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画布上验证王功学之“功学论”
----论艺术是塑造生活的锤子
文/古广祥
(香港新闻出版社)
美术家并非简单地临摹现实,而是打破常规思维,把存在的真与美“回到事物本身"。正如梵高所说:“我曾两次睁大了眼睛观察——用科学,看见植物;用艺术,看见整个宇宙在旋转。”无可否认,生活需要告别“美盲”段落,这些跃进式的“泛美民主化”需求,的确能开启人们的“第三生活空间”。
“艺术之所以为艺术,是因为生活当能“再现”。可见,生活是需要提炼、加工与修复的。然,真正懂得运用每滴颜料去表现表达自身思想,和敢于在事物“影子的影子”中找到“令不可见为可见”的艺术家,多乎哉?不多也。
艺术不是掩盖生活的暗房,人们食必常饱,然后求美,乃常情也。中国文化部徐悲鸿画院油画院原院长王功学是一位沉潜内敛、善于将“平淡生活转化为认知进化”的“解蔽者”,其常以“存在主义”与“创作意志”的美学语法,阐释作品之“味论”与“韵论”。这种阶层情感共鸣的情动力,可兴,可观,可群,请鉴赏其《家乡的记忆》油画。

谚语云:“小雪腌菜,大雪腌肉”“雪深五寸,麦苗得润”这些“赋魅”意境,揭示雪的哲学与农耕关系。王功学运用“解构主义”把“被遗忘的存在”重新作转向承认,并善用色彩把“雪是天空写给大地的哲学”赋予了媒介意义。艺术可谓是社会矛盾的“调解剂”,事实证明,王功学的东北农村作品,对弥合了城乡二元对立具有指导意义,这种创作方式也呼应了海德格尔“艺术是真理的自行置入”的命题。兹撰本草对联阐述解读王功学的作品意涵,联曰:
瑞雪/飞扬/翻白叶;
寒浆/建泻/款冬花。
此联采用“二二三字”的节奏划分,上下平仄协调,形成抑扬顿挫的韵律美。“扬”“泻”动词之运用增强了语言动感,“白”“冬”也为季节作了颜色搭配。“翻白叶”是季节的展现,“款冬花”则令画面产生了“意图性”的任务期待。正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雪是反光体,受环境色影响大,然,王功学画家运用大笔铺底色,通过明暗对比,使画面展现了“发乎于情”的思维转向,并以“交叉扫刷”的方式表现“瑞雪飞扬”的起伏效果,使作品增强了节制与平衡。
王功学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秉持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其作品多以反映东北农村生活为主,这些作品是对乡土记忆碎片化的重组。目的为要,才情随之。2001年,他创作的《家乡的记忆》获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油画大展”优秀奖。
雪是水的冬日梦境,每一片雪花都是写给大地的圣言。雪从不游离于生活状态外,其看似柔弱,却能覆盖万物,以柔克刚地重塑瑞雪兆丰年的“意识觉醒”。王功学每每采用“本质直观”与“先验还原”方法,展现民众“望菽生春”和“岁稔年丰”的朴素愿望,正如中国农业专业袁隆平所说:“丰收的稻浪,是大地写给饥饿者的情书”。不知四时,失国之基。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春到也,有本草对联为证,联曰:
春花/合叶/彰丹/蔓;
腊雪/交时/识美/梅。

王功学事业有成,体现他具有“知道多少,则能创造多少”的能力。王功学,1957年7月出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历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美术院常务副院长兼油画艺委会主任、东北师大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华艺术研究院院长,独资成立北京王功学艺术馆。

艺术家王功学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然,王功学则认为,美学既然为创作提供了根本性的理论框架和思考工具,那么,艺术家就要在“美的宏大秩序”中扮演修饰生活的角色。对此,不同流派的艺术家提出了各自的美学观点。柏拉图认为,“美”具有超越具体事物的普遍性;亚里士多德则强调艺术家拥有对自然模仿的权利,康德也从“审美判断”角度为了“美”的无目性赋予了目的性。
英国诗人莎士比亚说过:“我们生来是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 2004年至2005年间,王功学为人民大会堂东北厅先后创作《白山林海》《长白山天池瀑布》;2006年,再创作了一幅8米×36米《长城雄姿》油画,这三幅作品成为人民大会堂首批收藏的东北题材油画。其中具有“中华魂”的《长城雄姿》,业经成为促进中外交流的使者符号。
“万里长城”是人类与自然、与他者、与自身的辩证对话,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哲学。王功学是善于观物取象的艺术家,他为《长城雄姿》切入了中华魂,并为人们构建了认知框架,这种“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悟道”本领是值得肯定的。兹从选材,词性对仗及意境建构角度解读《长城雄姿》之其势其质,本草对联曰:
大适/雄精/张国老;
鸿藏/上甲/镇山威。

人民大会堂
《长城雄姿》作为元首外交背景出现时,其视觉冲击力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了非文字化传播价值。关于长城的静穆与伟大,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惊叹:“这是人类在时空坐标系中刻下的最壮观的文明刻度。”当代哲学家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指出,长城将“实践的理性精神"转化为"震撼人心的崇高美。”可见王功学笔下的《长城雄姿》具有高度“意义化”本质。
艺术是塑造生活的锤子。兹再撰一副本草对联阐述王功学《长空雁叫霜晨月》的美学思想,联曰:
地耳/山和尚;
天门/月贵红。
画面构思:以“地”对“天”,“山”对“月”垂直对应法,展现宇宙之秩序平衡。
画意生态:以虚实相生的颜色张力,阐述“天人合一”的理念。
画功张力:体现了“含不尽之意见于画外”之意境。

《长空雁叫霜晨月》
2025年7月14日写于古公馆


