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溪流》(摘录52)
——
作者:翟 友
主播:
《心灵的溪流》(摘录)
——大可点赞的槐树
作者:翟友
主播:自由飞翔
想说说槐树的风格,是因为想起了《白杨礼赞》这篇文章。文学大师茅盾的这一散文名篇,笔力遒劲,感情充沛。他赞美白杨树,说它是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是树中的伟丈夫。它力求上进,坚强不屈,代表了中国北方的农民。所以,他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随之,脑海中又浮现出,在故乡县杨柳庄上初中时,学过的一篇课文,名为《松树的风格》。这是原党和国家领导者之一的陶铸的一篇散文。文中评价松树的风格是: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他说,松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高度的乐观主义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松树不畏严寒。所有这些,都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他提倡每一个革命者,都应该具有这种共产主义精神。他们的文章,状物,拟人,论理,见解独到,深深启发了我。
在这里,我想说说槐树的风格,是要真情地为槐树点赞。槐树,在祖国北方的大地上,随处可见。人们也称其为国槐。它不畏贫寒,形态大方、稳健、持重、质朴,绝无妩媚风韵。槐树躯干顺直,冠如云团,枝繁叶茂,多被作为行道树和绿化树种,广为栽植。
槐树无私地补益于人,悄悄地为他人做出奉献。它为人们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五月,槐花飘香,它默默地把幽香送给人们。炎炎夏日,它绿荫如盖。团团槐荫似墨绿浓云,为人们乘凉避暑撑伞遮阳。它从不要求人们为它做点儿什么,也不苛求浇水施肥,却给人们适时地送来春天的芬芳,盛夏旳荫凉,秋冬景色的点缀。
槐树是吉祥、美好、幸福的象征。远在我国周朝时,人们就喜爱它,敬重它。当时,朝廷内种植三槐,公卿大夫分坐其下。面对三槐者,为“三公”座位。后人多在门前院内植槐,有祈望子孙位列“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大展宏图之意。槐,怀也,也有怀念家国之意,是民族凝聚力的象征物之一。所以说,槐树,也是一种文化树种。
槐树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它寿命长,吸附烟尘,净化空气。花蕾可作染料,槐角、槐米可入药。树干材质坚硬,是用材林和经济林的树种之一。
槐树广受人们的喜爱,因了槐树,衍生了那么多有趣、动人的故事。《槐荫记》中老槐树为董永和七仙女牵线做媒的神话故事,早已成为久远的人间佳话。
我的童年,是在村里大槐树下,听大娘大婶们讲着稀奇古怪的故事长大的。我家的东墙外,生长着邻家栽种的一棵大槐树。夏天的午后,生产队的几十只羊,都卧在槐荫下,躲避烈日的灼烤。那些蒸腾熏人的羊粪尿的臊臭味儿,娓娓道来的奇奇怪怪的故事,和着公羊们用弯曲粗大的犄角顶架时发出的“当当”声响,伴随我度过了有趣的童年。
直到如今,有的农村还存活着有几百年树龄的大槐树,它们葱葱郁郁,生机勃勃。在昌黎县工作时,每当到北部山区乡下去,都要路过中两山村。这时,我就走到村头的大槐树下,左看右看,不忍离去。山海关有两个黄金庄村,巧的是,每个村里都有一颗二百多年的老槐树。有一次,石河镇黄金庄的村支书,专门领我去看他们村里的古槐树。他说,大槐树是我们的镇村之宝,村民们都自觉地爱护它。我看到,槐树的周围,装修了栏杆,硬化了路面,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他说,村民们经常聚在树下,唠家常,说庄稼,讲新闻。小孩子们围着槐树,玩儿耍嘻闹。这里,已经成了村里的好景观了。
槐树,为人们默默做着奉献。人们,也在槐树上寄托着不离不弃的情感。
作者:翟 友,微信名:闲云野鹤。中共秦皇岛市委党校退休。曾任昌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山海关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秦皇岛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