千年风光。
看诗中人生。人生如一场修行。得意时,如孟郊高吟“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艰难时,似杜甫悲叹“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生命的跋涉不能回头,哪怕畏途巉岩不可攀,也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图壮志;逆境中谨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畏艰难险阻,逆流而上,静待花开,我们从经典中汲取“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力量,历练“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然,学习“化为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献。

赏诗中四季。自然界的四季轮回,一如人世间的四幕话剧,春去、夏来、秋走、冬至你方唱罢我登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娇艳的红杏划破寒冬的冷冽,似一支锐箭,划出充满生机的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点点细雨奏响春的乐章,滋润了冰封已久的土地,唤醒了沉睡已久的生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日热情奔放,池中红莲尽情舒展着,似一团火焰燃烧着,荷叶微微倾斜,替红莲挡住了炽热的月光,红莲似火,绿荷如水,它们彼此点缀着,成了夏日最绚丽的一道风光;“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层层叠叠的金黄枯叶与重重山岭的落日余晖交融,显现出秋的静美与端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倦鸟归巢,小桥下的流水缓缓奔向远方,秋日总是静静地,暗含着些许愁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是冬的精灵,它的外表洁白无瑕,它的姿态优雅迷人,一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所说,雪纯洁,梅坚韧,它们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一段香一片白,是冬的最美篇章。各展风流天地间,各展四季独特美景。

品诗中情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诗歌抒怀,抒愁绪,表抒心,读诗歌,品味诗中情,品味诗中的酸甜苦辣。“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是孟浩然与朱大深厚友谊的写照,更表达对友人的不舍,正是“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中总是绵绵不绝的愁绪,或许那一轮弯弯的明月勾起了李白对故乡的思念;“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凄凉的夜里歌女在为达官贵人们演奏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悠扬的曲调含着诗人杜牧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历史的齿轮转动着,那一曲《后庭花》唱出的是历史兴衰之感。

我手写我口,我手抒我心,诗的世界丰富多彩,它是最纯粹的语言,无论历经多少年依旧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